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 曹樂梅 劉浩宇 姜淑霞



摘要:本研究選用13種覆土材料配比和5種覆土厚度,在北方林地進行大球蓋菇栽培覆土試驗,以探討不同覆土材料及厚度對大球蓋菇出菇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50%林地土加50%草炭土混合后覆土,覆土厚度3cm,菌絲生長快,出菇早,產量高,質量好。本研究結果可為我國北方林地大球蓋菇栽培提高產量,規范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關鍵詞:大球蓋菇;林地栽培;覆土
Experimental Study on Soil Covering Cultivation of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in Forestland of Northern ChinaLi Lijun, Cao Lemei, Liu Haoyu, Jiang Shuxi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13 kinds of soil - covering materials and 5 kinds of covering thickness were se-lected to explore those effects on yield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in north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when covered with 50% forest soil mixed with 50% charcoal soil at the thickness of 3 cm, the mycelium grewfast and the fruiting body could be harvested early with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high - yield and high - efficiency cultivation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in the north of China.
Keywords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orest cultivation; Covering soil
大球蓋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別名皺環球蓋菇、皺球蓋菇等,隸屬擔子菌門、傘菌目、球蓋菇科、球蓋菇屬。大球蓋菇是人工栽培的著名食用菌之一,近幾年我國南北方各地開始廣泛栽培。大球蓋菇肉質細嫩,色澤鮮艷,味道鮮美,干菇濃香,享有“山林珍品”的美譽,其氨基酸、粗脂肪、蛋白質等含量顯著高于其它食用菌品種[1]。
大球蓋菇的人工栽培方式和其它大多數草腐菌一樣,均需要覆土,土壤可促進菌絲扭結,有利于子實體的原基形成。多年栽培實踐證明,不覆土也能出菇,但出菇時間明顯延遲,且出菇少、不整齊。多地研究發現不同覆土材料及覆土厚度下,大球蓋菇的產量和質量均有較大差異[2-5]。此類栽培研究主要是在我國南方或設施內進行,在林地條件下報道較少。北方林地大球蓋菇的栽培季節均在秋、冬季,菌床需要經過3~4個月越冬期,覆土不僅能夠保溫保濕,還有提供營養和有益微生物、促進菌絲扭結等作用,因此覆土材料及覆土厚度的篩選更為重要。本研究以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和質量為目的,設計13種不同覆土材料配比和5種不同覆土厚度進行相關試驗,以期為我國北方林地栽培大球蓋菇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菌種為大球蓋菇。
試驗地設在山東農業大學樹木園:20年生針闊混交林,株行距(3×4)m,郁閉度0.75;土壤質地為砂壤土。
