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甜,劉炯
摘 要:經濟新常態下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出現結構性調整,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學術界與實務界的研究熱點。對經濟新常態下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的問題進行分析,主要包括重視理論教學而缺乏實踐應用、重視學科教學而忽略就業指導、重視專業教學而缺乏綜合培育,導致學生難以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難以適應就業市場競爭,難以在職場有較好發展。基于此,提出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加強學生就業指導、完善師生考評體系三大對策,以期提升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就業水平。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管理類;學生就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3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8-0177-01
引言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國民經濟結構會優化、經濟增速會換擋、經濟驅動會轉換,這將會對就業市場的需求產生較大影響,從而使得就業市場的供需結構出現調整。在此背景下,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學術界與實務界的研究熱點。眾所周知,管理類專業屬于就業的“萬金油”專業,似乎許多崗位都與管理類專業相關,學生的專業對口性較好,但是實際上,正是由于管理類專業的“萬金油”屬性,使得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在就業中缺乏突出的優勢,難以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搶占先機。因此,本文對經濟新常態下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以期分析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的問題及其誘因,最終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一、經濟新常態下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的問題與誘因
(一)重視理論教學而缺乏實踐應用,學生難以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經濟新常態下,難以將自身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是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首要問題,而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誘因是由于高校重視理論教學而缺乏實踐應用。在目前的高校教學體系中,對于學生的理論研究能力比較重視,尤其是對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培養非常關注,這無疑是研究型大學應有的價值取向。但是,在重視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同時,高校對于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缺乏重視,這就會使得教學培育的天平失衡,使得學生擅長理論分析而實踐操作能力不強,這也是用人單位經常說的“眼高手低”。
(二)重視學科教學而忽略就業指導,學生難以適應就業市場競爭
經濟新常態下,難以適應就業市場的各類競爭是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重要問題,而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誘因是由于高校重視學科教學而忽略就業指導。就業市場的結構性失衡,這將大大提升就業市場信息的重要性。管理類學生只有解決了就業信息的不對稱性,才可能在就業競爭中取得優勢。但當前,高校的就業指導教育才剛剛起步,在這方面給予學生的幫助非常有限,這明顯不利于學生在就業競爭中獲得主動優勢。
(三)重視專業教學而缺乏綜合培育,學生難以在職場有較好發展
經濟新常態下,難以在職場有較好發展是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困惑,而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誘因是由于重視專業教學而缺乏綜合培育。當前的就業競爭非常激烈,以商業銀行招聘來說,學生拿到就業offer需要進行至少5道門檻,分別是網上申報、筆試、初面、復試、終面,各個環節的考察重點不同,故而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綜合能力,但高校往往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從而使得學生難以在職場有較好發展。
二、經濟新常態下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的對策
(一)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的深度結合
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的深度結合,通過提升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來實現其更好的就業。第一,課堂教學的內容要更有應用性,教師要將教學的知識點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第二,增設學生實踐應用課程,通過實施開放式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第三,以輔導員為核心的教輔人員要多組織開展團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
(二)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推動學科教學與就業指導的聯動培養
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推動學科教學與就業指導的聯動培養,通過解決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信息的不對稱來幫助學生正確分析就業形勢。第一,構建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給予學生就業信息指導,如開展就業講座、就業答疑、就業培訓等,已設立就業指導中心的學校可以加強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學考核,提高就業指導的實效性;第二,推動就業指導融入思政、文化等非專業類課程,使得學科教學與就業指導深度融合,實現聯動培養,提高教學實效性。
(三)完善師生考評體系,實現專業知識與綜合技能的雙向提升
完善師生考評體系,實現專業知識與綜合技能的雙向提升,通過提升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綜合技能來幫助學生應對各項就業競爭挑戰。第一,對于學生的考評不再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增加綜合能力的考評比重,如高質量的競賽證書(挑戰杯、全國英語競賽等);第二,對于教師的考評不再局限在學科教學,還要加入學生的應用水平評價,倒逼教師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引導;第三,學校要利用就業指導中心、輔導員等教輔組織與人員,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培育或考評,如PPT制作、Excel透視表使用等等。
結語
總而言之,經濟新常態下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出現結構性調整,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管理類專業學生需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以期在就業競爭中占據優勢,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為真正提升管理類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學校應該:第一,要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的深度結合,要打通學生在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隔閡,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第二,要推動學科教學與就業指導的聯動培養,解決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中的信息不對稱性,提高管理類專業學生對于就業市場各項變化的應對能力;第三,要實現專業知識與綜合技能的雙向提升,真正使得管理類專業學生能有序、高效地面對各項職場競爭與挑戰。
參考文獻:
[1] ?許志倩,呂云濤.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分析及提升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104-105.
[2] ?別如娥.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及其提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17):62-62.
[3] ?陳于.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及提升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15,(22):184-185.
[4] ?郭文龍.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提升自我就業能力的策略[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6,(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