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琦 蔡思怡 鐘藝婷 姚丁鳳 林伊杰
摘要:在中國各個地區的民間工藝美術中,潮汕民間工藝美術較為特別,潮汕民間工藝美術既有中原文化的承傳性、原發性,又有鮮明獨特的地域特征,經過千百年的精煉,自成一派,形成特點鮮明、風格濃郁的地方藝術風格。本文基于對潮汕民間工藝美術的調研和了解,本文闡述了潮汕民間工藝的古往今來,圍繞潮汕民間工藝美術的多繁榮對于當地文化的貢獻,并結合整個民間工藝美術體系,探討潮汕民間工藝美術帶來的文化價值。因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全國各地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導致工藝美術文化的發展也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所以最能反應社會繁榮和果盛生活方式的來源之一就是觀察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民間工藝美術;文化價值;潮汕文化
中圖分類號:J5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4-0137-02
一、引言
民間工藝美術是中國民間靠手藝人和老百姓傳承下來的工藝。主要是由各個地區自身的美術傳統的發展形成,是所有美術形式的源泉,由人民群眾創作,目的是為了美化地區環境、豐富民間群眾的風俗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行的美術。主要改變某種材料(或多種)形態的過程和結果。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傳統知識體系的十分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著獨特的知識體系還是承載著歷史的產物,有著中華名族時間的痕跡。
傳統的民間工藝與民眾共同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這樣的物質文化,基于認識自然界。人們通過大自然賜予的材料,創造了能滿足人類生存繁衍的一切物品,通過人類自我大腦的提高完善,對材料運用不斷提高,使得人類社會的進步也逐漸提高。
傳統的民間工藝美術的知識體系中還包括了有材料的知識,工藝的知識和形態的知識,并且衍生出如何使用與如何保養的知識,審美趣味與自然觀、世界觀,以及對待人生的態度就在這些知識基礎上形成的。這些知識很多都以其他物質做為媒介而反映出出一定程度上存在不確定性,實踐中的不確定性情況的出現,需要解決和處理,這一刺激之下便在偶然之中進發出了創作思想。造就了如今民間工藝美術的智慧。民間美術品種豐富多彩,他們的目的、用途各不相同,有以使用為主的工具,也有供賞玩的觀賞藝術品。
民間工藝美術與民俗活動關系十分密切,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
二、工藝美術的發展與潮汕民間工藝美術的歷史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不同材質、手段和形態各異的手工藝及其產品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批量制作或者是大量生產;不斷創新與改變,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特殊需求;也要融入藝術與精工細作,以體現觀念、寄托情感。給予群眾思想上的精神食糧,為此創造出龐大壯觀的民間物質文化體系和相關的知識體系。延續至今,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不斷持續前進的動力之一。
明代是中國工藝美術的繁榮時期,這與農業生產力逐漸提高,商業繁榮的同時,也促進了工藝美術生產的發展和技藝的提高都有關系。
潮汕傳統民間的花燈、刺繡、香包、粿印、剪紙、首飾等,都富有潮汕的地方特色。每到過年過節時都成為人民群眾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中國許多專家學者對此有精辟的論述。潮汕工藝既有獨特鮮明的地域特征。又有中原文化的承傳性、原發性。潮汕人民自己就地取材制作出的潮汕工藝品常常表現出它的獨創性,令人不得不佩服人民群眾的勞動智慧。
