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翀
摘要:近些年來,校園欺凌案件頻發,這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與此同時,學校在開展教育活動的同時往往忽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和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心理教育在中學生健康成長中的重要性進行詳細分析,并根據當前形勢提出幾條關于如何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中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心理教育 中學生 健康成長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2-0146-02
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時期,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交友經驗,但是由于缺少社會閱歷,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太成熟,在心理層面仍然比較沖動。一旦遇到挫折,中學生的心理可能就會承受不了,久而久之會對身心健康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一、心理教育對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1.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只有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才能促進其健康成長,為實現中學生的全面成才奠定基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育還不太成熟,做事比較沖動,往往不考慮后果。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忽略了對中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使心理教育處于教學環節的最末端,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容易出現能力和素質不相符的現象。此外,中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抗打壓能力較弱,一旦遇到棘手的問題很容易產生消極心理,學校應當給予相應的心理引導,在學生感到迷茫的時候指明方向,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與其他時期相比,中學生可塑性較強,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快,但是如果缺少正確的引導,容易走向歧途,耽誤成長。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表明,近幾年來,青少年犯罪案件數量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究其根本,是因為沒有形成良好的心態,在青春期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引發嚴重的打架斗毆。不健康的心理直接影響學生人格的養成,所以學校和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心理教育在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主動關心學生的心理需求。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信息科技的普及和新興觀念的深入,考驗著學生們的心理素質。各種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如價值觀念多元化、企業競爭激烈化、學習任務緊張化、社會活動復雜化等。這些對涉世未深的中學生來講,容易造成其精神世界的緊張,加大精神壓力,不利于其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長期以往,可能導致中學生心理問題。學校應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教育,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減輕精神負擔,從而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幫助其健康成長。
3.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現階段,社會提倡學校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而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學校應當同等看待心理教育與學科教育,努力使中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心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將思想教育知識內在化,真正成為學生自身的人格特征,營造出一種友好和諧、積極向上的心理環境。在人際交往中,同學之間互相理解,相互幫助,建立起寶貴的友情;在學習方面,取長補短,互相借鑒,為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奠定思想基礎,有利于學校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運動方面,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體育活動,增強身體素質,強身健體。由此可見,心理教育具有多種功能,同素質教育一樣,對于中學生德、智、體、美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具有促進作用。
心理教育與素質教育相輔相成,關系密切。學校要保證中學生心理教育的順利開展,以真正落實素質教育。中學階段是開展心理教育的關鍵時期,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形成的特殊階段,在該時期對學生進行了良好的心理教育將會影響其一生。但是,傳統的教育體制往往忽略心理教育,教師的教學中心也比較側重學科知識的講解。學校應積極響應國家新課改的號召,加強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二、如何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提高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素質
任何教育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只有提高中學教師的心理素質,才能保證心理教育課的課堂效率。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具備高尚的師德、良好的教學態度以及開朗的性格,才會獲得學生的喜愛與尊重。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性格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應以身作則,肩負起自身的使命,在認真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注意加強對學生人格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
2.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和素質教育兩者互為表里相輔相成,所以學校在開展學科教學過程中應當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中學歷史課堂上,教師通過對革命英雄精神的宣講,激發學生的斗志,培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服輸的品質;政治課堂上,引導中學生通過學習先進人物事跡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善于把控好自身的情緒,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3.大力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設施,采取科學的宣傳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了解到國家提倡的全面發展包含多個方面,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學校可以邀請專家開辦相關的講座,幫助學生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為他們撥云見霧,解答謎團,從而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在講座的過程中,專家可以針對中學階段常見的心理疾病進行詳細介紹,尤其是發病原因,疾病特征和預防方法等方面,使學生對于心理健康形成正確的認識。
4.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檔案管理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發展過程中,例如醫院有病人的病歷檔案,企業有職工的工作檔案等,所以學校也應當著手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為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教師順利開展育人工作以及家長與孩子平等溝通奠定基礎。一般來講,心理檔案的內容包括多個方面,主要有師生關系、家庭環境、心理健康、適應能力、學習情況等。針對個別具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保護機制并及時跟蹤測試,爭取早日消除心中的陰霾。
5.建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教育
學校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心理咨詢室作為中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固定場所。心理咨詢需要很強的綜合能力,對于相關人員專業素質具有較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要嚴格遵循行業原則,保守學生秘密并采用靈活的咨詢方式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對于前來咨詢的學生,不要將其認定為病人,而是像知心朋友那樣談心,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問題癥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心理教育對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只有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才能真切了解到他們的情感需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校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意見和選擇,積極開展心理教育課程,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中學生。
參考文獻:
[1]徐獻紅.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及應注意的問題[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2(14):42-43.
[2]吳增強.當代青少年心理輔導——向成熟發展的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8,25(22):17-18.
[3]黃梅.論高職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4(23):87-88.
[4]錢勝軍,徐娟.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互動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3(19):108-110.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