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偉 邵慧麗



摘? 要:本研究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對三峽大學公共體育課的選課動機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1)學生普遍都熱愛公共體育課,希望學校開設公共體育課并愿意去選擇,有較多學生不了解公共體育課,主要是通過自己理解的途徑去認識公共體育課。(2)羽毛球、網球、乒乓球成為學生選課的熱門。(3)在公共體育課選課動機的七個維度上,學生選課動機強弱依次為健身動機、技能動機、交往動機、娛樂動機、精神動機、外形動機和外在動機。在娛樂動機、健身動機、交往動機、技能動機和精神動機五個維度上,男女生選課的動機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但在外形動機和外在動機兩個維度上,男女生選課的動機差異不明顯。
關鍵詞:大學生? 公共體育課? 選課動機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b)-0076-05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motivation of choosing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is mainly discuss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1) Students generally lov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ope that the school will ope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be willing to choose. More students do not understand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mainly through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to understand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2) Badminton, tennis and table tennis have become popular subjects for students. (3) In the seven dimensions of the motivation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selecti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s fitness motivation, skill motivation,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entertainment motivation, spiritual motivation, appearance motivation and external motivation. In the five dimensions of entertainment motivation, fitness motivation,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skill motivation and spiritual motiva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motivation to choose courses, but in the two dimensions of external motivation and external motivat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choose cours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 Curricula-variable motivation
我國普通高校是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主要目的。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不僅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有強壯的身體[1]。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導性文件,試圖解決高校體育教學中的諸多問題,如學生運動興趣缺乏、身體素質逐年下降、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等現象。普通高校開設體育課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使學生自覺地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體育的概念和習慣,同時利用自身的體育知識和能力,影響周圍的人,發揮大學生的社會效應、實現自我價值[2]。
