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旺
從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現狀來看,熱衷于個人價值而社會價值忽視的現象普遍存在,所以在高職院校的教育過程中,如何樹立學生的正確就業價值觀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高職院校應對當前的學生就業價值觀現狀進行合理分析,并制定針對性的教育對策,不斷推進就業價值觀教育,引導、規范學生的正確就業、擇業意識。
一、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觀現狀分析
(一)注重實現個人價值
由于受到當前社會的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導致高職院學生在就業、擇業時,不僅關注工作待遇、收入情況等因素,相對來說也更加關注個人價值的實現、個人興趣的發揮。物質利益已經不是該職院校學生就業、擇業的唯一標準,逐漸成為了一項重要參考標準。并且在擇業、就業時,大多數學生還會關注就業單位的未來發展前景,考慮到自身的未來長遠發展問題,而不是眼前的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問題。從中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學生在擇業時更加注重個人的發展以及個人價值的實現,而不是單純地注重物質利益。但是在高職院校學生擇業時,還存在著忽視社會價值的現象,其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卻越來越淡薄。
(二)擇業意向多樣化
從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其就業意向正呈現多樣化的發展方向,呈現出傳統與現代錯縱交織的就業意向形式。在高職院校畢業生群體中,大部分學生都想找一份與自己專業相符的、體面的工作,也有部分畢業生希望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但是,所有學生都比較傾向于未來發展前景較好的工作單位。在擇業時,個人利益仍然是當前學生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但是使用可注意與功利化思想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導致學生的就業價值觀逐漸出現偏差。
(三)就業地區集中
在就業地區的選擇方面,學生的擇業意向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包括發達省份城市、全國性大城市、本省省會城市以及畢業院校附近的熱點就業地區等,而一些偏遠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則難以吸引到更多的就業人才。經濟較為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以及重要一線城市依然是就業生的首選地區,中部地區則稍微次之,而西部地區則受到畢業生的擇業關注較少。一方面現代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不足,大都不愿從事比較艱苦的職業工作。這種現象大都與學生的家庭教育有關,父母對于學生過于溺愛、呵護,學生沒有經歷過過多的風雨。另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以及一線城市經濟更加發達,就業機會更多,對于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吸引力也更大。
(四)就業期望較高
高職院校畢業生中還存在著就業期望較高的問題,工資帶入以及工作穩定性仍然是畢業生所主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大部分高職院校畢業生都期望獲得高新且穩定的工作,少部分畢業生會從開始高新且不穩定的工作,同時還有極少的畢業生會選擇穩定且薪資較低的工作,但是幾乎沒有學生會選擇低薪、低穩定度的工作,同時高職院校學生在擇業時,還存在著懼怕承擔風險,不想從事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以及存在貪圖安逸的問題,大部分畢業生的擇業就業期望較高,而自身的專業水平有限,存在著眼高手低的現象。幾乎沒有學生愿意放下身段,去從事下層工作,認為從事這些工作有失顏面,并且繼承傳統工藝手藝的學生也逐漸減少。
二、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策略探究
(一)培養學生的職業待遇觀
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待遇觀尤為必要,是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的重點內容。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學生在擇業、求職時,只考慮工資待遇問題,而不考慮個人發展以及自身能力、價值的體現,忽視了社會發展需求。所以在高職院校教育中,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待遇觀培養。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職業待遇,不要被招聘單位的待遇激勵所迷惑,在擇業時要將自身發展與精神需求結合考慮,注重自身的長遠發展以及社會價值的實現。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城市勞動來獲取相應的物質報酬,從而轉變學生的安逸思想。高職院校要引導學生明確自身的發展需求和職業規劃發展規劃,從而保障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待遇觀和自身需求觀。
(二)培養學生的職業地位觀
職業偏見現象在高職院校畢業生擇業時普遍存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必須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客觀的職業地位。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一些高職院校學生在選擇職業時,常常帶有有色眼鏡,認為一些職業的社會地位較低、勞動強度較大或是工資待遇較低。同時高職院校學生在在擇業時還會受到社會環境、輿論氛圍燈因素的影響,不愿意從事一些相對較差的行業。并且大部分的該職院校畢業生都向高穩定度、高薪資待遇等行業涌去,還會導致社會的發展結構不協調,不利于社會的良好發展。因此,在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各種職業,教育學生樹立各職業平等的觀念。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更準確地了解自己的職業技術能力和發展需求,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摒棄學生傳統的職業偏見。
(三)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
過于注重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是當前高職院學生的通病,學生在擇業時功利性比較強,過于看重職業的薪資待遇問題。職業薪資因素是學生擇業的依據之一,但同時學生也要考慮到個人的長遠發展與自我價值的實現,不能只顧眼前利益。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擇業時將個人理想放在首位,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集體價值的實現機密結合,樹立起崇高的職業理想。引導學生認清自己,發現自身的最大價值,找準自身的發展位置。同時在教育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注重提高學生的歷史責任和使命,使學生能夠更多地為社會發展所服務。
(四)培養學生正確的擇業觀
培養學生的正確擇業觀,一方面要注重強化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當前大部分學生的生活和成長環境比較那已,導致其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不愿意從事一些想看對比較艱苦的職業。在高校教育中,不需要合理滲透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另一方面面對學生就業地區相對比較集中的問題,高職院混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苦樂觀和職業價值觀,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到邊遠地區進行就業。同時國家可以制定相應的政策支持,引導學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西部地區進行就業,推進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結語
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是高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規劃引導的重點內容,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針對當前的高職院校教育現狀,必須要針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有效的教育對策,不斷強化對學生的就業價值觀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就業,強化學生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作者單位:滁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