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 要:“情智培養”是一種以情促智、以情促心的教育理念,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情智培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師生在互動學習中逐步了解、熟悉并相互合作,達到以情感促心智的目標。教師利用情景和技能等因素挖掘學生潛能,創設出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本文通過Cattell -16PF人格量表中關于心理健康四大因素的問卷調查,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體育課堂和體育課外俱樂部活動中,運用適當情境引領大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充滿熱情學習,積極看待自己,在技能學習和團隊合作中進行身心體驗,得到情感釋放,并逐步改善心理應激,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減少學生心理疾病的產生和發展。
關鍵詞:情智培養? 體育實踐? 大學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a)-0045-02
本文結合情智教育的特點,應用實驗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和統計分析法對體育教學實踐在大學生教育中的實際效果進行研究和分析。
1? 研究分析
本文結合問卷調查設定的范圍和Cattell -16PF人格量表內容,可以根據情緒的穩定性(C)、情緒的興奮性(F)、憂慮性(O)、緊張性(Q4)推出心理健康分數,從而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人格的四大因素各有15個問題,15個問題得分之和為原始分,并轉換為標準分,每項因素得分在8分以上者為高分,3分以下者為低分。心理健康人格素質較弱的學生均表現為低C、低F、高O、高Q4。分兩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樣本共260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158人,年齡在19~21歲,專業分布在機械,化工,外語,會計等專業,家庭出身城市、農村等。
從兩次問卷結果得出: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素質良好,四大心理健康人格因素的變化并不具有顯著意義,雖然情緒穩定性因素C提高幅度大一些,但也不具有顯著性。大學生的心理雖有或多或少的問題存在,統計結果顯示在正常域值內。但是在260人的樣本中,把穩定性、興奮性低于3分的學生,把憂慮性和緊張性高于8分的學生統計出來,個案情況還是存在諸多問題,穩定性和興奮性的心理健康分界線是低于3分,憂慮性和緊張性的心理健康分界線是高于8分。
通過調查結果還可以看出,雖然每個因素的個案人數并不多,但這是教育重點關注的群體,Cattell -16PF人格量表的重要方面,是篩選,對學生心理情況了解有依據,在體育群體活動中關心個體的表現,有助于心理障礙的個體在團隊中調整和完善,恢復和提高學生個體心理應激能力。實驗前情緒穩定性C和情緒興奮性F低于3分的人數分別為12人、8人,實驗后為7人和2人。憂慮性O和緊張性Q4高于8分的人數由實驗前13人和6人,實驗后為5人和2人,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體育活動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促進作用的。
為進一步了解數據中低C、低F、高O、高Q4學生的情況,把這四大心理健康因素較低的學生從性別、專業、生源地進行分析,得出:低C、低F、高O、高Q4學生在工科和人文專業都有出現,且人數并沒有較大差別,分別有17人和22人,表明影響心理健康人格素質與專業無關;但第一次問卷中,男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因素比女生好,心理健康素質較低的學生中,男生人數合計只有4人,而女生高達35人,這說明與男生相比,女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較嚴重。從生源地分析,農村和城鎮也不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原因。
2? 體育實踐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2.1 直觀和感知情境激勵法
體育教學的主線-情智培養要以尊重個性、保護內心、引導參與、鼓勵創新、整體評價為出發點,重點關注低C、低F、高O、高Q4的學生,采用大賽欣賞、多媒體課件等其他豐富的、深受學生喜愛的電子媒介方式,創建不用的場景,使學生能夠從欣賞、心里訴求的角度去積極、主動的求學求知。在整體實施情智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體態語、表情語等有針對性地側重關懷、激勵的因素,一方面能夠突出教師的人格魅力,也使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參與感,保證教學效果。
2.2 體育目標情境培養法
在目標設定過程中,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進行分階段、分目標的實施,并注意情智培養要遵守學生體育實踐的心理規律,細心捕捉學生的心理變化,對學生進行客觀善意評價。
2.3 團隊協作情境渲染培養法
團隊協作情境渲染培養法具體方法是以小組為單位協作完成某一活動任務,把關注的低C、低F、高O、高Q4學生平均分給不同小組參與團隊活動。在團隊合作情境教學過程中:要求團隊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小組成員承擔不同任務,此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適當進行課堂情境渲染,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肯定,利用小型團隊比賽表演,能夠加強學生自信心和責任心的建立,激發學生之間團結、合作、友愛和包容,這種團體性的情緒作用在體育實踐中體現得更充分,教學中的情感投入能培養學生健全的情感、完善學生個性特征、讓學生學會愛、學會尊重、學會體驗快樂,逐漸將積極的情感內化為學生人格,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2.4 對抗與競賽情境訓練法
對抗與競賽情境訓練法是教師通過課外俱樂部等方式創建競賽情境培養學生心智,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對抗與競賽情境訓練通過俱樂部的場景,以教師指導為主,學生之間形成合作與競爭的關系,日常訓練過程,依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實施對抗競賽條件與適宜的活動安排,組織比賽過程中,教師通過言語符號和非言語符號情境的運用,包括鼓勵、贊許和支持的語言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對抗和競賽情境的設立時,由教師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引導俱樂部的選擇,訓練活動內容和競賽成員的組成等活動,最終提高學生的心理水平。
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在體育體驗中提高自信,動作技術的直觀性和感知性帶給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色彩,在對抗競賽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堅強意志品質和良好的性格教育,在合作中對學生進行人際關系指導,加強學生競爭與合作精神的培養為學生提供正確心理教育。
2.5 教師的教學藝術
要很好地對學生實施各種情智培養教育,教師首先要加強體育專業技能、心理等方面能力的提升,運用多學科知識對體育實踐進行研究,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情境教育。實施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師自身情緒的調整和管理,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等方法,有針對性地創建各種場景,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沉浸到環境和氛圍中,教師和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實現真實的情感交流,進而運用情境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另外教師應該內心平靜,基于客觀、理性的思考,設計適合大學生的情景教育方法,思路清晰地設計和表達,才能把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內心,使自己的狀態感染給學生,言傳身教地影響大學生的心理。
3? 結語
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培養,體育教學實踐的效果不能立竿見影,學生心理的完善也不能一蹴而就,作為一名體育教育工作者有信心和能力以飽滿的熱情,精心的內容安排和氣氛的調控,讓每一位學生在體育課堂和課外俱樂部活動中,釋放各種壓力,放松身心,成為身心健康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 焦小飛.情智教育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2014(11):40.
[2] 王學玫.山西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2015(2):27.
[3] 王洪芳,李成飛.空軍飛行員人格特征調查報告[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