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 劉雙
摘 要:高職商科類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的表現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商業知識和技能、實踐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然而,因為國內商科類專業的輻射面廣,高職商科類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在勞動力市場上有所不足。針對此種情況,必須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突出產教融合和實踐教學的模式,在教學過程設計當中重點突出實踐教學,圍繞目標、內容創新方法和評價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高職商科;學生;核心競爭力;教學過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F0-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7-0103-02
一、商科類學生核心競爭力現狀與提升路徑
(一)關于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一般指區別于他人的獨特能力或技能,這種能力或技能能夠在價值創造當中發揮出更強的作用。對于高職商科類學生而言,其核心競爭力通俗的說法就是你有而別人沒有的能力或技能,而且這種能力或技能恰好也是企業或組織需要的能力或技能。進一步來看就是要求商科類學生具備相應的商業理論知識和商業實踐能力與技能,并且這種能力和技能是別人沒辦法模仿的。換而言之,就是需要有能夠在眾多商業人才當中脫穎而出的能力與技能,這表現為商科類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商科類學生核心競爭力現狀
職業教育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要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把工學結合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切入點,帶動課程教學改革。而目前在商科類課程教學當中,對高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比如,在就業當中出現理論知識不達標的情況,工作適應能力不強,有比較顯著的閃辭現象。當然,也有些理論知識很深厚,但是實際工作能力卻不足。例如,在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方面,在高等教育當中,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在專業設置上專科有很大程度學習本科高等院校的方式;在宏觀管理人才的培養上能力很強,但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教學當中理論知識多,而實踐比較少;校企合作沒有發揮出真正的作用,突出表現為實習方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實習生在連鎖企業就是單純的廉價勞動力。
(三)核心競爭力提升的宏觀策略
針對高職商科類學生教育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宏觀上要突出如下幾點。
首先,為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要強化師資隊伍。具體來看講,專業知識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而要提高專業知識水平,教師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因而需要強化師資力量,向學生傳授豐富的商業知識,以及前沿專業知識。
其次,深入開展產教融合模式,以工學結合的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商科類的課程的實踐性非常強,實踐能力也是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指標。教學過程當中要以項目為核心設計教學內容,并基于任務驅動或者項目驅動的方式設計教學過程,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專業能力和技能,提高實踐能力。這其中要突出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現階段訂單班之所以吃香,關鍵就是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而且實踐能力強,畢業進入企業就能上手工作。
再次,要著重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品德修養,這會體現在職業素養當中。現代社會是快節奏的社會,商業環境當中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商科類學生在工作當中所要面對的壓力會非常大,這跟學校的學習狀況并不一樣,至少壓力上有著天壤之別。現代企業需求的商科類人才應當具備積極的工作態度,要有責任心、良好的道德修養、良好的工作習慣以及高超的實際操作能力,而這其中又包含著溝通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這些方面的能力不足在職場當中就很容易鉆牛角尖,并在一些因素的影響下產生負面情緒,影響自身不說,還影響團隊。所以,在教育教學當中要突出強調職業素質的培養。
綜上,商科類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培養要體現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圍繞上文提出的教學做一體化來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實現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二、商科類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的教學過程
(一)確定教學目標
結合上文的的分析,商科類學生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指標在于商業知識、實踐能力以及相應的職業素養。在教學過程的設計當中,首先就需要圍繞這些指標來確定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要以專業學科為本位,向相關崗位輻射。比如,商科類專業當中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其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主要是突出為企業培養采購、物流、信息處理等方面的管理和技術一線工作人才,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面比較寬,而在校學習期間學生可以考取的資格證書有連鎖經營管理師、營銷師等,這是一個敲門磚,但就業面是很寬的,可以從事營銷策劃、市場調研、采購、管理(門店管理、總部管理)、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商店理財、人力資源等,所以在目標制定當中就需要以連鎖經營管理師或營銷師為主要培養目標,并在教學中輻射相關崗位。商科類專業的其他專業學科也應當采取這樣的方式。
