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在建筑物中起著最為關鍵的承重作用,一旦出現質量問題輕者影響建筑物的外觀形象,重者會造成建筑物倒塌危機生命安全。裂縫是混凝土常見的病害,裂縫的形式多種多樣,產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本文就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進行研究,提出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混凝土;控制技術;應用
混凝土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種建筑材料。它是由水泥、砂子、骨料、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有時由于工藝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劑和摻合料,經過均勻攪拌,密實成型后再經過養護硬化而形成的一種人工制作的石材。由于混凝土制作的工藝簡單,制作成本比較低廉被建筑行業廣泛應用。雖然混凝土的制作過程比較簡單,但在施工過程中一旦不慎就會出現一些質量問題,比如裂縫問題。
1、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
1.1塑性收縮裂縫
產生的原因是混凝土在臨凝前幾乎沒有強度或者強度很小,或者在混凝土剛剛凝固前也沒有多大的強度時,受溫度或者外界風力的影響,混凝土表面迅速失水,造成混凝土表面毛細管中產生較大的負壓,混凝土體積產生急劇收縮造成裂縫,而此時混凝土本身沒有任何的強度來抵御這種來自本身的收縮,產生裂縫。
1.2沉降收縮裂縫
產生的原因是:1)基礎土質松軟不均,回填土不實滲水,造成混凝土下沉不均,產生裂縫。2)模板強度不夠,或者模板支撐時間長底部松動,造成混凝土下沉不均,產生裂縫。3)冬季或者臨冬季前施工時,模板支在凍土層經過一冬天的嚴寒,春天一開化造成混凝土下沉不均造成裂縫。
1.3溫度裂縫。溫度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3.1水泥水化熱的產生造成的裂縫。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大型混凝土表面,混凝土在制作結束后,在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會產生一定的水化熱,由于大型混凝土體積比較大,水泥產生的水化熱不易從內部散發出來,使混凝土內部溫度逐步上升,而混凝土表面的熱量散發的比較快,使大型混凝土內外產生一定的溫差,由于混凝土內外溫度不同凝結的強度也不同,使混凝土內部對表面產生一定的拉應力,當這種拉應力大于表面強度時,在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
1.3.2養生過程中操作不當產生裂縫。混凝土制作結束后進入養生階段,在此階段由于沒有對混凝土表面及時覆蓋,表面水分散失較快,表面收縮大而內部溫度變化小,收縮的程度也小,造成混凝土表面收縮程度收到內部的約束,使混凝土內外產生拉應力,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縫出現。
2、對混凝裂縫的控制技術在房屋建筑中的應用
2.1對塑性收縮裂縫的控制技術
根據塑性收縮裂縫產生的原因,在混凝土制作結束后,要控制好混凝土表面濕度,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濕度迅速降低,具體的技術如下:
2.1.1在混凝土制作過程中,要重視早期養護工作,混凝土制作結束后,要及時的用塑料薄膜覆蓋,或者用濕草墊、濕麻袋等覆蓋,并要經常向薄膜、草墊或者麻袋上灑水,對混凝土進行養護,如果遇到環境溫度高或者低時,要及時覆蓋,灑水養生,并盡量延長養生時間。
2.1.2在混凝土制作結束后,對混凝土表面要適度抹壓,不能抹壓過分。
2.1.3混凝土的早期養護采用密封保護法,比如在混凝土表面才用養護劑處理或者采用薄膜覆蓋,但采用薄膜時如果太陽直射時采用其它遮陽材料覆蓋,防止水分散失過快。在實踐中還有采用其它減小風流動和水分散發的封閉方式,對裂縫進行預防。
2.1.4采用預應力構建的混凝土要及時張拉,避免長期放置。
2.1.5制作混凝土之前要對制作混凝土的配比進行實驗,選擇最佳的水泥、沙、骨料及水的配比,在使用原料時,不要使用含泥量較大的沙和骨料,盡量不使用粉砂,增強混凝土的強度。
2.2對沉降裂縫的控制技術
根據沉降裂縫產生的原因,采取以下方式進行防止。
2.2.1在基礎深挖時,要將基礎深挖到土層,在平整基礎平面時對平整用土要夯實,避免基礎松軟不均造成混凝土沉降裂縫的產生。
2.2.2模板制作要結實可靠,避免跑膜現象的發生,在混凝土制作振搗時要做到振搗均勻,特別是基礎底部要振搗均勻,防止模板受力不均造成破損,產生沉降裂縫的發生。
2.2.3混凝土基礎回填要填平夯實,盡量避免局部大量水的深入。
2.2.4盡量避免冬季施工,在接近冬季施工時,要做好基礎底部的防凍措施,在基礎底部采用保溫氈對混凝土基礎四周進行防凍措施。
2.3對溫度裂縫的控制技術
一般預防混凝土外部約束引發的溫度裂縫采取以下技術。
2.3.1在養護方面,做好混凝土的保溫、保濕養護工作,并做好緩慢降溫工作,要充分發揮混凝土具有的徐變特性,減少應力的產生,同時在夏季為了防止暴曬,對陽光直曬的混凝土上要進行遮光覆蓋,在氣溫低時要做好保溫工作,避免出現混凝土出現溫度的急劇升溫和降溫現象的發生。要采用延長養護時間的方式,同時拆模時間要適當,在養護過程中,要按時測量混凝土的溫度,對出現溫差大的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將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小于25度以內,混凝土制作結束后要及時進行回填,防止混凝土基礎長期暴露在外界。
2.3.2對于大體積的基礎混凝土的制作要采取分層澆筑,按照設計要求的數據澆筑垂直、水平的工縫和后澆縫,主要加快散熱和降低對表面應力的約束力。
2.3.3粗骨料的質量要選擇級別高的,對含泥量要嚴格控制,不許超標,在振搗時要求均勻全面,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抗拉強度,在混凝土的內部要增加溫度配筋,為了增加表面抗拉強度,在接縫處要增加配筋率,設暗梁,目的是減輕邊緣效應。為了提高養護早期的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適當延長混凝土的養護時間。
2.3.4為了降低應力的增加,避免干縮和降溫的共同作用,在制作混凝土過程中,添加混凝土微膨脹劑,添加量為水泥用量5-10%,目的是由于干縮和降溫帶來的混凝土收縮,控制裂縫的產生。
結語:
由于混凝土制作使用的原材料品種比較多,施工環境又多種多樣性,裂縫產生的原因就比較復雜,因此要在施工過程中總結更多的經驗,采用更多的預防措施,徹底避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參考文獻:
[1]王芳.淺談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J].房地產導刊.2017(10):66-66.
[2]姜勁.高層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溫度裂縫問題分析[J].建筑.建材.裝飾.2015(24):61-61.
作者簡介:
張蕊,黑龍江省廣大建筑安裝工程公司,黑龍江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