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化冰
摘? 要:“互聯網+體育”是高校體育教學信息化創新的目標和方向。采用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研究發現:傳統教學手段單一;考核評價缺乏多元量化等問題。“treat”模式從教學目標設置、手段優化、課內外一體化、評價的多元途徑、總結與思考五個維度實現了混合學習效果的優化。同時,“treat”模式探索個性化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高校體育公平和體育優質資源共享提供了可能性。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 混合學習? “treat”模式
中圖分類號:G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a)-0010-02
“互聯網+體育”是高校體育教學信息化創新的目標和方向。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面對面教學和計算機輔助學習的結合[1]。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2] 。教師主導下的傳統課堂學習模式和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模式的融合,保留了兩種學習模式的優勢,避免了單一模式的局限性。目前,在線學習最便捷的工具是智能手機。強大足以媲美電腦功能的各類應用軟件,使智能手機成為“互聯網+”時代實現高校體育教學混合學習創新模式的重要載體!
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以高校羽毛球、羽毛球教學為關鍵詞,檢索中國知網,檢索出相關論文百余篇,為本文的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論依據。對高校羽毛球教師同行進行訪談;并對羽毛球選課學生實地調研,以學生主體視角獲得反饋意見。
2? 高校羽毛球課程教學現狀
2.1 羽毛球課程教學手段單一
羽毛球傳統教學手段常表現為:教師主導下的某一技術示范、統一要點講解,學生分散練習。忽視了學生技能個體差異,缺乏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教學互動。沒有做到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與重視[3] 。
2.2 課外鍛煉缺乏專業指導
課外鍛煉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它對鍛煉習慣養成,促進身心健康,培養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4]。羽毛球項目有著較強的技能和身體素質要求,學生自主鍛煉時缺乏必要的專業指導,也是制約了體育鍛煉“課內外一體”的重要因素。
2.3 期末考核評價多以技評為主
期末羽毛球考核常以某項技術技評為主。忽略了學生個體先天身體形態和技能基礎差異、課內外練習的努力程度等。更重要的是缺乏對授課教師的教學組織管理能力、教學手段方法選擇、專業技能及理論水平、教學效果學生滿意度調查等雙向評價。
3? 羽毛球教學混合學習“treat”模式分析
美國是教育強國,注重體育與身體、認知、社會、情感四方面的協調發展,追求體育深層次價值的實現[5]。高校羽毛球課程教學創新:一是要關注學生的需求及個性、能力的培養,二是要關注教師的專業化與可持續發展,三是要從育人的整體觀角度出發,形成課程的體系化建設,三方間的良性互動與協同發展[6] 。從教學環節來講,應從目標設置、教學手段優化、教學的有效延伸、評價的多元途徑、總結與思考五個維度實現羽毛球項目和其他體育專業領域教學資源整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優化、師生間的多邊互動、團隊意識,拼搏精神培養、課內外“一體化”的有機銜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人文素養提升,為其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treat”模式一詞由上述target(目標)、resort(手段)、extend(延伸)、approach(途徑)、thought(思考)五個英文單詞首位字母組合而成,treat翻譯成中文為探討、治療等意思。
3.1 目標設置——Target(目標)
每學期學生選課前,筆者將羽毛球課程項目簡介、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堂及課外鍛煉要求、考核評價方法及標準等資料發布到學校微信教學平臺,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羽毛球課程情況。
3.2 主題推送——resort(手段)
根據周教學計劃,課前一周將教學內容、動作示范與講解等圖片、視頻等專題學習資料發布到班級羽毛球微信群。頂尖運動員的技術在比賽視頻中的展示屬于“熟練型示范”,較之教師“學習型示范”更利于學習者建立正確的認知表征[7]。通過課前“預習”,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和練習方法有了直觀認識,課堂教學重點在實踐糾錯,提前實現羽毛球技能的“內化”和鞏固。
3.3 課內外一體化---extend(延伸)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教體藝〔2002〕13號),指出:“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8]。羽毛球課程中加入了課外自主體育鍛煉環節,利用班級微信群,推送科學熱身、鍛煉強度的監控、鍛煉后拉伸等主題微信短文,確保學生自主鍛煉的科學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3.4 考核多元評價---approach(途徑)
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應建立在科學評估不同項目的特點、技能掌握的難易程度、學生課內外鍛煉的積極性、考核評價標準的合理性等基礎上。以筆者教授的羽毛球課程為例,期末考核成績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學生出勤及課堂表現,滿分30分。課堂表現體現在學生課堂技術練習時間,要求不少于40分鐘,見習生除外!;第二部分:課外自主鍛煉次數,20次為及格,計15分;每增加2次,加1分,滿分20分;第三部分:期末團體比賽名次分數。滿分為50分。以小組為單位班級比賽,以最終名次給予成績。
3.5 期末總結與反思---thought(思考)
期末,在羽毛球班級微信群進行問卷星調查,內容圍繞羽毛球課程教師組織管理效果、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評價、學生參與的身心效益評價等。通過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對課程教學質量總體滿意度、對課程教學環節的建議、對課程多元評價體系的意見等。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對于今后羽毛球課程教學內容的修正、教學手段的調整大有裨益!
4? 結語
“互聯網+”時代利用智能手機,使高校羽毛球課程混合學習“treat”模式得以實現,“treat”模式從課程目標設置、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課程評價的多元途徑、課程總結與思考五個維度實現了混合學習效果的優化。同時,“treat”模式探索個性化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高校體育公平和體育優質資源共享提供了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柯蒂斯.邦克著,焦建利等譯.世界是開放的:網絡技術如何變革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俞顯,張文蘭.混合學習的研究現狀和趨勢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7):14-18.
[3] 關祥偉.高校羽毛球教學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10)296-297.
[4] 張蘭,張勝志,王濤.甘肅省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調查[J].體育學,2004,24(10):62—63.
[5] 王春來.美國體育教學模式文獻綜述[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9(2):127-129.
[6] 李穎,王東.大學特色體育課程發展現狀、問題與改革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32(6):54-56.
[7] 李平平.機遇與挑戰—翻轉課堂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啟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8):122-128.
[8]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和國防教育工作文件匯編(1991—2005)[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