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剛 云南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的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微課組成的核心是課堂教學視頻,并包括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練習測試、素材課件、教師點評等,其主要特點是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少,資源容量小,資源組成情景化、資源結構情景化、資源構成情景化,具備突出的主題、內容具體,傳播方式多樣,學生反饋及時、針對性強等特征。作為新型教學輔助手段的翻轉課堂被引用在推拿技術課程教學之中。微課目前來講主要應用于理論教學中,在推拿實踐課程上的應用較少,因此微課在輔助學生知識學習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更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將2018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2 個班共(80 人),隨機分為兩組,每40個人為一組。通過兩組學生入學成績、年齡、生源、身體素質等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傳統教學法作為對照組,微課與傳統教學法結合為實驗組,最后進行教學進度評價、學生課堂教學效果評價、臨床手法測試。
1.研究對象 2018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2 個班共(80人)
2.實驗場地 保健按摩實訓基地
3.觀測指標 課堂進度、臨床手法
1.教學進度評價 教學內容有腕滾、禪法、單掌按揉、撥法,以四周為教學周期,在每一個動作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后由2位老師對教學進度進行評價,1課時記1分。
2.臨床手法 在每一個動作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后由學生在手法訓練儀上進行腕滾、單掌按揉的滲透力度、持續時間、施力面積的測試,取平均值。手法標準由專業課老師提前在儀器上進行設定劃線。
將兩組學生的教學進度進行比較。其結果見表1。將兩組學生的臨床手法進行比較,其結果見表2。
根據表1和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微課在推拿課程教學上的應用其作用十分明顯。在教學進度上,腕滾、禪法、單掌按揉、撥法的教學進度平均為12課時一個動作的掌握,在引進微課教學之后,腕滾、禪法、單掌按揉、撥法的教學進度平均為9.5一個動作的掌握。其中撥法的教學進度有明顯的提升,這可能是由于禪法剛剛學習完畢,對撥法有促進作用的原因。

表1 兩組學生教學進度比較

表2 兩組學生臨床手法比較
對比臨床手法可以看出學生對手法應用的掌握程度,在每個動作教授完畢并且學生初步掌握后,利用推拿手法訓練儀對學生手法進行測試,在測試前由指導老師做出測試線,之后由學生上手進行測試。對照組滲透力度平均達標線為6.8次,而實驗組為8.5次,高出1.7次;力度的最大持續時間對照組10S,實驗組25S,在力度的恒定上實驗組遠遠高出對照組;在施力面積上,因為動作的特性,施力面積差別不大。
本次實驗其主要目的是驗證微課對推拿課程的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次實驗周期內,經過學生的同意,其各項活動內容我們都嚴格把控,盡量排除各種干擾因素。由于本次實驗的樣本量較少,其得出的結論具有局限性,后期我們將繼續其相關研究,推進推拿課程教學改革。
微課的引入有助于推進推拿課程的教學進度,能夠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對知識點有直觀的感受;在課堂氛圍方面,學生注意力得到提升,風趣的微課內容有助于帶動學生的學習;利用微課,能夠使學生直觀的觀察人體結構,對運動解剖、運動生理等知識有更深的理解,促進了推拿課程知識點的掌握。因此:微課的引入,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推拿實踐課程的推進速度較傳統教學方式平均提高了2.5個課時,學生對推拿手法力度、持續時間、施力面積的掌握上比傳統教學方式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