潘晗艷 譚今瓊

智能制造 走進慈溪市萬能電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伴隨著隆隆作響的機器聲,一臺臺自動化設備正飛速運轉,萬能電子的自動化改造是慈溪發展智能經濟的一個縮影。
在2018年公布的《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中,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上榜入圍,位居全國第六,全省第一。作為我國民營經濟活躍的區域之一,目前慈溪市市場主體總數達16.2萬家,其中工業企業1.8萬家。
實際上,近年來,受內外環境影響,慈溪市發展正處于“爬坡過坎”的轉型期,也碰到了一些問題與挑戰,如傳統產業企業多,產品良莠不齊、更新換代慢、科技含量低,導致企業家做實業的信心不足,不敢投入,甚至有的企業“脫實向虛”,出現“兩鏈風險”。
面對制造業轉型焦慮,慈溪正立足產業實際,從“量大”逐步走上“質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素以工業立市的慈溪,不僅在家電業與順德、青島“三分天下”,還頭頂“輕紡基地”“軸承王國”“打火機世界”等諸多光環。慈興集團生產高端汽車軸承年出口居國內同行第一、浙江卓力電器集團有限公司電熨斗產銷量占全球約四分之一、公牛集團有限公司的電源插座年銷售額可達90億元……在這樣的產業基礎上,如何發揮原有產業優勢,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
“對標寧波‘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我們正聚焦‘123千百億級產業集群強導向。”據慈溪市委書記高慶豐介紹,今年以來,慈溪結合現有產業優勢,加快“123”千百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力爭到2025年,培育形成智能家電1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關鍵基礎件、汽車制造2個國內領先的五百億級產業集群,生命健康、高端裝備、新材料3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百億級產業集群。
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于落實。圍繞建設成為“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示范區的目標,慈溪推進實施產業集群提質、重大項目引領、動能培育提升、創新驅動提效、名企名品培育、制度改革提速六大“4.0”專項行動,領跑高質量發展。
2018年以來,慈溪把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制訂實施《慈溪市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實施方案(2018—2020年)》。
方案重點對家用電器、機械基礎件、汽車零部件、輕紡化纖四大傳統支柱行業進行改造提升,通過強化“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應用、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等舉措,致力于全面激活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力與競爭力。
與此同時,隨著“畝均論英雄”改革持續推進,慈溪市把淘汰落后產能與高效盤活閑置廠房有機結合,通過實施企業分類綜合評價,實行要素配置區別對待政策,開展產業爭先專項行動等一套“組合拳”,引導企業深挖內部潛力,不斷提升畝均效益。
“此外,我們還啟動實施了塊狀傳統產業整治提升工作三年行動,針對畝均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2018年我們整治、淘汰‘低小散企業(作坊)2000家以上。”慈溪市經信局技術改造與進步科施光立介紹道,在此基礎上,以工業地產開發為引領,龍頭企業、專業公司、村集體組織等多元化主體積極參與的小微企業園區開發建設局面已經形成。
目前,慈溪市已累計建成小微企業園10個,占地面積1528.5畝,建筑面積77.9萬平方米,集聚小微企業近1000家,年產值近50億元。
走進慈溪市萬能電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伴隨著隆隆作響的機器聲,一臺臺自動化設備正飛速運轉,在萬能工匠車間顯示屏上,實時傳輸著每位操作員的生產狀態、生產數量、生產效率等數據信息。
作為一家電源線生產企業,萬能電子自2011年起便開始自主研發電源線設備,前后投入2000多萬。2014年2月,由萬能電子自主研發的國內第一臺6合1電源線自動化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一臺設備的操作人員從原來的6個減少為1個,效益提升50%。
“2011年我們產品的合格率是95%,而到2019年由第四代自動化設備產出的產品合格率達到98%,日產能從原來的7000多上升到1萬。”在總經理余孟達看來,萬能正是通過智能技術的更新換代實現了企業制造和企業經營的高質量。
萬能電子的自動化改造是慈溪發展智能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通過實施智能制造“個十百千”工程,慈溪引進組建了3D創新設計研究院、浙江小家電創新設計院、環杭州灣智能產業創新服務中心等若干個智能經濟研究院,培育選樹了10家智能經濟行業龍頭企業,精心打造10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實施千家規上企業智能診斷、改造“兩個”全覆蓋行動。
在提供智能化改造服務上,慈溪更傾向于與本土企業合作。兩年來,慈溪培育了42家智能制造工程服務公司,投入3.7億元財政資金,撬動企業技改投入近100億元。目前累計完成智能化改造規上企業1200余家,基本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有效幫助企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如今,站在互聯網大數據的風口,慈溪也通過推進“制造業+互聯網”融合發展,賦能家電、機械基礎件、汽車零部件、輕紡化纖四大重點傳統產業集群,探索出了家電智能嫁接、“眾車聯”全產業鏈、“眾模聯”產業升級等多種版本。
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互聯網平臺”,“眾車聯”集云集采、供應鏈金融、云物流、大數據、智能制造等于一體,全面賦能汽車產業鏈;由慈溪市模具創新中心創辦的“眾模聯”平臺,其全國首創性在于開放式的內網+外網協同共享,集政、產、學、研、用、金、介七位一體;慈溪人方曙光的智能家電共享平臺——“魔蛋”,通過對家電產品的智能化改造,帶動家電代理商升級,使慈溪家電融入全國智能家居產業大市場……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創新驅動、追求傳統產品的不斷升級完善、達到國際一流產品的同等水平、做好別人做不好的產品、將企業標準與上下游企業共享……在強有力的科技創新推動下,作為創新主體的慈溪企業,正不斷為傳統產業注入新血液,激發出轉型升級新活力。
從銅冶煉到爐渣脫硫,成立于2004年的寧波太極環保設備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鋼渣脫硫技術,用“以廢治廢”的理念成功地解決了當前工業煙氣污染、固廢綜合利用、鹽堿沙荒地改造等世界級難題,成功打造出區域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模式。“目前,全國應用太極環保生產的可利用鋼渣脫硫的裝備已達到300多套,每年可消耗鋼渣15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硫70萬噸。”總經理史躍展介紹道,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太極環保還探索出“成套裝備走出去”模式,開拓越南、塔吉克斯坦等國家的工業煙氣治理市場。
同樣,以品質著稱的浙江超超安全閥制造有限公司41年來銷售了近1億個安全閥,卻始終保持“零投訴、零事故”。從最初100個產品里只有2個合格,到如今100個產品里只有2個不合格,在董事長丁小根看來,“靠的就是嚴守質量標桿,不斷精益求精,創新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慈溪還著力打造生命健康、新材料和高端裝備三大新興產業,目前發展態勢良好,2018年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43.1億元,同比增長18.5%。
在企業自主創新的同時,作為全國首批入選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的城市,慈溪正深入實施創新DNA工程,積極打造上林科創走廊,抓好規上企業研發機構三年全覆蓋,加快“1+6”產業創新綜合體建設,重點打造中科院慈溪中心、浙大慈溪材料研究院等高能級產業研究院,以企業出題、院校出智、聯合攻關的方式,構建產學研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