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鑒賞能力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提高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主動性具有良好的外溢效應。因此,本文從當前高職音樂教育音的現狀出發,分析培養音樂鑒賞能力的必要性,同時提出幾點鑒賞能力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職教育;音樂鑒賞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一、高職音樂教育的現狀
綜合素質教育是指一個人的專業知識能力、道德修養能力及各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更加注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及創造性,是以全面提高學生在德智體三方面的綜合素質為主要教學目標,不僅僅以學生成績為唯一的衡量標準,作為優秀人才的唯一判定依據。音樂鑒賞能力是綜合素質教育中培養道德修養能力的重要方面,音樂鑒賞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格與情操,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當前,我國的高職音樂教育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也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是高職音樂教育還是面臨諸多困境,音樂課程開設時間短,音樂教材五花八門,音樂課程設置不合理,音樂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相對其他學科受重視的程度還是太低。音樂課程在大部分高等院校成為了“公共選修課”,音樂課堂變成了學生上課聆聽當下流行歌曲,導致音樂課堂成為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放松休閑的閑暇時刻。
二、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必要性
音樂鑒賞能力是指人們對音樂作品的鑒定與欣賞。首先要求學生要了解基本的樂理知識、讀懂簡單的五線譜、了解節拍,其次要學習了解音樂創作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創作故事,對歌詞要學會咬文嚼字,真正理解每一個音樂作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因此,提高高職教育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大動力都是以興趣為切入。培養尊重學生的個性也是綜合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之一。因此,在高職教育中開設音樂課程,是積極回應學生的興趣愛好,可以寓教于樂;提倡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可以讓學生從簡單的享受聆聽音樂的快感中,更進一步地升華到內心世界的共鳴中。
(二)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情趣
學習音樂的基本知識,了解不同的音樂創作風格,音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從自身不同的理解去感受音樂,讓大家互相交流,對音樂鑒賞有一個全面的感受與理解。從而使學生能讀懂每一個音符與字符背后的故事,感受音樂創作的快樂與感動。所以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不僅僅讓學生可以聆聽音樂的美妙,還感受到不同音樂創作者的人生理念與音樂故事,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表達方式,也許音樂的歌唱也是思想與情感很好的交流溝通方式。
(三)促進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獲取的成就感與自信感,可以讓學生激發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其他學科上遇到的困難,體會到的欣喜,可以憑借音樂來表達,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還豐富了學生內心世界,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去表達自己的情感與價值觀,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身心教育都可以健康發展,成為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所以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高職音樂教育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伴隨著國家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為了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素質教育的帶來的先進理念。在高職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方向。學生的需求是社會實際情況最好的反應,在音樂教育的教學過程中,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評估學生的音樂水平和鑒賞能力。掌握了學生的整體情況與共同的音樂需求以及差異,合理安排音樂教學內容,在保持通識的音樂教學內容中,融入不同音樂風格的教學內容,盡可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音樂需求,在有條件下情況下,可以將有不同音樂風格學習興趣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有利于他們進行音樂交流,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選擇合適的音樂教材
音樂教材是音樂教學的基本教學工具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選取合適的音樂教材是做好高職音樂教育的重要前提。市面上有多種多樣的音樂教材,可為五花八門,選擇合適的音樂教材很不易。學生們的個性存在差異,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音樂風格愛好,首先需要調查了解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選擇出課堂上適合一起學習鑒賞的音樂曲目;其次在音樂曲目的選擇應該廣泛,不僅僅需要古典音樂、鄉村音樂,還要有當下流行的搖滾音樂、流行音樂、嘻哈、電子舞曲等,這樣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們的實際音樂訴求,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選擇合適的音樂教材,才能激起學生對音樂鑒賞能力的濃厚興趣,使其了解不同的音樂風格背后的音樂故事和歷史文化,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三)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鑒賞音樂包括對音樂的旋律、情感、節拍及創作背后的故事等各個方面的欣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的腦海中構筑畫面,以視覺的感官,結合耳朵傳達的音樂情懷,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音樂教學的基本樂理知識可能會單調枯燥,要充分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圖畫與視頻會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當下有很多的音樂電視節目,包含大師級別比拼的《歌手》、以古典音樂為立足點,創新表達方式的《聲入人心》、還有以發掘優秀音樂人才為主的《中國好聲音》等各個形式的音樂節目,在教學的過程中都可以恰當的引入,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與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都應當將這些內容融入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豐富教學素材,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的參與感與成就感,提高教學的廣度與深度,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個人音樂素養和鑒賞能力。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多么豐富的教學內容,創新的教學方法,都需要學生們將所學習的音樂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這才是檢驗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是否提高的唯一標準。所以在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填寫歌詞,把自己的故事用音樂的方式講出來,評選出優秀的作品,可以共同譜曲,感受創作樂曲的樂趣,可以將自己創作的音樂作品與大師級別的音樂創作者,認識到自我創作的不足。因為音樂的歌唱是帶著情感的,音樂方式的表達有時候比語言文字的表達更具有感染力,更能直擊人心,將人的情感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充分應用,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四、結語
總之,在高職音樂教育中,普及音樂教育的基本樂理知識是基本要求,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主要目的,音樂鑒賞能力是高職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藝術、道德修養的重要課程,因此在高職音樂教育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將音樂教育不只是浮于表面,而是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牛杰.論高職院校的音樂美育[J].教育與職業,2012(4).
[2]牛紅丹.論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實施教育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08(13).
[3王冀藝.談高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J].才智, 2011(28).
作者簡介:劉冬霞(1980—),女,漢族,河南周口人,研究生,現為周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