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含章
摘要:體育游戲是一種鍛煉和娛樂,能創立一個有利于兒童成長的環境,讓兒童全面發展。將體育游戲融入兒童友好型社區雖說是一種新的嘗試,但也能讓社區更具有活力,兒童的參與更為積極,有助于營造社區的幸福感及社區建設。體育游戲的設計應同時滿足兒童的體育鍛煉和娛樂的需求以及安全問題。此外,游戲中的親子交流也不容忽視。
關鍵詞:體育游戲 設計 兒童友好型社區
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2-0178-03
一、研究背景
“兒童友好城市”的概念在1996年聯合國第二屆人類居住環境會議中被正式提出,指的是政府應當全方面履行兒童權利公約,不管是大城市、中等城市或是小城市以及社區,都應該在公共事務中給予兒童政治優先權,兒童也應被納入決策體系中。《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指出,“要擴大兒童福利范圍,建立和完善適度普惠的兒童福利體系;提高兒童工作社會化服務水平,創建兒童友好型社會環境”。兒童友好型社區的建設是為了營造一個更適合居住、更有活力的社區。以兒童優先,惠普公平,兒童參與以及社區資源最大化利用為原則,以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以及為成人營造更有幸福感的社區為目標,以讓每一個社區都是兒童友好社區為使命,最終實現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生活在友好的社區里。
目前,獲得“兒童友好城市”國際秘書處的認證的城市在全球已有400多個,如英國的倫敦、美國的西雅圖、弗吉尼亞等。反觀中國,兒童友好型社區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眾多城市也還未得到國際認證。國內現有研究也大多是圍繞兒童友好型社區的景觀設計等,具體實施項目更是少之又少。兒童友好型社區的主要對象是兒童,兒童的天性好動,游戲也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體育游戲則能幫助兒童提高基本的活動能力并獲取相應的運動技能,甚至還能培養兒童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體育游戲相較于一般普通的兒童游戲來說,更有助于兒童身心健康的成長,更具有意義。因此,將體育游戲融入兒童友好型社區雖說是一種新的嘗試,但也能讓社區更具有活力,兒童的參與更為積極,有助于營造社區的幸福感以及社區更好地建設。在社區中開展體育游戲,不僅迎合了兒童現階段的娛樂需求,還促進了同社區兒童們及家長們的溝通交流,且最大化利用了社區的資源,符合兒童友好型社區的建設目標。
二、兒童友好型社區相關文獻研究綜述
(一)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的相關研究
1.國外社區規劃中有關兒童友好型空間政策的探索
基于兒童視角下的國外社區規劃實踐受到兒童作為“社會資本和紐帶”和“作為獨立個體參與社會和政治生活”的觀點的影響,強調“給予全體兒童針對影響他們的問題發表意見的承諾”,通過兒童參與的制度化建立,倡導為兒童提供獨立發展的機會,關注兒童出行、生活、玩耍和交往等空間需求,致力于將社區建設成為一個使兒童感到安全、被珍視和被支持的地方,涵蓋服務導向型(service-oriented)和空間導向型(space-oriented)等政策。
2.國內社區規劃中有關兒童友好型空間的政策
國內社區規劃中有關兒童的相關研究以社區兒童社會融入和服務保障為主,兒童友好型空間政策的研究和實踐起步較晚,集中以社區開放空間的景觀設計為主;盡管許多規劃師對社區兒童利益滿腔熱情,并試圖去實現它,“兒童的利益依然被當前急迫的規劃需求所替代”,兒童尚無參與規劃的權利,兒童的空間需求是成人“認為的”。在社區規劃政策保障方面,現階段在國內尚無明確的有關社區兒童空間的政策支撐;雖然提出了相應的空間建設目標,但并未就具體怎么實施和平衡各方利益提出相應的路徑和政策導向。兒童作為“成人控制的社會化過程中的被動主體”,掙扎、禁錮于成人主觀構筑的社區環境當中。
(二)體育游戲設計與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研究
就目前而言,體育游戲設計與兒童友好型社區的相關研究有待發展,大多都是社區體育相關的研究。簡單地說, 社區體育就是社區開展的面向社區居民的體育。不但存在于社區的整體之中, 成為社區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還依附于社區,隨著社區的發展而發展。社區體育與其他體育有所不同,它是以社區內居民為主要對象開展的體育,其包含有家庭體育、老年社區體育、廠礦、團體、機構、政府組織的體育等,兼含有職工體育、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等方面,是在一定社區地域內進行的體育行為的總稱。但體育游戲與社區體育是不盡相同的,社區體育主要由社區體育組織負責以及社區居民自發進行。其主要內容有跑步、散步、健身操、跳舞、乒乓球、羽毛球、武術、臺球、保齡球、游泳、棋、牌等。而體育游戲則是基于兒童的興趣,加以規則和情境,以娛樂為主的活動。
