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珺
摘要:聲樂演唱教學是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提高學生聲樂演唱能力外,還能借助聲樂藝術獨有的情感表達方式,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世界。將語言與聲樂演唱教學相結合,能夠使得演唱情感的表達更濃厚、生動,因此本文對高校聲樂演唱教學中語言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教學效果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校;聲樂演唱教學;語言
中圖分類號:J616-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4-0234-01
一、高校聲樂演唱教學的特點分析
所有的聲樂演唱藝術都要求以發音標準、字正腔圓為基礎,這也是聲樂最為“執拗”的藝術要求。聲樂演唱的技巧大多與情感的表達相配合,借助聲音的高低快慢表達情感的強弱變化,以技巧的變化放大聲樂作品中表達的情緒、情感,進而引起觀眾內心的共鳴。
當聲樂教學越來越廣泛的走進我國高校時,已經具備較為嚴格的特征特點,即要求語言把握準確、演唱風格明朗清晰、演唱技巧豐富多變。而隨著世界范圍內藝術交流不斷頻繁,我國的聲樂演唱也逐漸吸納了西方聲樂演唱的特點,因此高校的聲樂演唱教學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努力構建飽含我國文化特點的聲樂演唱體系。
二、語言在高校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
1.豐富聲樂作品的內涵。互聯網的普及給學生獲取聲樂作品創造了新的渠道,學生可以自行尋找、選擇不同的聲樂作品進行獨自練習。但從網絡中或其他非正規的渠道得來的聲樂作品往往質量不高,表達的情感不盡積極。學生演唱這類作品,很難達到鍛煉聲樂技巧、提升演唱水平的目的,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優秀音樂素養的形成。重視聲樂演唱教學語言藝術的挖掘,能夠將高質量的聲樂作品引薦給學生,利用其中富含的豐富情感和思想引導學生,在幫助理解掌握的同時,以語言藝術激發學生對聲樂作品內涵的思考,讓其學會辨別不同聲樂作品藝術水準的高低。借助聲樂演唱教學中的語言藝術,凈化學生音樂賞析環境,從而不斷提升音樂涵養。
2.突出聲樂作品的主題。高校聲樂演唱教學需要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選取適當難度的聲樂作品,注重學生對聲樂技巧的把握和其中內涵、主題的理解,要以質的升華為教學原則,逐漸提高學生聲樂演唱能力。而通過巧妙運用語言藝術,能夠幫助老師有效實現這一點。通過語言能夠清楚的判別出一首聲樂作品的難易程度,并通過語言內容的分析,掌握其中抑揚頓挫、承上啟下、對比烘托等各種手法運用的目的,進而就能夠對聲樂作品的結構進行全面的把握、找出作品想要呈現的主題。老師在選取聲樂演唱教學作品時,要重視分析其中語言能否發揮突出主題的作用,選取語言運用精巧細致的作品,將主題清晰、明確的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提升聲樂演唱水平。
3.提高聲樂演唱教學效果。語言是人們表達意識、情感、想法的主要載體,也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進行高校聲樂演唱教學生,著重培養學生對其中語言的把控能力,能夠讓其更好體會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在建立了一定情感的基礎上,再進行聲樂演唱,學生能更靈活的將情感運用其中,將聲樂演唱過程變成情感抒發的平臺,引起昕者的思想共鳴。以語言激發情感的理解,再利用情感加強聲樂演唱的可觀性,能夠顯著提高學生聲樂演唱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提升高校聲樂演唱教學效果的措施
1.加強語言在聲樂演唱中的表現。演唱者對演唱技巧的掌控直接關系到聲樂演唱的水平,而語言的表現能夠對演唱進行潤色,幫助演唱水平的提高。在進行高校聲樂演唱教學時,要注意唱詞與唱曲的融合。唱詞簡短精煉,具備較強的感染力,雖不是詩,己如詩般優美。具體教學中,老師應引導學生如何將歌詞清晰、準確的傳達給聽眾,并以詞激發聽眾對作品描述場景的聯想,從而更好的引發情感的波動起伏,提升整個聲樂演唱表演的情感氛圍。語言的掌握應生動而靈活,切勿咬文嚼字,失去了聲樂演唱中語言本該有的藝術魅力②。
2.科學運用語言藝術。語言是聲樂演唱的基礎,在開展高校聲樂演唱教學時,要將語言與音樂進行科學的結合,創作出動聽優美的作品。完美的聲樂作品需要詞、曲、聲問的高度配合,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表現。聲樂演唱不同于日常說話,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區別化發聲,例如,選取幾首唱法、語言表現不同的作品給學生進行對比分析,體會同一作品的語言、情感、唱法之間需要如何形成一個默契的整體,進而選擇最佳的演唱方法。
3.合理選取作品。老師在選取聲樂演唱作品時,需要從作品本身內涵和學生興趣兩方面進行考慮,學生的喜好對教學質量有較大的影響。如相較于《一抹夕陽》,《絨花》這類作品更易于學生理解,通俗流暢,學生能較快掌握作品含義和演唱技巧,通過演唱積極性的提高幫助教學質量的提升。平衡音樂與語言之間的關系,合理選取教學作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整體把握。
四、結語
重視語言的重要性,強化聲樂演唱中語言的訓練,使其在高校聲樂演唱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幫助學生聲樂演唱能力的提高,提高聲樂演唱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