人的行為受認知、情感和意志的影響,大學生選課行為也是如此[3]。體育選項教學是近些年大多數普通高校都采用的模式。通過近些年的教學實踐發現,普通高校體育選項教學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進行體育改革。大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內在動力在學生的學習中占主導地位,使學生主動的進行學習。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既是教育者,又是組織者,因此,對大學生體育課的心理活動進行分析和研究非常重要。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大潮下,怎樣針對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對他們選課的動機進行仔細的調查與研究,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這次調查研究分析三峽大學學生的體育課選課動機,進而做出相應的教學改革[4]。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的樣本是通過問卷星軟件網上填寫問卷的形式收集的。在三峽大學隨機抽取8個正在上體育課的班級,將問卷的鏈接發到他們上課的微信群,共收到326份問卷,去掉無效問卷6份,最終得到320份問卷,具體情況見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的需要,通過中國知網以關鍵詞“選項課”、“動機”和“選課動機”進行檢索,共檢索到“選項課”核心期刊157篇、“動機”核心期刊1183篇、“選課動機”20篇,另查找有關“動機理論”書籍,進而指導本文的研究。
1.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吳正凱于2013年在碩士論文《華北科技學院新生體育課的選課動機研究》制定的問卷。該問卷將動機分為健身動機、外形動機、娛樂動機、交往動機、精神動機、技能動機和外在動機七個維度。設計的問卷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學生的基本信息部分和調查內容部分,在學生的基本信息分別設計了學生的年紀、學院、性別等;在調查內容中分別設計了與選課相關的問題、學生選課的動機量表以及學生所選擇的體育項目。動機量表根據的是“里克特量表”形式,將動機分為“非常同意、比較同意、一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五個等級標準。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1)運用頻數和百分比分析影響大學生選課動機的前期因素和學生選擇體育項目的意向情況。(2)分析計算動機量表中七個維度的平均得分。(3)對男女生兩個樣本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大學生在選課動機的各個維度上存在的性別差異。
2? 結果與分析
2.1 影響學生選課動機的前期因素分析
2.1.1 大學生對體育的喜歡程度分析
表2可知表明了學生對體育參與喜歡程度。非常喜歡體育的學生占18.44%,喜歡體育的學生占32.81%,對體育感覺一般的學生占到43.13%,不喜歡和完全不喜歡體育的學生分別占4.06%和1.56%。由此可知,對體育持正面態度的占94.38%,排斥體育的人占5.62%,大多數學生還是對體育比較熱愛的。
2.1.2 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認知分析
如表3表明了學生對公共體育課了解程度。對公共體育課非常了解學生占2.81%,對公共體育課比較了解的學生占25%,對公共體育課了解一般的學生占49.06%,對公共體育課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分別占21.88%和1.25%。由此可知,了解公共體育課的學生占76.87%,不了解公共體育課的學生占23.13,不了解公共體育課的學生較多。
通過學生對公共體育課了解的途徑分析(如表4所示)表明:通過書本資料了解公共體育課的占23.13%,通過師兄師姐的介紹了解公共體育課的占46.88%,通過老師的講解了解公共體育課的占44.38%,通過自己的理解了解公共體育課的占64.69%;通過其他途徑了解公共體育課的占30.94%。由此可知學生大部分都是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認識公共體育課。
2.1.3 學生對開設體育公選課的希望程度分析
表5表示學生希望學校開設公共體育課程度。非常希望學校開設公共體育課的占33.44%,比較希望學校開設公共體育課的占37.50%,對學校開設公共體育課程度感覺一般的占24.69%,不希望和完全不希望開設公共體育課的分別占3.13%和1.25%。由此可知,大部分學生希望學校開設公共體育課。
2.1.4 學生對選擇公共體育課的愿意程度分析
表6表示學生愿意選擇公共體育課的程度。非常愿意選擇公共體育課的占30.31%,比較愿意選擇公共體育課的占37.50%,對選擇公共體育課程度感覺一般的占24.69%,不愿意和完全不愿意選擇公共體育課的分別占5.00%和1.88%。由此可知,大部分人愿意選擇公共體育課。
2.2 學生選擇體育項目的研究分析
三峽大學開設的體育項目有12項,分別是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武術、毽球、健美操、體育舞蹈、健身與健美和跆拳道。在選擇體育項目的調查中,采取問卷形式隨機調查了320人,每個人根據自己興趣選擇4個不同體育項目,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選課動向以便教學的安排與需要。