試驗所用覆土材料:林地土,取自栽培地林下3cm左右的表土;1日菌土,取自上一年林地種植大球蓋菇出菇旋耕后的菌糠與土混合形成的土樣;楊木屑、草炭土、牛糞(無公害發酵后的干品),市場購買。試驗前均需暴曬5~7d。
1.2試驗方法
1.2.1 不同覆土材料配比設計 于2017年1 1月中旬,在樹木行間整寬1m的畦,選用40%稻殼、39%楊木屑、20%玉米芯和1%石灰為栽培基質,經發酵、鋪料后,采用鋪3層料播2層菌種的方法進行播種。播種后覆地膜保濕越冬,待201 8年早春菌絲長滿2/3栽培基質時進行覆土試驗(表1)。
將以上覆土材料按表1的比例均勻混合,除去石塊和大的土粒等雜物,當菌絲生長至2/3栽培料時,將土覆蓋到菌床上。覆土厚度均為3cm,并噴水使土壤含水量達到20%~30%。每間隔30cm左右打品字型的透氣孔,最后覆蓋厚2~3 cm浸過石灰水的稻草保濕。每處理面積為2㎡,重復3次。
1.2.2 不同覆土厚度處理設計 2017年11月上旬,按照1.2.1所述的整地方法、栽培基質、發酵、鋪料及播種方法完成試驗地準備。播種后立即覆土,覆土材料均選用林地土與草炭土按體積比1:1的混合土,覆土厚度分別為1、2、3、4、5cm,每處理重復3次,小區面積2㎡。覆土后覆稻草和地膜保濕保溫。
1.2.3栽培管理方式 當菌絲長滿覆土層并發現有粗菌絲時揭去覆蓋物,并在兩菌床溝內灌大水,促進菌絲扭結。原基形成后林地用微噴法每天噴水2~3次,保持出菇期空氣相對濕度90%左右,當子實體7~8分熟,菌蓋尚未開傘時,及時采收并進行數據統計。
1.3 數據統計分析
分別記錄菌絲定殖時間、菌絲長至土層時間、出菇時間、統計不同處理出菇時間和產量并分級(分級標準見表2)。
按照以下公式計算不同覆土材料配比下大球蓋菇的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平均產量×商品菇單價×666.7㎡有效栽培面積一每天管理成本×出菇天數-666.7㎡菌種、材料及設施費用。式中:商品菇單價為8元/kg;666.7㎡林地有效栽培面積為445㎡;666.7㎡管理成本為83元/d(歷年春季管理平均費用經驗數);666.7㎡菌種、材料及設施費等為5000元。
按照以下公式計算不同覆土厚度下大球蓋菇的經濟效益:
平均收益=(I級菇產量×I級菇單價+Ⅱ級菇產量×Ⅱ級菇單價+Ⅲ級菇產量×Ⅲ級菇單價)×666. 7㎡有效栽培面積一平均666.7㎡每天管理成本×出菇天數- 666.7㎡菌種、材料及設施費用。式中:I級菇市場價為10元/kg;Ⅱ級菇市場價為7元/kg;Ⅲ級菇市場價為4元/kg;666. 7㎡林地有效栽培面積為445㎡;平均666.7㎡管理成本為33元/d(歷年冬春季管理平均費用經驗數);666.7㎡菌種、材料及設施費用為5000元。
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覆土材料配比對大球蓋菇產量及經濟效益影響
從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覆土材料配比處理對大球蓋菇菌絲的生長、出菇產量均有較大影響。綜合表現最好的是處理12,菌絲生長快,出菇早,總產量為9.21kg/㎡,I級菇比例大,666.7㎡收益最高,為24 675.1元。其次為處理13,產量為8.79 kg/㎡,I級菇比例大。處理10(100%草炭土)表現最差,菌絲生長較慢,出菇時間最晚,產量最低,為4.42kg/㎡。
2.2 覆土厚度對大球蓋菇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4可知,覆土厚度2cm處理的菌絲長滿土面和始出菇時間最短,分別為107、132d;其次為覆土厚度3 cm的處理,菌絲長滿土面和始出菇的時間分別為110、142d;出菇較晚的是覆土厚度1cm和5cm的處理,菌絲長滿土面和始出菇的時間分別為125、160d和119、150d。
覆土厚度為3cm的處理總產量最高,為11.03 kg/㎡,覆土厚度為4 cm的處理次之,為10.10 kg/㎡;總產量較低的是覆土厚度為2cm和1cm的處理。