(一)木雕
潮州木雕已有千余年的歷史,雕刻會在上面貼上金子。因此百姓也稱金漆木題。潮州木雕,分別為建筑裝飾、家具裝飾、神器裝飾,欣賞藝術品這四大類。明清兩代是潮州金漆木雕最繁榮鼎盛時期,木雕工藝后來還擴展到庭院、豪宅,祠堂、普通民宅等建筑上。
《潮州府志》中曾記載過:“建筑屋字,雕梁畫棟。”說明在當時的木雕品己廣泛用于各個領域建筑之中。更具不同的題材。不同的裝飾對象,有多種多樣的雕刻技藝,浮雕、通雕、圓雕、線刻等各種手法,靈活合運用,具有穿透、鏤空、多層次的“通雕”技術之中最有代表性的。通雕善于把曲折復雜的故事在一個統一完整,再有條不紊地展現出來,他吸收圓雕,浮雕,陰刻以及繪畫的融和而形成的豐富多種技法形式。不僅考慮到造型的單純概括,而且還顧及到整個故事的完整性,既能讓人一目了然更加好的理解故事,又能經得起玩味品賞抵得住時間的考驗。
潮州木雕結構繁密巧妙,雕刻樣式大多構圖飽滿、張弛有力、細節纖細入微,刀法利落。通過分割成以框架相隔,成以漆到點領,大小均勻,主次分明,加之鏤通,雕刻精細,如此精美的藝術具有極強的裝飾感。
當代潮州木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實踐,創作了許多精品,比如人民大會堂3米x3米的巨大掛飾和高達兩三米的花梨蝦蟹簍等。張鑒軒、陳培臣、李得濃等藝術家都是木雕工藝中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
(二)陶瓷
出土的文物表明,潮汕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陶器有顯著的工藝特點。在唐宋時期,隨著中原古文化的南移和滲化,因此潮汕的工藝品和工藝技術得到了發展機會,造就了如今豐富的潮汕文明。潮州愛茶,因此這也是推動陶瓷業發展的一大原因。功夫茶的茶具,通常是“一式多件”,一般以12件為標配,如果12件都通為精品,則稱為“十二寶”:如果其中只有8件算得上精品,或是4件精品,則稱“八寶”或者“四寶”功夫茶茶壺。一套茶具包含有茶壺、茶杯、茶盤茶墊、茶罐、水瓶、龍缸、等。要求“小淺齊老”。民間都說茶壺越小越好,“小則香氣濃厚,大則易于散燙”。“獨自斟酌,愈小愈好”:功夫茶之功夫,道理全在茶的烹法,雖然有好的茶葉、茶具,但如果操作不當,技巧不熟練,也泡不出一壺完美的茶水。
潮州功夫茶,在當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會友。品茶并不僅是為了達到解渴的目的,更是為了在品茶中與朋友家人聯絡感情,或者與合作伙伴洽談貿易、互通信息,或者是與鄰里閑聊消遣。潮州功夫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潮州功夫茶的烹法復雜繁瑣,有所謂“十法”,分別是活火、蝦須水、裝茶、揀茶、燙盅、高沖、熱罐、蓋沫、淋頂、低篩。
(三)潮繡
潮汕抽紗是廣東潮汕地區潮州和汕頭一帶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品,是由西方的花邊技藝的傳入,再經過潮州刺繡的影響和熏陶和繡工、設計師的凝練,形成了潮汕獨特的抽紗特色。潮汕地區無論是廣大繁華的城市,還是偏遠的農村地區,都遍布抽紗的生產地。
各個地方的抽紗特色又有不同:比如潮州較擅長墊繡,潮安擅長平繡,揭陽擅長十字繡,汕頭達濠擅長網扣,澄海擅長通花、鉤針技藝。隨著技術的提高和專業化的培訓,現如今實現一地完工。
抽紗的針法繁瑣,分雕、繡、鎖、抽等,各種針法都各有獨自的特點。抽紗的工種,針法雖然眾多,但各有獨特的技巧和風格。其中潮汕抽紗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巧妙運用多種精湛針法工藝和繁瑣復雜的設計布局,設計出栩栩如生、巧妙精湛的圖案。具有一定的實用欣賞品的功能。它在歷史的發展過程,未受到過其他因素的影響,一直都保持著固有的“民間刺繡”特色,因為從古至今都有一批從事潮繡設計的畫師,從中傳承和發展。其中融合了潮州木雕、潮彩、剪紙等眾多民間工藝,形成了裝飾性強、色彩綺麗、圖案端莊嚴謹、豐富多彩的整體風格,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潮繡的題材極為廣泛,非常有自己特有的特色。比起其他平面的繡種優秀的潮繡作品結合美術、光影學、結構學等眾多知識,潮繡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這一獨特的特點。
