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向坤
摘 要:南北朝時期是蓮花紋瓷器繁榮昌盛的時期,瓷器的蓮花紋飾在形式上呈現出多樣化趨勢。蓮花形態各異,種類樣式繁多,促進了南北朝瓷器的發展。其中以仰覆蓮紋、覆蓮紋、仰蓮紋、大圓蓮這四種蓮花形態為主,造就了南北朝時期蓮花紋瓷器的繁榮景象,為瓷器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鍵詞:南北朝時期;瓷器;蓮花紋飾;形式分析
1 南北朝時期主要蓮花紋飾介紹
1.1 仰覆蓮紋——以青瓷蓮花尊為例
仰覆蓮紋是南北朝時期蓮花紋瓷器中最常見的造型樣式,其重要特色在于仰蓮紋與覆蓮紋彼此相得益彰,有機結合,共同在同一瓷器中出現。這一形態在青瓷蓮花尊上展現得淋漓盡致[1]。故筆者在分析仰覆蓮紋時,重點以青瓷蓮花尊為代表。
蓮花尊的功能用途一直備受爭議,“尊”通“樽”,為酒器。按照這一說法,青瓷蓮花尊應該是盛酒的酒器。但南北朝正是佛教盛行的年代,這顯然違背了佛教“不飲酒”的戒律。因此,蓮花尊為酒器的說法站不住腳。由蓮花尊笨重的體型、內壁粗糙可以斷定,其也不是日常生活之物?,F如今,多數學者認為青瓷蓮花尊屬于禮佛的禮器[2]。
1.2 覆蓮紋
在南北朝時期,覆蓮紋是常用的裝飾手法之一,以南朝青瓷唾壺和青瓷燭臺為代表。南朝青瓷唾壺于1991年出土于浙江余姚市丈亭鎮鳳陸村,紋飾以蓮花為主,且是覆蓮紋。唾壺肩部是雙層覆蓮瓣,蓮瓣刻畫秀氣,瓣尖細長。唾壺盤口大,方便實用,細頸,假圈足。青瓷燭臺于1962年出土于江西省永豐縣,紋飾也以蓮瓣為主,且是覆蓮紋堆塑于座身。該覆蓮紋層次多,有三層。蓮瓣瘦直,瓣尖細銳。中間層的小花瓣被上、下兩層襯托著,精美絕倫。座身上面有一塊長方體,用來承接四個盛放燃料的杯子[3]。長方體長16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長方體上方放置的四個杯子,直口深腹,形似竹節。燭臺極具實用價值,且外觀精美、端莊大方。
1.3 仰蓮紋
南北朝時期的仰蓮紋以1975年江西省吉安縣出土的青瓷蓮瓣紋盤為代表。盤敞口,高4.2厘米,口徑24.5厘米。盤的內底塑有蓮花紋飾,蓮紋形態是一朵盛開的蓮花,形象生動,與同時期的其他蓮紋相比,更加精美逼真。該蓮紋盤還將13顆蓮子生動呈現出來,可見制作者用功至深。蓮瓣線條刻畫得清晰優美,內口有一道凹弦紋,飾以均勻的青釉,釉汁均勻肥潤。
2 南北朝時期蓮花紋飾風格特征——瘦骨脫俗
南北朝是瓷器大發展時期,蓮花紋飾因該時期佛教的盛行而興盛起來,可謂是豐富多彩、蔚為大觀。例如河北景縣封氏墓出土的青瓷蓮花尊,樣式、形態各異,展現了當時蓮紋處理方式的先進性??v觀南北朝時期的瓷器蓮花紋飾,我們能透過豐富各異的蓮花紋飾看到背后統一的藝術風格。蓮花紋飾在瓷器外壁上栩栩如生,線條細膩柔順,自然寫實。南北朝時期瓷器蓮花紋飾,有云岡石窟、龍門石窟中蓮花裝飾造型的遺風,可謂是一脈相承。以佛教蓮花為瓷器的裝飾紋路,將佛教蓮紋與中國傳統制瓷業相結合,促進了佛教文化在南北朝的傳播,并發展出中國瓷器新的裝飾風格——瘦骨脫俗。
