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釗
摘 要:我國的產業發展模式由過去的第一第二產業為主導向第三產業為主導轉變,旅游業是我國第三產業服務業中的一個門類,旅游業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升國民收入、提供就業崗位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國家正在大力加強新農村建設,推進農村的城市化建設進程。新農村建設中的鄉村旅游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還有很多相關的服務設施有待完善。鑒于此,探討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以及不足之處,提出其轉型升級的路徑,以期促進鄉村旅游資源整合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轉型升級;脫貧攻堅;城鄉統籌
中圖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8-0164-01
三農即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一直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的課題,甚至被擺放到了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黨中央一直加大舉措推動新農村建設,比如頒發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性文件、完善農村的服務設施、對新農村政策性的傾斜力度。鄧小平同志說過,新農村是我國經濟建設中最基礎、最薄弱、最關鍵的部分,判斷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程度主要在于農村經濟是否發展,村民幸福感是否提升,新農村建設好才能帶動整個中國經濟建設,所以必須加強對農村的重視。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經由第一第二產業轉變為第三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以服務業為首的第三產業,新農村建設以第一產業為主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大形勢要求,所以,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進行建設。中央文件指出,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農村的生態休閑、旅游觀光的功能,以加大資金投入等多種方式扶持鄉村農業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1]。
一、鄉村旅游業發展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第一,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發展進步。鄉村旅游業發展為城市和農村溝通連接搭建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能帶動新農村的經濟建設,縮小地區間的發展差距和城鄉發展差別,優化農村的產業結構并促使其進一步轉型升級,促進了鄉村文明建設成果和社會財富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共享,有利于社會資源的重新整合和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欠缺、開發力度不足的的農村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一定程度上說,鄉村旅游業為促進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拉近城市和鄉村的發展距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第二,發揮旅游業的輻射帶動效應,加快新農村脫貧攻堅的進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能夠加快整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力度,發揮旅游業的集群效應,提高新農村整體扶貧效益,鄉村過去的扶貧模式主要是輸血式扶貧,通過國家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和財政撥款力度扶持新農村建設,但往往導致鄉村坐吃山空的局面,鄉村的貧困狀況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如今的鄉村旅游業是國家由輸血式扶貧轉為造血式扶貧的一個重要舉措,通過挖掘新農村的自身發展潛力發展特色產業來增強新農村的再生動力。此種造血式扶貧方式有利于發揮鄉村自然資源優勢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切實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讓貧困群眾在旅游業發展中獲得穩定的收入,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
第三,旅游業能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鄉村旅游業發展能增加國家的外匯收入,回龍貨幣平衡國際收支,隨著人們的生活物質水平提高,休閑娛樂時間增多,人們的精神需求和消費日益迫切,引導消費者消費,旅游也是一個吃住行游購育的重要綜合活動,有利于帶動與此相關的交通,飲食建筑,民族手工業等的發展,同時,旅游業促進很多行業的發展,旅游業不僅能夠直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機會,更能間接地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農村旅游業將農業資源和農民切身利益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2]。
二、我國農村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鄉村旅游作為農村的重要產業確實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特別是增加了農民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然而在鄉村的旅游業發展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鄉村旅游業一直處于低層次發展階段,旅游業發展的相關設備不完善,旅游技術含量低下,服務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升,旅游業資金短缺,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會限制新農村的發展,下面就旅游業發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
第一,鄉村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雖然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但與城市相比,鄉村的整體水平還很落后,鄉村的財政基礎薄弱,相關政府資金投入有限,無法滿足游客對基礎設施的基本需要,基礎設施不到位,缺乏旅游資金使得鄉村旅游資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開發,旅游相關的衛生間、停車場、交通通道等設施跟不上旅游業的發現腳步,再加上鄉村旅游業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開發初期所需投資資金大,回報周期長,這又給資金籌措帶來很大程度的困難。
第二,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服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鄉村旅游業的服務人員大都是當地村民,因為鄉村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都在大城市生活工作很少回鄉村發展,鄉村服務人員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偏低,更沒有接受過旅游服務業的相關培訓和旅游專業知識的學習研究,這些從業人員接待能力差,服務理念弱,服務標準達不到,由于文化程度低、受教育水平低,又直接限制了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直接關系著游客的旅游體驗感,從業人員的道德缺失無法保證游客合法利益的維護。
三、鄉村旅游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分析
第一,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強鄉村的相關服務設施建設。鄉村旅游業的順利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扶持,我國要充分借鑒國外農村旅游業的發展經驗,調動農村村民的積極性,政府要積極申請國家貸款補貼來實現資金充足的目的,在政府的資金扶持之下,完善與旅游相關的服務設施,增大停車場面積,修繕公共衛生間,設立休息室等旅游接待設施,相關設施工作做好以后,進一步加大鄉村農村旅游的宣傳力度,用服務建設的成果吸引游客的眼球,擴大旅游消費市場[3]。
第二,加強旅游服務人員的管理和業務培訓。政府要加強對當地旅游業經營者和服務人員的相關培訓,一是要幫助他們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以實際行動保護當地旅游業發展環境,對外展示出旅游文明形象的名片,二是要增強經營者及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改變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水平,加強服務人員對相關服務知識的理論知識學習和把握,系統培訓旅游業所需的管理知識和營銷知識,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其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和自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 ?孔霞.永川區黃瓜山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南方業,2017,(17):69-70.
[2] ?王德寧.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與分析[J].現代交際,2016,(21):91-92.
[3] ?楊林.從云陽縣看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4,(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