綜上所述,我國兒童友好型社區的建設起步較晚,現只有空間設計類相關研究,基于體育游戲設計的兒童友好型社區的相關建設研究有待發展。但社區體育的概念是早就存在的,這也說明了在社區內開展體育相關活動的可行性。兒童友好型社區旨在為兒童打造一個更適合居住、更有活力且有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社區,提升社區的幸福感。體育游戲的介入,一方面能滿足兒童現階段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兒童友好型社區更好地建設。
三、體育游戲與兒童友好型社區的關系
兒童友好型社區是指整體環境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社區。兒童友好型社區對大多數社區居民來說還是一個新的概念,需要兒童社會工作者開展倡導工作,幫助社區居民了解并實踐它,從而實現兒童友好社區建設的理想目標。國內兒童友好型社區的定義側重以兒童保護及兒童發展為宗旨,為兒童提供娛樂、教育、衛生等一系列完善的服務。
科學的體育游戲活動能夠提高兒童的基本活動能力和運動技能,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玩是兒童的天性,游戲也會讓兒童更富有想象力。通過體育游戲,我們可以更好地進入兒童的世界,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體驗兒童的生活,挖掘兒童的品質。體育游戲是一種渠道,能建立一個最有利于兒童成長的環境,讓兒童全面發展。當然,體育游戲活動應切合兒童喜愛的游戲類型且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只有兒童在參加游戲活動時感覺到自己是游戲中的主人,才能加強兒童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有良好的自我感覺。安德魯研究也表明,孩子在游戲場上學到的東西遠比常規課堂上學到的多。孩子們在游戲場上形成的行為、思維、情感和理念將會對孩子成年后的生活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雖然將體育游戲寓于兒童友好型社區是一種新嘗試,但是這種做法在兒童友好型社區的建設上也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也能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加強社區的凝聚力。體育游戲的受眾群體本就以兒童為主,也能滿足兒童現階段的需求。不難看出,體育游戲和兒童友好型社區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體育游戲介入兒童友好型社區能促進社區更好地建設,提升社區的幸福感。而設計出適合在兒童友好型社區開展的體育游戲后,對于體育游戲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體育游戲是多元化的,它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和孩子們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整,不同類型的孩子適合的體育游戲也是不同的。只有針對性的設計體育游戲,才能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另一方面促進體育游戲的發展。
在當今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中,體育游戲設計需迎合兒童的體育鍛煉和娛樂的需求。首先是場地及其安全問題,安全保障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只有場地和安全問題得到保障之后,兒童的玩耍才能更暢快、更有意義。其次是游戲類型,是否能吸引兒童的參與,是否受兒童的喜愛。只有該體育游戲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才會積極參與其中。只有游戲對孩子的吸引力夠強,才能促使孩子定期參與體育游戲。此外,親子間的溝通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孩童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父母參與孩子的游戲中,能幫助孩子培養規則意識,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四、相關體育游戲設計建議
(一)定期開展體育游戲活動
在蔣瑋璇的定向研究中發現:一是孩子最喜歡的游戲場地是柔軟的空曠草地,這和兒童偏愛追逐打鬧的特性相關,但是孩子們普遍認為缺乏新穎的戶外游戲活動場地和安全的游戲設施。二是在長輩陪同下的兒童活動軌跡比較固定, 不會離開太遠基本上也不會有大的運動。三是兒童對環境的評價因子中,主導的還是游戲的可能性。兒童的游戲有很多種類,孩子們的游戲大概分為想象力游戲、交流性游戲(使用描述性語言)、意志性游戲、探索性游戲等。四是孩子們普遍缺乏比較正式的戶外活動場地與游戲設施。五是父母長輩們對兒童游戲的最大考慮因素還是安全方面。六是孩子對自然的興趣程度高于我們的想象。