瘦骨脫俗的蓮紋藝術風格,其產生原因離不開當時佛教盛行的文化背景。換言之,南北朝瓷器蓮花紋飾獨特的藝術風格是當時時代背景的側面展現。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紛亂,大一統局面被打破,儒家的正統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士大夫開始將思想轉向無為而治的老莊學說,主張避世,不問世事。以老莊思想為主的玄學由此盛行。玄學主導下的士人,追求自由,主張脫離本世,超越本我,實現精神的永恒,超凡脫俗。這種哲學思潮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書法與美術。人物畫中,由于受玄學之風的影響,具有了自然清瘦的風格特征?!靶愎乔逑瘛笔钱敃r流行的風格。無論從外在形態還是內在意蘊考察,都與瘦骨脫俗的審美時尚不可分割。魏晉時期的人物畫,頗具仙風道骨風范,它給予人的只是一種超越形骸之上的審美感。南北朝時期瓷器蓮花紋樣的裝飾,造型變化豐富多樣。瘦骨脫俗的審美時尚直接影響了瓷器蓮花紋飾的風格特征,使南北朝瓷器在整體上以瘦骨脫俗為主,但整體風格是清秀細長、尖頭平身。
1948年在河北景縣封氏墓群出土的青釉仰覆蓮花尊,更能體現這一時期瘦骨脫俗的風格特征。在造型上,蓮花尊氣魄雄偉;在裝飾上蓮花瓷器瑰麗,體現著南北朝瓷器的制作水平。蓮花尊的頸部堆貼兩組飛天、獸面紋,其形態栩栩如生,線條自然流暢。瓷器通體裝飾六層不同形態的仰覆蓮瓣,造型瘦骨脫俗。第一、二層模印的雙瓣覆蓮貼在肩腹之間,蓮瓣圓潤舒展;第三層恰在器腹中部,蓮瓣最長,每瓣還加飾一片模印的菩提葉紋;第四層仰蓮貼在下腹部,瓣尖略微上卷;最底部的高足上堆貼兩層覆蓮。各層蓮瓣分別采用印貼、刻劃、堆塑等技法,華縟精美,仰覆呼應。
山東淄博和莊村北朝墓出土的蓮花尊體形碩大,腹上部堆塑一周雙瓣覆蓮,蓮瓣凸起,瓣尖向外微卷。下腹部飾一組雙層仰蓮,腹以下收縮為外侈的高足,足外堆塑一周十一瓣覆蓮。
無論是永明三年劉凱墓出土的蓮花尊,還是南京靈山梁代大墓出土的蓮花尊,它們的造型和裝飾風格都頗為相似。蓮花尊的體形較大,在裝飾上華麗壯美,線條刻畫清瘦細長,凸顯了南北朝瓷器的風格特征。
繼魏晉南北朝之后,我國進入了一個歷史文化大發展時期——隋唐時期。隋唐時期承襲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許多方面,其中制瓷業也不例外。隋唐時期瓷器的蓮花紋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蓮花紋飾基礎上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且具有隋唐時期的時代特色。隋唐時期因其開放的民族政策,文化發展尤為繁榮昌盛。特別是唐朝時期,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圍,使蓮花紋飾在性質上已發生根本變化。隋唐時期的蓮紋已經不僅僅像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樣,是宗教色彩的反映,更多的代表了中國特色,并與其他民族的文化藝術相融合,逐漸在民間普及、應用。
參考文獻
[1]滕曉鉑.縹色如玉 月染春水——魏晉南北朝文人的青瓷雅好[M]//王明明.大匠之門.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8.
[2]萬長林,劉雅琴.魏晉南北朝時期陶瓷藝術的審美取向[J].藝術評論,2011(10):109-112.
[3]王勇.魏晉南北朝瓷器裝飾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