覆土厚度為1cm的處理在出菇盛期時,連續降雨,空氣濕度大,氣溫較低,質量好的子實體數量相對多,因而I級菇產量最高,為3.33 kg/㎡。而其它處理出菇較早,出菇盛期時正值干旱,溫度較高,其I級菇產量低于1cm的處理。其中覆土厚度為2、3cm和4cm的處理,I級菇產量分別為2.08、2.09kg/㎡和2.06kg/㎡;覆土厚度5cm的處理,由于覆土較厚,菌柄長,I級菇產量最低。覆土厚度3cm的處理Ⅱ級菇產量最高,達5.23kg/㎡,其次是覆土厚度5cm的處理。Ⅲ級菇產量最高的是覆土厚度4cm的處理,其次是覆土厚度3cm的處理。
綜合分析,5個不同覆土厚度處理,最理想的為3cm的處理,平均收益最高為22723.35元,出菇早,生產周期短,成本低;其次是覆土厚度為4cm的處理;較差的為1cm和2cm的處理,總產量低、生產周期長管理成本高,經濟效益差。
3 討論與結論
50%林地土加50%草炭土配比的覆土材料,質地疏松,透氣性好,持水率高,促進土壤的保水能力及透氣性,有利于菌絲快速生長及原基形成,提高菇床結實率,栽培周期縮短,降低了管理成本。林地土50%、牛糞20%、草炭土30%配比的覆土材料,產量較高,但該處理牛糞發酵腐熟質量較差及含氮素等營養較高,前期覆土表面易產生鬼傘(Coprinopsis sp.)類的污染菌,導致覆土成本稍高。100%草炭土作為覆土材料效果最差,其主要原因是草炭土為高溫處理基質,缺乏促進大球蓋菇子實體形成某些微生物,栽培土壤中的微生物定殖在草炭土上需要一定的時間,原基形成的時間較長,因此原基形成及出菇時間較晚,在北方春季氣溫上升很快,氣候也較為干旱,子實體質量和產量均受到較大影響,這與蔡為明等[6]相關研究報道較為一致。100%林地土作為覆土材料的處理其綜合表現為一般,但該處理可以就地取材,栽培成本較低。
覆土厚度3cm大球蓋菇產量最高,與鮑蕊[7]用栽培場地土壤覆土2mm厚度時產量最高結果不同。分析原因為林地栽培菌絲只有在較厚覆土層的保護下,達到好的菌絲保溫保濕效果,早春恢復生長才能快。綜上,本試驗得出北方大球蓋菇林地栽培宜選用覆土材料為50%林地土和50%草炭土,覆土厚度為3cm,此時菌絲生長快,出菇早,產量高,質量好,經濟效益高。
目前林地栽培大球蓋菇覆土仍是快速出菇并提高產量的必要條件,本研究結果表明,在開放林地栽培大球蓋菇,選擇適合的覆土材料和厚度對越冬菌絲的保溫保濕作用更為重要,同時適合的覆土材料還可抑制菇床的雜菌侵染,又可促進子實體產生,有利于提高產量及菇品質量,降低栽培成本。本試驗5個處理I級菇產量均較低,這與本次栽培的時間(11月中旬)比較晚有關,播種后菌絲定殖慢,冬季發菌少,早春菌絲生長期長,出菇晚。另外,在多年的大球蓋菇生產實踐中發現,不同混合覆土材料及厚度與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的管理模式及土壤質地、砂粘程度均有較大關系[8]。例如在較粘重的土壤或有機質缺乏的土壤種植大球蓋菇,獲得優質高產就需要對覆土材料透氣性及土壤養分含量進行相應調整及補充。而此類具體的調整與補充方案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黃年來,林志彬,陳國良,等.中國食藥用菌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647 - 655.
[2] 韋文添,勞有德,岑志堅.大球蓋菇覆土材料試驗研究[J].中國食用菌,2002,21(6):22 -23.
[3]茅孝仁,裘建榮.不同覆土方式和施用不同葉面肥對大球蓋菇產量的影響[J].農業科技通訊,2013(3):110 -111.
[4]朱靜嫻,李麗君,趙淑芳,等.基于SRAP分子標記的23株大球蓋菇遺傳多樣性和親緣關系分析[J].山東農業科學,2018,50(3):22 -28.
[5] 侯志江,李榮春.不同栽培料種植大球蓋菇產量對比試驗初報[J].西南農業學報,2009,22(1):141 -144.
[6] 蔡為明.覆土基質特性對蘑菇菌絲產量的影響及其微生物多樣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9.
[7]鮑蕊.大球蓋菇高產栽培關鍵技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8] 龔賽,趙淑芳,聶陽,等.不同栽培條件下大球蓋菇的經濟效益[J].中國食用菌,2016,35(4):35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