從表7中可以看出:羽毛球、網球和乒乓球占據前三位,選擇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65.94%、48.75%和45.94%。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小球類運動是學生選擇的熱門。由于公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比較少,身體素質相對較弱,小球類運動跟他們的體力相匹配,這些項目運動量適宜,有對抗性的和娛樂性的一面,鍛煉環境比較優雅,比較適合社交活動的開展,受到大學生的追捧。
籃、排、足三大球類運動分別排名第四、七和九名,選擇人數分別占44.38%、24.06%和19.69%。大球類運動在體育運動中占主導地位,這個排名不算太高。通過與學生交談,他們不想選擇大球類運動是覺得該運動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對于公體學生來講,他們從小到大很少接觸體育運動,沒有良好體能去學習籃排足等大強度運動,對于女生來說,更不會選擇這類大強度的運動項目。
武術排到了第五名,選擇人數占39.06%。根據武術發展的現狀,這個排名不算太低。自十九大習近平提出文化自信,中國傳統文化得到了重視,民族傳統體育受到了學生的歡迎。跆拳道排到了第六位,選擇人數占34.69%。跆拳道作為比較流行的格斗類項目,在全球推廣火熱,在學校也受到學生們的追捧。從這兩個項目中可以說明學生對能防身自衛的項目比較熱衷。
處于第八位的是健身與健美,選擇人數占23.44%。健身與健美是一種健身和訓練肌肉于一體的運動項目,通過參照以往的選課資料,這個項目的受歡迎程度在逐漸增加,表明同學們越來非常重視身材。
體育舞蹈和健美操分別排到了第十位和第十一位,選擇人數分別占19.06%和18.13%。在這兩個項目的選擇上,女生遠遠地大于男生,比較受到女生的歡迎,這類運動也與女生的身體特點相關,舞蹈類項目需要良好的柔韌,女性的身心特點在此類項目占優勢。另外,此類運動一般都在室內上課,學習的環境比較好,不會有陽光的照射,不用擔心被曬黑,所以選擇此類項目的女生特別多。
體操排到了第十二名,選擇的人數占16.88%。該數據表明體操的受歡迎程度最低,體操作為表現難美性項目,娛樂性較差,動作單調、枯燥,而且對體能要求較高,所以體操最不受歡迎。
總體上看,小球類運動是學生選擇的熱門,與學生的身體素質相符合,大球類運動不再占據主導地位,武術和跆拳道慢慢得到學生的喜愛,體育舞蹈和健美操選擇的人數較少,選擇的大部分是女生,體操遭遇學生的冷對,最不受學生的歡迎。另外通過調查學生希望學校能開設游泳、野外生存、瑜伽、輪滑等運動項目。
2.3 選課動機的總體分析
動機是由目標或對象引導、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一種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Pintrih&Schunk,1996)。它的基本含義是:能引起并維持人的活動,將該活動導向一定目標,以滿足個體的念頭、愿望或理想等。所以選課動機是推動或者激發學生的需要包括自己本身的需要(如健身需要、娛樂需要、交往需要等)或者外在的強迫(如學校的要求、課程的安排、學分的要求或教學目標等)等而進行選課的各種因素。根據研究的需要和相關的理論依據,本研究將動機調查量表分為了七個維度,分別是“娛樂動機”(題目號是4、6、20、21、23)、“健身動機”(題目號是5、18、19、22、24)、“交往動機”(題目號是7、8、9)、“技能動機”(題目號是10、11、12)、“外形動機”(題目號是13、14、15、16、17、27)、“精神動機”(題目號是25、28、29)和“外在動機”(題目號是1、2、3、26)。
由表8可知,男女生的健身動機都排在第一位,總平均分達到3.9788。健身動機如我想增強體質、我想提高心肺功能和健康等,表明學生在公共體育課上最希望身體得到鍛煉,能夠強健體魄,使自己更有精力去好好學習,這符合國家和學校開設公共體育課的本意。在技能動機上,男女生都排在第二,總平均分達到3.7219。技能動機如我想獲得技能,表明能夠在體育課上學到東西也非常重要。男生的交往動機排到了第三位,平均分為3.8205,女生的交往動機排到了第五位,平均分為3.5990。交往動機如我想交朋友、我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等,表明男生更想在公共體育課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也與男生喜歡交際有關,而女生在這一方面的動機偏低。男生的娛樂動機排在第四位,平均分為3.8167,女生的娛樂動機在第七位,平均分為3.3537。娛樂動機如我想通過體育獲得快樂、我喜歡體育帶來的興奮感等。通過對學生的訪談,男生在學習、生活和與人交往上出現不開心的事情,一般通過體育運動的方式來調節自己的心情,讓自己消除煩惱、變得快樂,所以男生選課的娛樂動機比較強烈,而女生一般采用傾訴、聽歌和逛街的方式來消除煩惱,因此女生選課的娛樂動機比較低。男生的精神動機排到第五位,平均分為3.7671,女生的精神動機排到第六位,平均分為3.3740。精神動機如我想磨練意志、我想學會吃苦、我想學會堅持等,男女生選課的精神動機普遍偏低。男生的外形動機排在第六位,平均分為3.5513,女生的外形動機排在第四位,平均分為3.5010。外形動機如我想減肥瘦身、我想鍛煉肌肉、我想保持體形等。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人們的審美發生了變化,開始對身體外形越來越重視,男生想在公共體育課上鍛煉自己的上肢肌肉力量,女生想在公共體育課上減肥,使自己的體型變得完美,從排名上看,女生選課的外形動機比男生略強。男生的外在動機排在第七位,平均分為3.4824,女生的外在動機排在第二位,平均分為3.5091。外在動機如學校的要求、課程的設置和學分的要求等,從排名可以看出,女生選課受學校的強制要求較大。
