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楠
【摘要】音樂教育可以令學生有良好的審美能力和歌唱水平,加強學生音樂素養。本文主要講述了新課程下流行音樂融入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和運用原則,重點闡述了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主要有: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策略和全面評價,希望可以促進中學音樂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中學音樂教學;流行音樂;方法與策略;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音樂課程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參與,才能更好的培養音樂素養,但是現在中學音樂教材中歌曲模式比較單一,不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流行音樂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因此需要音樂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充分的研究,采取有效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新課程下中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流行音樂的優勢
(一)更容易引起學生共鳴
音樂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審美能力和情操,初中生對于音樂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愛好的音樂呈多元化的特點。流行音樂符合時代趨勢,比較適合現代學生的特點,音樂中曲調和歌詞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學生情感,更能引起學生共鳴。
(二)豐富教學內容
資源共享性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主要特點,很多初中生受網絡中信息的影響,在網絡平臺進行溝通和學習,這已經成為現代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流行音樂作為現代信息的主要產物,和國外文化結合,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并且深受中學生的喜歡。中學音樂教材中有歌曲形式單一的劣勢,和時代脫節,不能吸引學生學習,流行音樂與之結合,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豐富教學內容,將學生從枯燥的音樂課程中解脫出來。
(三)擴寬學生音樂認知
現在流行音樂成多樣化的特點,并隨著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產生多種音樂形式,如搖滾樂和說唱音樂等,并隨著音樂的發展,現代流行音樂呈現出多種曲風。但是現在音樂教材中一般是單一的曲風,不能滿足學生聽覺神經。流行音樂的融合不但擴寬學生對音樂的認知,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更能提升學習興趣。
二、新課程下中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流行音樂的原則
(一)適度性原則
流行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融入,雖然有良好的作用,但是教師也要把握尺度,課堂中不能全都傳授流行音樂,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令課堂教學更加豐富。雖然流行音樂可以加強學生學習興趣,但是不能作為教學的全部,需要適當融入,通過良好的教學環境,建立高效課堂[1]。
(二)指導性原則
隨著音樂領域的發展,現在流行音樂以情感豐富、樂曲簡短、內容簡單易懂為特點,深受大家喜愛,并深深吸引現在中學生,生活中,學生經常欣賞流行音樂,并在課后時間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現在音樂種類繁多,其中有很多優秀作品,還包含有負能量的樂曲,在音樂欣賞方面,需要教師多進行引導。課堂中融入流行音樂,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防止學生受消極音樂的影響,這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學到真正的音樂知識。
三、新課程下中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流行音樂的方法與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
本文以周杰倫作詞作曲的歌曲《蝸牛》為例,其中歌詞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不怕困難,積極向上的心態,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是很好的勵志歌曲,周杰倫用獨特的嗓音演唱出來,又帶上一種流行色彩,學生很容易接受。其中教學目標的設置要重視下面幾點:第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通過學生長期聽音樂,對流行音樂有一定了解,教師抓住學生對此的喜愛,引導學生主動研究音樂中的各種因素,更快學習音樂知識,進而完成教學目標,如《蝸牛》教學前,教師先通過播放音頻讓學生自己探究歌詞大意和樂曲中含有的音樂元素,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當學生對這首歌中基本元素有一定了解后,就需要經過實踐活動,加強學生運用音樂知識的能力,如針對課堂的學習內容,學生可以對周杰倫其他歌曲進行分析總結。第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對中學生來說,可以熟練歌唱自己喜歡的歌曲,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究流行音樂后,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創作出歌曲旋律或者歌詞,鼓勵學生,激發創作熱情,進而提升創新能力。如《蝸牛》教學后,學生利用對R&B曲風的了解,可以自己填詞并演唱。在音樂課堂中,爭取讓每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形式,讓學生全部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充足的空間。第三,合作能力,教師教學中要設立這一目標,鼓勵學生合作創作,提升學生合作能力,這樣可以促進音樂教學效率,因為每名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理解和造詣不同,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取長補短,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認知。
(二)創新教學策略
針對我國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師資水平和學生能力的差異性,在新課標要求指導下,創新教學策略,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第一,欣賞教學的創新,音樂欣賞模塊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利用流行音樂中的美,滿足學生欣賞過程中心理需要,體現音樂價值,因此,“美”是一種感性的認知,建立在學生個體差異基礎上,對其進行不同判斷。流行音樂的美主要是聽音樂人的感受。《蝸牛》歌曲中的美在于舒緩音樂創造出來的意境,其中歌詞“我要一步一步向上爬”,學生通過欣賞感受到“即使小小的我們也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藍天”,在音樂情境配合下,學生會建立為了夢想堅持不放棄的人生觀,通過該環節教學提升學生生活感悟。第二,歌唱教學,單純欣賞歌曲是不能完城教學目標的,還需要通過歌唱環節,令學生進一步提升音樂素養,很多學生欣賞幾遍歌曲后就能簡單的歌唱出來,但對于歌唱技巧和方法還很模糊。這時教師就要傳授正確的演唱方法,讓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歌唱。教師先和學生共同演唱,歌唱中傳授斷句和氣息的運用,借此提升學生歌唱水平。學生一起合唱一次,教師在歌唱中分辨出學生歌唱弱勢,加以糾正,合唱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唱歌不是那么困難,并且通過剛剛教師所教,學生可以在難唱部分運用好換氣等技巧,輕松完成。如《蝸牛》歌曲歌唱,前半部分氣息沉穩,控制好聲音音量,從“我要一步一步向上爬”開始語氣鏗鏘有力,最后高音如果學生唱不上去,可用假聲。學生大多練習幾次就能完成歌唱。
(三)全面進行評價
對學生音樂能力的評價,不能單純評價唱歌水平,還有學生情感和創新能力。其中學習情感的評價,該方面主要是評價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音樂可以有效表達歌唱者的情感,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中存在情感和美,產生心理的共鳴,才能產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學習情感,長期進行指導,這種情感的培養和音樂能力無關,即使學生“五音不全”,也能呈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所以教師要將其作為評價指標,提升學生學習情感。第二技能的評價,音樂知識技能需要長期的演唱訓練,是中學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和專業音樂學校相比,中學中音樂技能的培養是為了學生有良好的審美能力,教師不需要有過高的標準,只需有一般的實踐過程即可。并且流行音樂融入過程中,對學生知識技能的評價,通過學生演唱和欣賞方面進行,不是純粹的技能考核。如學生選擇一首歌曲演唱一段即可,重視觀察學生對節奏和情感的掌握。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現代流行音樂影響下,很多初中音樂教師將其融合到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策略,提升學生欣賞能力和歌唱能力,進而加強學生音樂素養,推進中學音樂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鄭曉玲.流行音樂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當代教研論叢,2017(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