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前
摘要:高校學生就業指導課屬于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規模體量的增大,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性結構矛盾日益凸顯,就業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訓練模式必須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探索個性化創新路徑。本文在分析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個性化教學模式創新路徑的探索,希望對新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課程教改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大學就業 指導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1-0035-02
自20世紀末我國高校開始擴招以來,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伴隨著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多其就業也變得越來越困難。眾多的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同時也關系著國家的發展。所以,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就業政策,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就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主要措施。
一、研究背景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高校數量越來越多,從而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對此,我國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采取多種方式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同時,教育機構也越發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為了全面提升教學教育質量問題,教育機構積極解決師資和經費問題。為使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順利開展,需要對教育課程的主要目標、具體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設置進行方案設計,從而有效地提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教學現狀
(1)課程性質導致學生對就業指導教學的忽視。現階段《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在校學生必須學的課程,一般在大四上半學期開始,課程內容比較少,甚至有些學校只有4個學時。很多學校都開發了自己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材,學習的重點不同,教材的水平也各有高下,有很多學習內容缺乏針對性、適應性。在學習內容方面,更多的是對就業現狀的分析,對就業技巧相關知識進行講解,缺少比較專業的思想教育、心理相關內容的教育,以及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因為教材內容比較淺顯,缺少專業性和實用性,不夠全面,開課時間與學生畢業實習沖突等客觀原因,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也不重視。
(2)師資隊伍專業化程度低。有不少學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缺乏重視,一些教師負責兩三個專業的課程教學,負擔過重,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當中。另外,學校招聘就業指導課程教師時,存在聘用剛剛畢業的教師或者是非本專業的資質教師的現象。剛畢業的教師,由于教學經驗不足,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下降;沒有本專業的學習背景的教師在教學中可能由于重點目標不清楚,導致課程雜亂無章,使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厭煩心理。
三、大學生就業指導方向原則
(1)開放的組織機構系統。開放的組織架構體系具有高效率、體系非常完善的特點,能夠為學生提供精細的服務。學校的相關部門應該在人力和物力上為其提供保障,使體系完善健全,更有利于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也會有利于學生順利就業。
(2)注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對在校的大學生來說,對自己的職業進行合理的規劃能夠有效地促進將來就業以及自身的發展,對自身的職業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現實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當中,相關老師一定要依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特點和性格的不同,幫助學生制定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身的發展目標。此種職業規劃制定模式正好屬于個性化職業規劃發展指導范圍內。每個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是不一樣的,唯有引導學生制定出合理的目標,并且能夠向著既定目標不斷前進,才能為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奠定基礎。
四、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創新路徑
(1)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傳統體制中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授課內容一般都是依據學校指定的教材,由于有些學校沒有隨社會發展而修訂教材,教學內容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從而導致教材內容缺少實用性。所以,教學內容往往只是闡述了就業的現狀、國家實施的就業政策以及相關就業資料,使學生感覺學習不到對自己就業真正有用的知識,因而出現曠課,或者上課期間在做其他事情,簡單的說就是人在心沒在。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不說,還缺少靈活性,同時也很乏味。很多專業性術語,學生聽不懂,教師也沒有進行詳細講解,導致學生根本聽不懂教師在講什么,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授課如果完全“照本宣科”,缺少實用性,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隨著教課內容的枯燥乏味、單調而逐漸消失,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低頭族”。為解決這些問題,要采取個性化設計的教學方式,以“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學到的就業知識運用到創新創業的實踐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而體現個性化設計的核心。因此,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需要進行個性化設計這一模板的探究。
(2)注重效果呈現的體驗設計。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吸收知識,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多開展一些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在進行實踐活動時,要有清晰的實踐目標,實踐的環節要有條理。實踐活動必須圍繞課堂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讓學生自主地在課堂上參與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疑問,讓課堂發揮它的作用。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試講等活動,讓學生不再做“低頭族”。
(3)深化教學改革,兼顧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為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可以針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市場需求和市場風向,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以更適應社會需求。高校要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斷進行教育改革,創造思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兼顧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校需要選拔專業性強、理論知識基礎深厚、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來肩負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高校在教師招聘過程中要嚴格把關,從標準化、專業化方面進行考核。還要注意兩點:數量和質量。教師入職后,需要進行專業的培訓,從而增強教師的教學素養,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還可以請有學生就業指導經驗的相關工作人員對大學生開展就業指導方面的講座,為大學生答疑解惑,提出一些意見,在學生就業指導中發揮相應的作用。
五、結語
針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開展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高校應對其引起重視。學校方面在招聘大學生就業指導專業教師時要提高要求,加強教師入職培訓;邀請有學生就業指導經驗的相關工作人員對大學生開展就業指導方面的講座,在學生就業指導中發揮相應的作用。教師方面要注重課堂效果呈現的體驗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繼而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君.“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發展路徑探究[J].職教論壇,2018(10):153-156.
[2]王婷.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14):75-78.
[3]鄒春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下大學生就業指導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8(14):84-87.
[4]梁士雨,于作軍,顧春雨,鐘海.基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背景下體育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新途徑研究[J].運動,2016(20):35-36.
[5]王鐵.新時期高校就業指導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4):85-87.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