2.4 性別差異對選課動機的影響分析
表9表示不同性別學生選課動機的差異比較。在娛樂動機維度上,男女學生均值t檢驗結果P<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可認為男生的娛樂動機平均分3.8167非常明顯高于女生娛樂動機3.3537,表明男生想在公共體育課上獲得快樂,認為體育課能帶來的興奮感;女生認為在體育課上獲得快樂的程度一般。在健身動機維度上,男女學生均值t檢驗結果P<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可認為男生的健身動機平均分4.1000非常明顯高于女生健身動機3.8634,表明男生比女生更想增強體質、提高心肺功能和健康。交往動機維度上的男女學生均值t檢驗結果P<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可認為男生的交往動機平均分3.8205非常明顯高于女生交往動機3.3882,表明男生在體育課上交新的朋友的動機非常明顯高于女生。技能動機維度上的男女學生均值t檢驗結果P<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可認為男生的技能動機平均分3.8782非常明顯高于女生技能動機3.5732,表明男生在體育課上想獲得技能的意愿比女生強烈。外形動機維度上的男女學生均值t檢驗結果P>0.05,沒有顯著性差異,可認為男生的外形動機平均分3.5513略高于女生外形動機3.4533,可差異不明顯,表明男生和女生想在公共體育課上減肥瘦身、鍛煉肌肉、保持體形的程度一樣。精神動機維度上的男女學生均值t檢驗結果P<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可認為男生的精神動機平均分3.7671非常明顯高于女生精神動機3.3740,表明男生更想在公共體育課上磨練意志、學會堅持,而女生這一方面的動機明顯低于男生。外在動機維度上的男女學生均值t檢驗結果P>0.05,沒有顯著性差異,可認為男生的外在動機平均分3.4824略低于女生外在動機3.5091,可差異不明顯,說明男女生選擇體育課受到學校的強制要求,比如為了修滿學分等,在外在動機上,男女生的差異不明顯。
綜上所述,在娛樂動機、健身動機、交往動機、技能動機和精神動機五個維度上,男女生選課的動機有非常顯著性差異,男生的選課動機非常明顯高于女生的選課動機;但在外形動機和外在動機兩個維度上,男女生選課的動機差異不明顯,選課動機的強度是一樣的。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學生普遍都熱愛公共體育課,希望學校開設公共體育課并愿意去選擇,有較多學生不了解公共體育課,主要是通過自己理解的途徑去認識公共體育課。
(2)小球類運動是學生選擇的熱門,與學生的身體素質相符合,大球類運動不再占據主導地位,武術和跆拳道慢慢得到學生的喜愛,體育舞蹈和健美操選擇的人數較少,體操遭遇學生的冷對,最不受學生的歡迎。
(3)在公共體育課選課動機的七個維度上,學生選課動機的強弱依次為健身動機、技能動機、交往動機、娛樂動機、精神動機、外形動機和外在動機。
(4)在娛樂動機、健身動機、交往動機、技能動機和精神動機五個維度上,男女生選課的動機有非常顯著性差異,男生的選課動機非常明顯高于女生的選課動機;但在外形動機和外在動機兩個維度上,男女生選課的動機差異不明顯。
3.2 建議
(1)組織老師對學生進行公共體育課的講解工作,讓學生對公共體育課有充分的認識。
(2)針對體育舞蹈、健美操和體操的受歡迎程度比較小的體育項目,學校應對學生加以引導,增加學生的興趣。
(3)學校應增加一些受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例如游泳、輪滑、瑜伽等。
(4)根據學生的選課動機差異,教師應該做好積極地教學準備,使上課的效果與學生的選課動機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
[1] 吳正凱.華北科技學院新生體育課的選課動機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
[2] 覃志勇.我校公共體育課學生選課動機調查與探討[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S1):209-210.
[3] 陽家鵬,向春玉,徐佶.促進青少年有氧體適能和體育鍛煉行為的路徑:動機理論的觀點[J].體育與科學,2015,36(4):115-120.
[4] 呂洪波.山東高校體育選項課的現狀調查與研究[J].內江科技,2011,(1):82-83.
[5]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 張力為,毛志雄.運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7] 余千春,王華鋒.高校學生學習散打和跆拳道動機的對比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07-108.
[8] 王翠娟,賀業志,鄭偉.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選修課選項動機的調查與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8(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