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惠玲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迅速發展的今天,石油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化,因此企業只有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實行優勢互補,才能逐漸提升我國石油的供應商的供應鏈價值,才能有效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研究與探索中國石油的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對提升的石油企業的采購管理水平有巨大意義。
近些年來,我國各大石油企業正在逐漸創新與完善采購管理理念,逐步提升對產品質量、售價與服務這三個核心要素的認識與重視,并且自始至終都將供應商質量管理放在突出地位。因此,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化的當代社會,建立健全供應商的質量管理體系,提升整個石油供應鏈的實用價值,對于促進石油企業的采購管理水平與產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石油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特點
完善石油供應商管理體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供應商的產品質量保證能力,因而其具有以下突出特點:
(一)全面化的質量控制管理工作。在當代社會,重點關注石油的供應商產品質量管理工作中的事前預防、事中監控、事后服務與保障等環節,是對以往的只監控供應商交付產品質量的管理模式的挑戰。因而,在完善石油供應商的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應當在產品的不同制造過程中,制定出相應的質量監督與控制機制。
(二)增強供應商的差異化管理工作。依據不同石油供應商的種類,分別進行選擇、評價與績效評定工作,全面提升供應商的整體質量管理水平。而通過供應商與需求方的共同協作,一起攜手創造價值,從而提升石油客戶的滿意度。
(三)開展信息與技術的分享工作。供應商的合作水平與能力,是石油企業能否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石油企業必須要與供應商進行信息與科學技術上的分享工作,如此才能將客戶在使用產品后的評價、需求與體驗,及時地反饋給供應商,如此供應商的產品才能更加符合顧客的需求、適應市場經濟局勢的變化。
(四)供應商質量管理的主體愈發擴大。從產品生產與質量監控的過程中來看,對于產品購買者而言,所謂的“產品質量管理”,不能僅僅是對最終產品進行質量管理與保障工作,而是應當將范圍擴大到一整個石油供應鏈中,全部供應商產品的質量管理。
二、我國石油供應商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雖然經過近幾年來的集中產品采購,供應商的質量管理工作已經得到了完善與改進,然而調查表明仍存在著些許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整改工作落實不到位。在對產品的現場勘查、后期服務、以及績效評定等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供應商在得到反饋后,皆會進行糾正并上傳整改報告,令專業人員對整改報告進行分析與確認。然而,供應商是否對所有問題產品都進行了檢修與處理,整改工作是否落實到位等環節皆未進行現場驗證,這便表明石油企業對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整改監督工作的不到位。
(二)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深度不足。由于中國石油企業未與系統外供應商展開系統戰略合作計劃,并且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仍多處于初級發展層面,雙方就技術、產品、信息分享、與售后服務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仍有待提升,由此可知我國石油戰略供應商的開發與培養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三)供應商的績效評定工作有待優化。如今,供應商的績效評定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是供應商的季度與年度績效考核工作,未得到真正的落實與執行,并且在績效考核機制中的獎懲規定內容并未細節化與完全化,因而無法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第二是供應商績效考核的對象需具體化,應當將從掌握產品原材料采購到運輸的工作人員納入到考核機制中。以上列舉出的兩個問題,使得績效考核機制無法為供應商的質量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評審標準不夠具體、細節。第一是評價指標不夠全面,雖然供應商處分考慮了石油供應鏈的管理環境,然而在產品的生命管理周期上有著顯著的差異;第二是在核心指標的設定上,受到來自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便難以準確全面地評估供應商的整體質量管理水平;第三是評審權重的合理性需提升,目前,評審標準的權重主要是依據生產經驗與傳統方式進而確定的,因此缺少一定的驗證與統計分析;第四是在合作供應商的選擇上,制定的標準制度還未健全。
三、提升石油供應商質量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提升供應商的關系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供應商的選擇標準體系與評價體系。若是供應商的選擇標準體系與評價體系都能得到完善與健全,則通過這些健全的體系,才能準確篩選出完全符合石油企業需求、可以實現長期戰略合作的供應商,從而展開信息、技術資源共享,提升產品的質量保障能力,最終在競爭激烈的經濟體制中立于不敗之地。
2.升級與供應商的技術合作力度。這就需要石油企業需增強與供應商的信息、技術交流工作的力度,從而令供應商的在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水平的提升。此外,企業還需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特有優勢,促使與供應商的合作鏈前移,當然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企業可以根據產品的使用體驗向供應商提出改進建議,進而優化產品的質量,共享技術成果。
3.完善對供應商的質量管理監督制度。在針對產品的質量控制方面,企業可以依據中國石油的品牌類型與市場優勢,共同探討出最適宜的質量質量管理監督制度:如通過利用聯合認證與共同培育的方式,直接管理一部分的上游供應商。如此,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產品的使用質量,同時亦能令供應商減少經濟成本,達成雙贏的局面。
(二)增強對供應商的績效管理水平
1.完善績效考核評價指標。石油企業可以進一步完善對供應商的績效考核評定準則的內容,使得績效評定體系可以做到更加真實、客觀地反應供應商的產品開發水平。
2.增強對問題產品的監督整改工作力度。企業在將績效考核結果與整改建議、產品體驗等及時傳遞給供應商后,必須令供應商在限定期限內整改完成。而企業的監督的工作,可以從現場檢查、抽查產品、以及生產過程追溯審查等方面著手。
3.重視對績效成果的應用程度。石油企業可以對產品供應質量優良、速度較快的供應商,可以在對其的采購評審評價中,給予其較好的指標并予以獎勵。其次,在今后的產品采購量中適當向這些供應商傾斜,將其歸納到核心供應商管理隊伍中去,如此才能最大化地激發起所有供應商的積極性。最后,根據績效結果,對表現較差的運營商實行相應的懲罰機制。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在對我國石油的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特點與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后,繼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即提升供應商的關系管理水平、增強對供應商的績效管理水平等方式,這對于供應商的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有重要的意義。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供應商質量管理水平、產品的生產質量與服務質量的提升,體現出一整個石油供應鏈的價值所在,令石油企業與供應商實現雙贏的局面。 (作者單位: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