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隨著社會發展與國家、社會對教育經費的進一步投入,高校資金來源已逐步向多元化、多層次的籌資格局轉變,實行校院兩級預算管理制度是以學校統一領導為前提,將權責關系下放二級單位,目的是增加他們自主性,提升學校綜合辦學實力,目前現有的財務預算管理模式已很難適應高校日常管理的,更沒有實現高校戰略導向。因此,改善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現狀、改革高校財務預算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高校戰略決定了全面預算管理的中心內容與形式,制編與實施全面預算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戰略的貫徹與落實,全面預算對戰略起著全方位的支持作用,是戰略保障體系。如果預算沒有戰略導向,預算就失去了目標,如果戰略沒有預算做為保障體系,戰略則是空洞的。實行校院兩級預算管理模式是將財務管理重心下移,讓二級預算單位成為承擔更多綜合管理職能的辦學實體。
一、校院兩級預算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許多高校中,預算與戰略相互脫節,因為眼前大量實際問題需要解決,導致管理者更加注重短視行為與短期細節,而沒有投入太多精力關注長期戰略的執行情況,具體問題有:
(一)高校預算編制的戰略導向性不強
預算的生命力在于與戰略相匹配。因為資源稀缺,所以須從戰略的高度進行預算管理,提高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及科學性,在戰略指引下,可以更加清晰的理順學校跟各部門、各學院的關系,更好的兼顧社會效益與學校發展。但很多高校沒有將戰略與預算很好的匹配。
(二)預算編制過于粗獷,缺乏量化分析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增量預算方法,即“基數+增長”的方式,很容易導致預算年遞增,該節約的經費難以下降。對項目的預算管理,雖采用“零基預算”的方法,但由于多數項目需要跨年完成,未能每年重新預算,也存在不科學性。
(三)預算執行過程監督不嚴
很多學校出現上半年經費緊著用,下半年花錢寬松,面對年底未使用完的資金,許多部門常常突擊花錢,致使預算執行出現種種問題。
(四)預算執行結果的考評機制不夠科學
為了確保資源配置的效果,須有一套科學的、可執行的、能量化的績效考評機制,內容包括業務評價和財務評價。但問題是,許多高校考評機制過于簡單,可量化的內容不多,而計財處作為考評機構只具有監督預算執行的權利,并不能對執行結果進行獎懲,同時計財處自身還得接受其他部門的工作評價考核。
二、校院兩級預算管理問題分析
(一)開源有限,競爭機制缺乏
高等院校的資金來源普通比較單一,主要有財政撥款和事業收入,學費先全額上繳財政,再全額返還給對應高校,對于其他創收業務收入缺乏激勵機制,而且大多實行財政“收支兩條線”管理,對于其他創收業務的資金管理缺乏靈活性,不便于拓展業務。學校的正常運轉與發展主要還靠財政撥款支持。
(二)不重視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
因為高校具有社會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的特點,導致很多高校對資金使用效益并不重視,對預算管理也只是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并沒有真正發揮預算績效管理的作用。
(三)權責下移力度不夠,二級單位自主性不強
力管理重心下移是校院兩級預算管理有效性的核心,是實現責權利對等,激發院系的辦學活力的必要途徑,許多高校財權下放還不夠,造成不必要的簽字程序太多,還難以從根本上調動辦學活力。
三、校院兩級預算管理模式的優化對策
(一)提倡全校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預算管理
要求全校從思想統一戰線,高度重視校院兩級預算管理制度健全的重要性。首先,預算管理是全校的重點工作,不單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與職責,需要學校領導及各部門負責人的共同支持與推動。其次,端正態度,預算的目的是統籌和配置資源,職能部門在預算審核時,應以學校戰略發展為導向,統籌兼顧,不只僅關注預算額度問題。然后,普及預算知識,調動全校教職工的參與度,讓大家感到學校的發展與全校教職工的利益密切相關,讓大家為學校的發展共同出謀劃策。每季度實行預算執行總結會,讓預算管理反映學校發展的真實狀況,有效的服務學校的發展決策。
(二)預算管理以戰略為導向
要確保戰略目標導向的實現,離不開有效的績效評價工具,“平衡計分卡”是一項比較成熟的戰略管理工具,主要強調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對戰略目標進行細化,同時應從這四個維度考慮預算指標設計,預算編制環節應根據設計的指標進行預算申報、審核,確保預算管理真實有助于學校戰略規劃的實現。
(三)加大權責下移力度
財權和事權必須匹配,校院兩級預算管理模式才能落地有效。首先,在預算編制環節,經審定后的學院預算由學院根據預算安排自主使用,主管部門定期對預算執行的合法、合規、目標實現情況進行考核,有問題的要求及時整改,根據整改情況與目標實現情況決定以后資源撥付額度。尤其對于校內科研項目可放寬管理權限,由項目負責人直接負責審核經費支出情況,再交計財處審批即可。讓權責對等,從根本上提高二級預算單位自主權,激發辦學活力。
(四)預算編制進一步科學精細化
在校院兩級預算管理中,預算編制要求透明化、公開化,有些學校出現批復的預算與二級部門執行的預算脫節的情況,原因是進行預算編制時沒有將具體業務內容細化到預算項目,預算執行前也沒有具體規定業務支出標準和定額,導致各預算部門只要經費支出在預算額度內就可任意支出的現象,沒有具體業務內容與支出標準的約束力。學校在預算編制時應做到明確、細化這些預算項目的使用范圍、業務內容,強調預算編制環節的科學精細化。
(五)加強預算執行力度管理
對具體業務支出的監督有:一是業務的合法、合規、真實、合理性監督,二是具體支出金額的預算額度控制監督。對支出事項的審核,應由事項的項目負責人與資金歸口管理部門審核,大金額還應有學院領導審核;對支出事項金額的控制,應利用財務軟件對項目進行余額和費用類別的額度控制, 杜絕超支現象。普通現象是,學院領導對支出事項審核并不嚴格,而會計人員審核相對會過嚴,在年終考核時,財務人員難以評優,財務部門排名也比較靠后。
當出現新的項目或原預算項目有新的變化時,對預算調節或追加嚴格按照預算調整流程進行,但預算調整應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圍內,不能過多,否則會嚴重影響預算的約束力和嚴肅性,同時應加強內控制度,建立責任制,將預算執行與調整情況納入個人年終考評,將預算重要性提到一定高度。
(六)完善績效預算評價體系
預算管理是一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管理,要細化預算績效考評指標,指標體系的設計要結合戰略規劃進行,即要有宏觀層面的體現,也要有可量化的指標分類,體現權重比例、考評標準,更要有對應的獎懲措施。指標體系的設計可以從“平衡記分卡”的四個維度進行。
高校戰略是為目標而制定的整體行動規劃,是重大事務處理的綱領性策略。預算管理不僅是戰略的實施工具,也是一個包括了戰略形成、細化、執行、控制、評價及更新的機制,預算目標與預算起點需要以戰略為導向,否則,預算管理就不能有力支持未來戰略的實施,預算功效也難以體現。由此可見,高校預算管理體系構建必須以戰略為導向。(作者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經信分院)
本文系2018年長沙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課題“戰略導向下一級預算績效管理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