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東,孫世杰
摘 要:“互聯網+醫療”是醫院現在發展的新趨勢,互聯網將全面融合到醫療產業的各個領域。互聯網龐大的用戶基數也將為醫院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同時為百姓健康帶來更大福祉。針對如何依托“互聯網+醫療技術”,推動遠程醫療、健康管理,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醫院發展;醫療
中圖分類號:R197.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8-0158-01
“互聯網+醫療”是醫院現在發展的新趨勢,互聯網將全面融合到醫療產業的各個領域。互聯網龐大的用戶基數也將為醫院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同時為百姓健康帶來更大福祉。本文就如何依托“互聯網+醫療技術”,推動遠程醫療、健康管理,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等,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背景
2014年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明確要加快“積極推動遠程醫療服務發展”,對互聯網醫療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具有深遠意義。
互聯網精神的核心是“資源優化、提升效率”。中國的醫療資源稀缺且不平衡,空間配置極度不合理,三級醫院過度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偏遠地區醫療條件相對落后,設備緊缺,性能落后,衛生技術人才匱乏。各級醫院分布不盡合理,呈倒金字塔型,大城市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林立,分級診療和轉診制度急待建立、完善。“互聯網+醫療”政策的出臺,可以說是給醫療行業送來一縷春風。
二、結果與分析
1.優化就醫流程,極大方便醫生患者。互聯網醫療的開展首先提高了二級以下醫院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其次讓不發達地區的老百姓享受到醫療專家高水平、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方便了病人,為病人節省了看病時間和交通費用,也可以第一時間對疾病進行確診,第一時間實施精準治療。通過優化醫學資源配置,實現醫學信息資源共享,構筑遠程醫學平臺,最終實現全年全天(365×24)的實時醫療保障體系,實現點對多點,甚至多點對多點的醫患互動的會診模式,提供3A(anywhere、anytime、anybody)服務,把醫院治病救人的醫療方式外延到社區和家庭。同時,把醫院治病救人的醫療內涵深入到醫生辦公室,甚至醫生家里,為傳統的醫療和保健帶來了新的活力。
2.實現醫療機構互聯互通。以居民個人臨床信息共享為主線,實現醫療技術的規范和協作,使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推動本地區互聯網醫療發展。互聯網醫療使大醫院的優質資源實現下沉,幫助基層醫護人員正確診治病人,通過網絡接受新技術、新知識教育培訓。提供診查和救治技術支持,共享病人的臨床信息,對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具有重要的深遠意義。
3.惠及縣級醫院。縣級醫院是農村地區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實現城鄉區域協同醫療,是黨中央、國務院執政為民的戰略舉措。遵循“向下基層延伸、實現區域協同”的工作思路,是黨和國家關愛人民身心健康的深情厚意,積極推動醫院開展互聯網醫療,縮小地區間醫療綜合服務能力差異,并且通過智慧醫療平臺進行醫療、科研的探討及疑難病例討論交流,掌握簡、便、驗、廉的治療方法,使更多的醫護人員從中獲益,促進縣級醫療機構綜合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4.有利于開展遠程學習。充分互聯網技術,組織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臨床診療技術遠程醫學教育活動。堅持“因材施教、講究實效”的原則,圍繞縣級醫院工作重點,根據醫院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地開展形式多樣的遠程醫療技術學習活動,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有效利用大醫院的人才資源和條件,加強協同,充分發揮醫學專家傳、幫、帶動作用,使縣級醫院分享大大醫院的優質教育資源。
三、討論和建議
1.打通關鍵環節,建設醫療信息共享平臺。由于醫療機構使用的信息管理軟件還處于“量身訂制”階段,不同軟件開發商為不同醫院開發的信息管理軟件,具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因而醫院與醫院間的信息標準產生了差異。由于沒有統一的信息采集標準,各自為戰,醫院間的信息不能全部共享共用,就像蜂窩煤,因而制定衛生行業管理信息服務標準迫在眉睫,醫療管理信息的標準化、規范化、兼容性則更是重中之重。
2.實現“互聯網+醫療”頂層設計。醫院信息管理部門應全面統籌規劃,把全國的互聯網醫療整合起來,以三級醫院為依托,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二級以下醫院,實現醫療資源的互通互享。其次,在醫療健康大數據平臺方面,不能僅局限于簡單的結構數據匯總,應更多地側重非結構數據的分析應用挖掘,安排專業人員對非結構化數據進一步分析、提取、加工,以支撐相關的醫學科研、臨床治療和患者的信息化的處理。在政府領導下,各主管部門要從工作實際出發,制定相關的醫療健康大數據建設計劃、政策依據和管理制度,從制度上規范醫療健康大數據使用者,切實保護病患的個人隱私和醫療健康大數據的安全。
3.打破信息孤島現象,實現信息共享。現在,我國衛生醫療健康大數據平臺建設基本上遵循誰受益、誰投資、誰管理的原則,健康檔案建設單位為各自的受益單位或醫院,導致對信息化建設標準造成差異,沒有統一指導標準和總體目標規劃,各個主體之間相互分離,缺乏整體性、前瞻性、開放性。將“孤島式”的大數據進行篩選使用,有效集納融合,引入數據提取、加工、再次分析利用的主體,繼而將各相關主體連接于醫療服務云數據平臺建設的各個環節,從整個系統的視角,明確構建共享服務平臺主體的責任和義務,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通過“互聯網+醫療”構建有效的分級診療平臺。以信息化為基礎,簡化轉、會診業務辦理流程,實現醫療就診一卡通,使各級醫院間實現有序、快速的轉診和會診。對于目前國家大力推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實現各級醫院信息互通互享,每家醫院借助共享服平臺,將病人檢查的歷史數據和標準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制定精準的治療方案,有效緩解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和小醫院患者少的現象,對構建健康醫療服務體系也大有裨益,推進醫療機構快速融入互聯網新生態并完成互聯網服務模式的轉型。
四、結語
借助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資源,建設以政府部門為主導,醫院為中心,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為主力,社會各相關機構協調配合,群眾積極參與的醫療信息共享平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實現醫療大數據信息資源的共享,有利于加強各醫院間的協作,引進新技術、新思想,提升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滿意度。同時,老百姓也可以借助先進互聯網技術,實時掌握本人健康的大數據,將自身的日常檢查結果和標準數值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診治,為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健康保障。隨著互聯網背景下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發展,醫療信息共享平臺將不斷優化升級,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參考文獻:
[1] ?范美玉,陳敏.基于大數據的精準醫療服務體系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6,(1):10-11.
[2] ?朱勁松.“互聯網+醫療”模式:內涵與系統架構[J].中國醫院管理,2016,(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