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甜
201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誕辰70周年,在這個屬于全中國人民為之慶祝的時日里,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率先以14首聲樂原創新作品向祖國母親致敬!該場音樂會亦是上海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年底,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系主任周湘林教授向全系教師進行創作動員,動員會得到了全系教師的積極響應,從教授到講師,從中年到青年,甚至連并非從事創作方向而屬于作曲技術理論方向的教授也參與到創作隊伍中。而為聲樂創作的命題,也牽連著聲樂歌劇系的老師和同學們。為什么會選擇用聲樂作為這次新作品音樂會的主體來獻禮呢?作曲系主任周湘林教授接受采訪時說:“聲樂作品在情感表達上更加直接,心靈上更加有效1。在籌備會時,所有教授都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要兼顧藝術性和大眾性,要創作出能夠被傳唱的作品。”本場音樂會是由上海愛樂樂團擔任伴奏,演出后部分歌曲還計劃推出鋼琴譜,便于更廣泛的傳播。可以感受到,所有參與者只為眾志成城,為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獻上自己的綿薄之力,亦是借此機會向祖國母親抒發自己的愛國心聲。
此次音樂會從創作伊始便給予了作曲家極大的“自由”,其一就是創作編制上的“自由”。音樂內容以聲樂為主要形式,但作曲家可以自由選擇人聲種類與組合形式。14首作品中既有美聲類型,也有民聲類型;既有獨唱類型,也有獨唱加合唱的類型。交響樂隊的編制總體為三管編制,打擊樂聲部的器樂類型也可以根據作曲家的創寫需求有所添補,以滿足作品不同的音樂情緒。“自由”之二,則是在對歌詞的選擇上。既然是聲樂作品,那么歌詞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有意思的是,最后呈現的這14部作品,其歌詞大都選自于現當代詩歌作品,或新詩作,如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戴望舒的《我用殘隕的手掌》,和余光中的《鄉愁》等。詩作,不同于歌詞,正如作曲系主任周湘林教授所說:“這些詩詞層次比較多,段落更復雜,尤其是格律詩或者運用古典詞牌創寫的那種詩歌,長長短短變化多端,對于譜曲來說是有一定難度,是需要作曲技術來掌控的。”正如音樂會的開場作品,由朱世瑞教授創作的四聯套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歌詞選自舒婷的同名詩歌。該作品時長8分鐘,將這首篇幅不短的詩詞作品進行了完整的演唱。實際上,原作詩詞激情噴涌,分為四節,每節都以“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句點題。作曲家在精細揣摩詩歌內容之后,由內容聯系到詩歌情緒,再聯系到自己的情緒,最后聯系到音樂風格的四次轉變,創造性的構成“四聯套曲”這一更符合音樂語匯的結構。第一部分從“我是你河邊破舊的老水車”引申出一種“我”對受盡災難,傷痕累累的母親的愛戴與深情,情緒是深沉而凝重的;第二部分從“‘飛天袖間未落地面的花朵”展現出一系列奇景熠幻的色彩,音樂情緒是幽默而具有動力的;第三部分由“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而抒發一種喜悅,激勵的心情,是對祖國現在的壯闊而拍手叫好的贊嘆,音樂情緒激昂澎湃;第四部分由“富饒、榮光和自由,我親愛的祖國”而抒發赤子報國之心,以及甘愿以血肉之軀去取得祖國富饒,榮光和自由的決心,音樂情緒輝煌而大氣,將氛圍推至高潮。歌曲的四個部分層次清晰,情緒相互對比,又逐層推高。作曲家介紹說:“該詩歌行與行字數基本不同,亦不對稱,完全不符合歌曲寫作的需求,恐怕是它40多年來即便被頌遍大江南北,但卻鮮有為它譜曲的原因。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從而激發了我的好奇心,盡管難,詩好哇!去攻堅克‘難——為這首歌唱祖國難得的好詩譜曲,值!”
正如朱世瑞教授的這番話,創作者若是對譜寫的內容沒有感情,沒有感動,沒有感悟,那音樂也就沒有靈魂。筆者作為作曲系青年教師,為能參加創寫亦感到非常榮幸。作品《我愛這土地》,取詞自艾青的同名詩歌。實際上為這首詩詞譜曲心情非常忐忑,因為該詩詞早已在陸在易前輩《我愛這土地》一曲中被傳唱多年,使得再度為它譜曲成為一件需要勇氣的事。但對筆者來說,創寫的緣由卻很簡單,那就是感動于它,進而感悟于它……這首詞帶給作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深沉與凝重,因此作者找到正在就讀上音研究生的男中音青年歌唱家胡斯豪。在仔細詢問歌唱家聲線特征之后,為其量“聲”打造的這曲《我愛這土地》,唱出了作曲家與歌唱家共同的心聲。
實際上,很多歌唱家與作曲家在這次合作之前都并不相識,正如《蒹葭》的作曲家梁楠,他坦言,當初非常擔心著名女高音黃英教授不會接受這個邀請,但沒想到,當黃英教授了解了創作的初衷,看了樂譜之后非常喜歡,排除萬難全身心投入到排演中。
音樂會上半場最后一個曲目《我們的理想》,節選自作曲家許舒亞教授2018年創作的最新民族歌劇《晨鐘》中李大釗的詠嘆調。這一曲《我們的理想》是共產黨人李大釗從日本途徑上海回到國內,在黃浦江碼頭面對友人的迎接,當友人的對共產主義產生質疑時而娓娓道來的一首充滿溫暖與決心的獨白。音樂會也請來了上海歌劇院男高音演唱家,亦是歌劇《晨鐘》中李大釗的扮演者于浩磊演唱。溫婉與剛毅并存的旋律輕而易舉撼動著所有聽眾的心。一句“這就是我心中一聲嘹亮的號角——共產主義”,激昂澎湃,將音樂會推到了高潮。
這場音樂會,是十四位作曲家與十四位演唱家共同向祖國母親的深情告白。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教授也對該場音樂會以及它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寄予厚望,他說:“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這場音樂會,不僅是歌頌時代,同時也是歌頌傳統文化。中華5000年的文明史從未斷流,從未干涸的原因,是語言,是文字的傳承。而音樂家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對我們的文化表示尊重。這場音樂會都是新創作的作品,我們要支持原創作品,推新人,推新作,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作曲家,歌唱家能夠參與到這樣的原創中國作品的創作中來。”正如習總書記2019年3月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時的講話,對文藝工作者的要求:“文藝工作者要走進時間深處,關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包括文化文藝不接地氣不行[1]。”作為一線的文藝工作者,我們將不辱使命,向著這個方向,繼續前行。
注釋:
[1] 摘自2019年《求事》,第八期。
王甜甜 ? ?博士、上海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