潮汕的工藝美術區別于其他工藝美術的特點:
(1)潮汕工藝金碧輝煌的裝飾風格是因為擅長運用金色。例如潮繡上用的金線在墊凸浮雕形式的基礎上,用粗獷的釘金繡來體現金碧壯麗的立體藝術效果;金漆木雕能在髹漆貼金,使得畫面震撼秀麗;還有描金漆畫、滿地萬花織金彩瓷器等等。
(2)擁有多層鏤通、層次分明的空間藝術層次,不是單一死板的平面,而是具有空間體積感的藝術,例如抽紗刺繡以墊凸和抽通為特點;金漆木雕能在10多厘米厚的樟木板上鏤通出10多個層次;多層可轉的楓溪陶瓷鏤通花瓶,還有潮繡中閃著金光的花鳥,更使人感到精巧絕倫。
(3)素靜典雅,綺麗端莊。潮汕的工藝品有“金碧輝煌、雕繪滿眼”的色彩效果,但也不乏素靜典雅的。如抽紗、通錦繡、手繡衣等,在純色面料上用純色紗繡;潔凈通花瓶上寄白菊花等等。
三、潮汕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狀況分析
新中國建立以后,傳統的工藝美術曾經在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實用和審美雙重價值的工藝美術為支持國家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建設換回了寶貴的巨額夕}匯,在宣傳新中國的國家形象方面也形成了良好的影響,在中國工藝美術的傳統傳承方式在歷史上主要有師徒傳承、家族傳承、作坊(企業)傳承和社會傳承等。
這些傳承方式對于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和提高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近年來,工藝美術的傳承方式則以企業傳承、社會傳承、學校職業教育等傳承方式為主,逐漸取代了師徒傳承、家族傳承、作坊傳承等方式。
四、結語
從文化、社會、經濟的視角對潮汕民間工藝美術的文化價值進行研究,得到一些結論,主要有:
(1)明確民間工藝美術產業的定位,適宜地進行該產業合理的規劃管理;
(2)真正的民間工藝品是實用的、廉價的、健康的、平常的、單純的,并且是可以合作生產的。民間工藝品之美源于自然的恩惠和傳統文化樸實無華的力量,來自人們不斷更新提高的審美體驗;
(3)優秀的傳統工藝藝術是經得起社會變革的考量的,需要結合政治經濟共同變革。
如今,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和新的發展概念不斷在萌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在刷新人們對世界的看法,這種發展的過程往往通常都以人類不斷的征服自然的能力為衡量標準的。
但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各國的一些有學識的人士開始不斷地對急速的發展的現代文明社會還有自然環境的變化提出了很多質疑,面對發展和生產所帶來的對于大自然的威脅和污染,面對到底是該選擇安逸的生活還是美好的自然,這一選擇題對人們來說都是非常有難度的。
現代社會的發展也對傳統的文化有著或多或少的遺留,包括歷史主義思潮還有回歸于自然的眾多呼聲,現代社會的發展有著種種矛盾與難題。這種社會問題也是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必不可少的思考關鍵點之一。這種觀念同時也表現出了社會群眾對于社會現狀的極度關切。這不僅僅只是我們國家的社會問題,是整個世界各國都在極度關切的社會現狀分析。
所以,在21世紀人們想要還揣著高科技技術埋頭發展的時候,卻不得不換起傳統的皮囊敲響新世紀的鐘聲。
潮汕民間工藝美術是有生命的,像生物一樣具有多樣性,它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需要我們去傳承與保護。同時,在面對傳統文化的流失時,更應該采取理性的態度去對待,不能照搬照抄,需要與新潮的文化進行公平的競爭,不斷的突破傳統文化的局限性,文化的傳承需要與時俱進,需要的是對癥下藥而不是跟風般地無的放天,這樣才能讓潮汕民間工藝美術更好的傳承下去。這使我們領悟到了一個道理,文明也是一種生態,他在發展的過程中難免也會遇到相互制約不斷的轉化的過程,同時也在不斷的轉化、交換,等待一個平衡點的出現,這便是社會的安逸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