給兒童開展活動時,安全問題是最需要得到保障的。無論是場地安全還是兒童自身的安全問題都是需要的達到保障的,只有這樣,才能開展后續活動。在社區定期開展兒童體育游戲類活動可以促進同社區兒童間的情感交流。同伴交往能促進兒童的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學習如何和他們構建良好的關系,建立和保持友誼。在和同伴相處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兒童的溝通交流能力,對語言表達能力也起有一定的作用。同輩群體還能給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求。總而言之,體育游戲的開展利于兒童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以及意志品質的培養。
(二)設計兒童感興趣的體育游戲
兒童體育游戲的設計原則有趣味性原則、自由性原則、競爭性原則、可變性原則和簡易性原則等。前期的體育游戲應以趣味性為主,對兒童產生一定的吸引力,確保兒童積極投入體育游戲中。體育游戲的內容應從兒童喜愛的領域出發,設計應該靈活變通,根據兒童具體的參與情況來對規則進行適當修改,鼓勵兒童大膽創新的精神,給予他們更多表現的機會。至于規則和情境的制定也應該從簡,從生活出發,符合孩子的心智年齡。倘若體育游戲過難操作的話,兒童易產生消極情緒,不利于達到游戲完成時應有的效果。此外,體育游戲本就存在一定的競爭性,競爭性也是一種社會適應和社會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孩子智力的開發,促進孩子體育和智育的雙面發展。
(三)適當開展親子類游戲
由于兒童群體的特殊性,使家長不敢放手,讓他們自由活動。倘若讓家長加入游戲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加強親子間的情感交流。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強度,身體接觸也時常會發生。兒童們的天性好動,自制能力也不夠強,學習和模仿能力極強,有時無意間的動作或許會造成意外事情發生,而家長們的適當介入,也能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在游戲過程中,家長們可以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勇于參與游戲,更好地融入在群體中。但并非讓家長們進行過多的干預,以免束縛孩子們的想象力,限制兒童的思維發展。家長們應誘發和啟發兒童積極地參與體育游戲的創造和設計,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綜上所述,體育游戲的開展能促進兒童自身能力和品質的培養,符合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的目標和原則,使社區更具有活力、更適合兒童居住,提升社區的幸福感,同時也促進了社區更好地建設。
參考文獻:
[1]弗里曼,特倫特.兒童和他們的城市環境——變化的世界[M].蕭明譯.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
[2]VILLANUEVA K,BADLAND H, KVALSVIG A,etal.Can the 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 make a difference in children's development? Building the research agenda to create evidence for place-based children's policy[J].Academic Pediatrics,2015,16(1):10-19.
[3]丁宇.兒童空間利益與城市規劃基本價值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2009(1):177-181.
[4]沈梅.我國社區體育發展的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1(3).
[5]蘇鳳杰.兒童友好家園工作指南[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6]肖林.“‘社區研究”與“社區研究”——近年來我國城市社區研究述評[J].社會學研究,2011,26(4):185-208,246.
[7]黃銳,文軍.走出社區的迷思:當前中國社區建設的兩難抉擇[J].社會科學,2013(2):62-67.
[8]袁媛,柳葉,林靜.國外社區規劃近十五年研究進展——基于Citespace 軟件的可視化分析[J].上海城市規劃,2015(4):26-33.
[9]蔣瑋璇,李昊.基于兒童心理需求的兒童友好型戶外空間設計[J].現代園藝,2014(6):68.
[10]王輝,況明亮,馬嶸.對學前兒童體育游戲創編與教學的思考[J].體育師友,2016(1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