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 要:高校輔導員工作繁雜瑣碎,生存現狀堪憂。基于此,深入剖析了高校輔導員生存現狀及其原因,結合實踐經驗和思考感悟,討論了如何從困局中破繭成蝶、靜待花開,并從“韌度”、尺度”、“溫度”、“氣度”四個維度闡述了輔導員如何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與大學生共同成長,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具有話語權的“專家型”輔導員。
關鍵詞:輔導員;韌度;尺度;溫度;氣度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7-0112-02
輔導員是大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是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1]。但在現實環境下,高校輔導員處境尷尬,一直在負重前行。
一、高校輔導員生存現狀
高校輔導員可謂是學生的“全科保姆”,每天接聽電話50通以上,處理短信、微信、QQ信息100條以上,每年整理檔案1 000份以上,每年制作表格1 000個以上,組織學生比賽活動50項以上,應對各種思政檢查、教學評估、專業認證、申碩申博申重申大N次。學生成績、考研率和就業率,都與輔導員有關。輔導員被要求24小時手機開機,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晚上和周末舉辦活動比賽,工作時間被無限延長。輔導員接受多重管理,學生工作部(處)的業務領導,所在院系的工作履職,學校組織部、團委、教務處、招生就業處、后勤管理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武裝部、財務處等10多個職能部門都在給輔導員安排工作[2]。
當前高校以科研為重,輔導員往往被看成是“臨時過渡”崗位。輔導員沒有單列的職稱系列,仍然依附于高教系列思政專業評審。很多學生也覺得輔導員是行政人員,甚至教師節都只記得給任課老師送花送祝福;優秀輔導員的表彰也沒有列入各級教師、教育工作者的表彰體系。
二、破繭成蝶 靜待花開
輔導員在就業指導與職業發展體系、創業指導與發展支持體系、困難資助與政策支持體系、黨團組織與活動指導體系等方面有不少經驗。輔導員如若能找準角色定位,儲備足夠知識,沉下氣做人、沉下心做事,必能開創一片新局面。
(一)養韌度、不放棄
作為“在靈魂深處搞建設”的思政人,輔導員要有沖擊頂峰的韌勁,逐步把意志練堅,把心理練強,把作風練硬。“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崗位在哪輔導員不能挑剔,輔導員要做的就是立足現實,工作做到“細致、精致、極致”。學習蝸牛不屈不饒、永不放棄的精神,在本職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中國夢”。
1.晉升專家,不放棄
各級部門紛紛出臺相應鼓勵政策。一是提出要“保證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逐步實現“雙重身份”管理、“雙線晉升”政策。二是加強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支持,如在教學上鼓勵輔導員承擔思政、形勢與政策、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誠信與安全、黨團課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在科研上增加輔導員課題申報渠道、輔導員精品項目立項、名師工作室建設;在職業培養上舉辦各種級別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輔導員年度人物評選、輔導員年度培訓等。三是明確輔導員職業化發展的學歷提升通道,如鼓勵輔導員攻讀專業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為輔導員專業學歷提升提供專門通道。
輔導員不論從哪個方面都有巨大的增值空間,一定要從單純的“職業生存”轉向“事業發展”,成為行業內說得上話的“專家”。
2.“四困”學生,不放棄
每個輔導員操心最多的則是有特殊情況的“四困”學生(學習困難、生活困苦、心理困惑、守紀困難)。對于經濟困難的同學,協助辦理助學貸款,聯系一些勤工儉學的渠道,減輕家庭負擔,保障學習生活,讓其充分感受集體和輔導員的溫暖,保障其基本生活;對于心理困惑的同學,建立信任、抽絲剝繭尋找到心理問題的根源,對癥下藥,聯合班長、室友、家長、好友等形成合力,持續共同關心關愛這類同學,并定期追蹤談話;有必要時,及時聯系心理醫生,以免延誤治療最佳時機。對于學習困難和守紀困難的同學,最主要的一點是讓他找到興趣點,走進課堂。要建立朋輩對點幫扶,幫助他們樹立自律的意識,養成奮發向上的生活學習習慣。
(二)講尺度、不妥協
在諸如評優評先、入黨等問題上,輔導員不能搞一言堂,應積極采納學生的合理意見。此外,涉及學生榮譽、利益的工作,輔導員還要立規矩、講制度,一切按章辦事。
1.評優評獎,不濫用
明確評選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工作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則、方案。輔導員作為評優評獎工作的一線負責人,必須熟悉所在院系評優評獎工作流程,并明晰學校一切評優、評獎實施細則和所在院系所在班級名額分配比例。其次,每學年輔導員要及時組織各班同學學習學校《學生守則》上關于學生表彰、評優評獎等工作的實施細則、思想品德綜合考評分細則、院系評獎評優會議精神及工作要求;另外,學生德育分成績的評定要有理有據,有文件可查證,并能適用于大部分學生;學生干部的加分項要清清楚楚、有章可循,真正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執行人立規矩切忌朝令夕改,執行中途還擅自修改。“講規矩,有紀律”,輔導員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與尊重。
2.黨團培養,不混亂
