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軒
中國微型小說創作與理論研討會,于2019年5月17日至19日在安徽銅陵召開。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微型小說如何構建屬于自己的話語體系”,與會人員就微型小說的敘事功能、微型小說理論評論研究、微型小說作品文本的評價標準,以及當下微型小說領域出現的一些現象等議題進行了廣泛探討。來自各地微型小說界的專家學者、作家、出版人夏一鳴、顧建新、戴濤、汝榮興、高健、方東明、雪弟、張春、汪學猛、王燁等10余人出席了會議。
一、關于微型小說的敘事功能
與會人員認為,微型小說本身就是一種敘事文學,故事敘述是微型小說的一項基本功能,在微型小說創作中不可忽視故事敘述,精彩的故事敘述不僅能增強微型小說的可讀性,更有利于作品本身的二次傳播,還能夠提升微型小說的影視劇、動漫、游戲改編等延伸開發的可能性。
有專家認為,一篇1500字左右的微型小說想表現豐厚的生活也許很難,但可以通過一個精彩的故事敘述,表達一種有深度的思想內涵,塑造一個有個性的人物形象,甚或挖掘出一抹獨特的生活亮色,即從某一個角度一個方面達到微型小說表達所能達到的高度。
有專家認為,當下一些微型小說作家,要么不會講故事,要么不重視故事,碎片化、概念化、臉譜化作品較多,一些微型小說作家缺乏對生活的獨特積累,浮在生活表面,不去深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或者靠拼湊各種段子,或者杜撰偏、奇、怪的故事,或者把別人的故事情節加以改寫等,這些偏離了微型小說正常軌道的所謂創作,難以寫出令人信服的精品佳作。
二、關于微型小說理論評論研究
與會人員認為,當前微型小說理論研究,可以從三個方面加強:一是加強微型小說的基礎理論、元理論研究,為微型小說文本創作提供基礎理論支撐;二是加強對微型小說的前瞻性探討,為微型小說文本創作提供理論引導;三是加強對微型小說歷史的梳理,從歷史連續性、系統整體性對微型小說的過往經驗加以總結。
有的專家認為,現在的微型小說理論、評論,講技巧運用的多,講創作原理的少;講好話吹捧的多,指出作品不足的少;講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理論的多,有針對性有觀點有見地的理論少。
有的專家認為,作為微型小說理論評論者,不須去指導作家如何創作,指出作品的意義與得失更有價值。創作更是一種個體的勞動,更需要作家個人的悟性和努力,大作家不是通過教學培訓出來的。
有專家提出,可由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系統地梳理一些理論課題,協調理論專家分工合作,對微型小說理論做一些系統的探討與研究。
三、關于微型小說作品文本的評價標準
與會人員認為,當前微型小說作品以及人物的評選、選本出版、大賽征文等活動較多,這一方面說明微型小說這種文體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另一方面對于繁榮微型小說創作、促進微型小說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但也有一些評選出來的、收入各種選本的或大賽獲獎的作品,質量參差不齊,有些作品難以得到讀者的認同。
與會人員認為,這種現象的產生,一方面是微型小說理論研究滯后、缺乏一套大家普遍認同的評價體系所致,另一方面,也有各種不正常的人為因素,不是從作品本身的質量出發所致。
有些專家認為,泥沙俱下、缺乏公信力的微型小說評選活動,其實是一種虛假的繁榮,一些質量不高的作品評上獎次,其實是損害了微型小說的聲譽,既不利于作者本人客觀認識自己的作品,也讓讀者對微型小說這種文體產生負面印象。
與會專家認為,作為評論家,要堅守自己的立場與人格,堅持正確的評價標準,不為名利、人情所左右。
有些專家提出,可于適當時機,由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組織召開作品專題研討會,從分析作品入手,從實戰角度出發,對“什么是好作品,什么不是好作品”作出令人信服的文本批評。
研討會還對當前微型小說界一些現象進行了直言不諱的批評,對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的運作和發展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建議。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大家普遍認為,“銅都研討會”開了個好頭,今后將陸續舉辦形式多樣的創作與理論研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