(二)確定教學內容
商科類專業在國內來說輻射面是非常廣泛的,包括金融類、經濟類、會計類、連鎖經營管理等專業,在教學過程設計當中要圍繞教學目標,突出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深入研究分析學科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圍繞核心能力的培養,實現核心課程的整合。具體而言,就是以核心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培養體系,進而思考課程內容整合,根據核心能力的培養目標,選擇所需的課程,并形成課程標準,篩選合適的內容進行整合。這樣就可以打破傳統的單項技能型、單一學科型、單項任務型的教學內容設計,突出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要圍繞整合后的教學內容進行項目的預設,并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圍繞任務展開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突出的是實踐,在實踐中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提高實踐能力。例如,《連鎖企業店鋪與開發》可以設計的項目——商圈調查報告。這里邊需要設計的任務包括調查方案制定、商圈顧客調查問卷制定、調查統計分析、報告撰寫等。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和學生組成一個調查團隊,教師為團隊主管,以項目的形式,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這個調查項目。
(三)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中重點采用實踐性強的教學方式。實踐教學說起來簡單,就是讓學生做,并在做中學。這種理念非常正確,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學資源是否齊備(包括場地、資料、設備、器材等)、教學方法是否合理(如該采用案例教學法還是項目教學法)等等。其中尤其以教學方法是否合理為最。在教學過程設計當中這些都是特別需要關注的內容,但要明確一點,必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充分讓學,留足夠的時間來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項目教學等等都是比較適合的方法,為此筆者建議突出翻轉課堂的模式。知識在更新,以核心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寬泛的應用型知識、技能和態度,專門的技術和知識技能態度這三個層次來整合課程內容并改革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講解放在MOOC上,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自學,課堂上可將更多的時間用來進行實踐活動。自學沒有學懂,那就羅列問題,在課堂上劃出一定時間來進行解答,后續再看微課,反復看,直到學懂。然后把課堂時間分配好,設定情境,進行實訓。
教學做一體化,實際上并不僅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理念。在商科類專業課程教學過程設計當中,要圍繞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突出學和做,即做中學、學中做。比如,連鎖企業店鋪開發,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擬真實的連鎖企業店鋪開發流程,通過真實的連鎖企業業態、真實開店、真實商圈調查分析、真實店鋪規劃設計等場景來模擬工作過程,用真實的項目來引導學生做中學,提高其商業實踐能力。
做中學可以是團隊合作,也可以是自主學習,當然,筆者比較看好的是團隊合作,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當中團隊合作能力是比較關鍵的。突出團隊合作的探究性學習模式相對比較理想,可以在職業素養的培養方面做出比較顯著的貢獻。
總之要采取多方位、多層次的教學活動,提供實踐平臺,讓學生參與其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其中不僅僅是要注意課堂上的實訓,還需要注意第二課堂的作用。比如,校內實訓,突出商科類專業知識競賽、技能大賽;進一步到校外參加全國性的技能大賽,以比賽促進訓練,以訓練強化技能。
(四)創新考核方法
要基于工作過程來設計評價考核方法,教學方法變化了,評價考核的方法也需要進行創新設計。在教學過程當中,評價環節是最后一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知識與技能內化于心的關鍵,也是升華職業價值觀念的重要環節。因此,筆者建議設計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以我能做、我會做為核心,突出對專業核心能力的評價,包括在模擬工作過程當中的表現(如團結、責任心、學習能力、吃苦耐勞、敬業等方面)和項目或任務完成的結果。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引導學生實現自我超越和突破,當然也要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失敗。
綜上所述,高職商科類學生的核心競爭力表現為商業知識與技能、商業實踐能力以及在工作崗位上的職業素養,在教學過程設計當中要突出圍繞這三個比較重要的指標,通過合理的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內容確定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評價的落實來實現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分析,可能存在不足,但希望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恒山.關于商科類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思考——以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為例[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3(2):71-73.
[2] ?任友德.高職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理論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5,(15):109-111.
[3] ?徐宇卉.高職商科類專業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實踐與反思——以《金融服務營銷》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18,(8):175-177.
[4] ?覃聰,鄧靈麗.高職院校商科類專業生產性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探索[J].經貿實踐,2018,(6):330-331.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