明確培養要求。為把好黨員發展“入口關”,提高黨員發展質量,創建《大學生黨員成長積分管理辦法》。首先,在低年級大學生團員中,參考學生德、智、體等綜合成績,從中挑選出表現優異的同學參加團課的培訓。其次,通過積分的方式對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及預備黨員進行考評,建立支部成員積分檔案,將各階段同志的積分考評記錄成冊,期末公布各成員的考評成績。考核成績是確定黨員發展對象的重要依據,支部可利用積分衡量黨員作用、評定黨員優劣,有效解決支部黨員“學習組織難、考核量化難、作用發揮難、成效體現難”的問題,實現黨員管理由“虛”到“實”的探索和實踐。黨員積分年度結果直接體現了黨員日常表現,顛覆了以往只是泛泛地在會議上進行民主評議;另外,對于學生支部推薦年度優秀黨員候選人提供量化標準,說服力強,規避學生矛盾,創建大家創先爭優的氛圍[5]。
3.活動經費,不縱容
明確適用情形。學生活動涉及內容繁多、項目種類列支多、物資涉及面廣,為加強學生活動經費的管理,合理規范使用經費,制定一系列規則。一是制定《學生活動費管理實施細則》,明確學生活動經費的開支范圍,經費申請、審批、報銷程序及要求,尤其是要事先明確學生補貼、主持人、評委等費用標準;二是嚴格執行學校財務報銷規定和學生勤工助學報銷規定;三是項目負責人切實做好經費記錄,堅持財務公開,嚴禁挪用經費、拼湊發票、套取經費等行為,必須做到賬目去向一清二楚,費用多寡一目了然。
4.師生關系,不含糊
明確距離熱度。輔導員不要與學生過分親熱,要掌握好與學生的關系尺度和距離。有部分輔導員熱衷與學生稱兄道弟、呼朋喚友,“XX哥”、“XX姐”,師生關系隨隨便便、嘻嘻哈哈,甚至于煙來酒往、推杯換盞。這樣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熱度過高尺度過大,還美其名曰能較好深入學生。另外,在關注學生動態方面也要注意尺度,學生不愿公開的個人信息、個人私事,輔導員也要適度尊重,不能過于強求。
(三)存溫度、不冷漠
對大學生的關愛,輔導員不能當做一項工作去完成,這樣太冰冷,應該帶著情義去做有溫度有情懷的“輔導”,用舐犢情深的感情把好“三關”,以愛感人,以理服人,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1.日常關心
輔導員要多關注學生動態,走進教室、走進寢室、走進活動,多聆聽學生的心聲,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況等,給予學生更多的話語權。愛護學生,關心學生成長,不偏不倚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手心手背都是肉。首先,把學生常規事務有計劃按步驟地開展,急事不過夜不拖沓,第一時間處理。其次,加強學生的日常出行、飲食、防火防盜、宿舍用電等安全教育,對學生嚴格要求,寬嚴并濟。再次,學生生病要多關心多陪伴,送醫保險及時跟上,大事要事及時實現家校聯合。
2.成長關注
初入大學,學生容易出現時間管理效率低下、生活空虛、專業迷茫等現象,導致學業目標喪失。輔導員應有針對性地引導低年級學生制定學期學業計劃和大學成長規劃,通過短期奮斗計劃和遠期擇業規劃,結合自身特點和職業追求確定自己的學業或(職業)目標,通過詳盡可行的計劃以配合目標完成[3]。筆者為學生設計、制定了階段性目標,內容包含課程成績目標、外語水平、科研與競賽目標、課外閱讀與聽講座、專業實習與社會實踐、學校社會工作(學生干部)經歷、政治要求、學業發展業績等。學業發展規劃則多了學業規劃總目標、職業期望、就業意向等之后,輔導員能有針對性地指引同學們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也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的體系。
3.情感關懷
輔導員用自己的熱心、愛心、細心、誠心與學生相處,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交往。與學生多聊天多談心,不要只拘泥于辦公室、談話室,要創造溫暖和煦的氛圍,這樣學生才會愿意吐露心聲。利用活動、食堂、宿舍、校園等一切可以“碰”到學生的機會,傾聽學生的苦惱,了解學生之所需所急,了解他家庭及他個人的困難并幫助積極解決。尤其在出現寢室矛盾、戀愛苦惱、就業失敗等問題時,輔導員要從心靈上去溫暖和融化學生。
(四)容氣度,不較勁
1.與他人,不較勁
前文已經提及,輔導員每天接受來自四面八方下達的工作指令,以至于輔導員身心俱疲。很多工作“張口要閉口到”,各類統計數據不斷重復提交,表格、材料永遠(下轉118頁)(上接113頁)做不完。輔導員要想自己少受打擊、免受傷害,就不能與他人較勁,“別人不幫是本分、幫忙是情分”,必須要耐得住寂寞,容得下罵聲,經得起風雨;同時,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只有目標不變,實現目標的形式沒必要一成不變。
2.與自己,不較勁
很多老輔導員都因壓力過大,患上抑郁癥,入睡難,長期失眠。很多時候因為學生急事纏身,輔導員都沒有能及時照顧自己的孩子,家長會都趕不上參加,引發家庭成員的埋怨,影響家庭和諧。輔導員切記不和自己較勁,對自己要隨性,找準自己的定位,不和別人盲目攀比;遇事不能僅憑慣性思維反應,做人做事要迂回靈活點。千萬不要像西班牙斗牛場里的公牛,見到紅布就猛撞猛頂,雞蛋碰石頭的下場可想而知。“山不過來,我就過去”,不與自己較勁,平靜地面對各種際遇。
參考文獻:
[1] ?劉宏達.中國特色高校輔導員制度建設的多維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11):87-93.
[2] ?侯桂根.幸福感視域下的輔導員職業士氣激勵探討[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8):289-290.
[3] ?楊志春.基于目標引領成長模式的大學生學業規劃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9):81-83.
[4] ?唐超,付常青.做度量型領導[J].中國醫院院長,2018,(1):91.
[5] ?王倩.“小積分”彰顯“大作為”[J].領導科學,2018,(24):52-53.
[6] ?呂素香.基于勝任特征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培養問題與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6,(7):92-96.
[責任編輯 本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