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智
摘 要:在語文學習中,閱讀與寫作既是相互獨立的語文活動,又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閱讀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經驗,寫作則為學生的閱讀指明了方向。如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教學中實現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以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提升是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狀況出發,鼓勵學生積極閱讀,豐富寫作素材,在閱讀寫作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中提升閱讀水平與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研究
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綜合閱讀與寫作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在拓展閱讀的過程中習得寫作技巧、學習寫作手法,同時在寫作訓練中了解自身語文知識面的缺失,從而明確閱讀方向,豐富閱讀內容。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閱讀與思考,并引導學生通過寫作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為此,教師應從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經驗、通過寫作明確閱讀方向、閱讀與寫作巧妙結合的教學手段入手,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經驗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形式,學生在閱讀中認識生字詞、練習漢字發音、了解句子的組成及成語的運用,閱讀幫助學生了解語文知識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應注重閱讀的作用,以閱讀促寫作,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經驗。在日常的語文課文學習中,教師在帶領學生認識生字詞、了解句意之后,應注重挖掘課文的更多寫作技巧與素材,引導學生物盡其用,將最熟悉的課本內容精煉掌握,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桃花心木》的課文學習中,學生在掌握了“鍛煉、枯萎、插秧”等詞后,教師應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帶領學生體會本文獨特的寫作手法。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剖析課文的寫作特點,并鼓勵學生討論自己對于其寫作方式的感想。經過研讀與談論,學生不難發現本文看似在講述桃花心木的栽種心得,實際上是借物喻人,引導學生由種樹聯想到育人,鼓勵人們深思生活的考驗對于人們自主獨立、成長成才的重要性。學生認識到作者的深意,也會對這一寫作手法產生興趣。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對于基本的寫作步驟及手法都有了大致了解,對于簡單的敘事、描景類文章都能進行清晰準確的寫作,而對于借物喻人類、抒發情感類的文章,學生難以在寫作中進行突出描寫。因此,教師應重視閱讀對學生寫作技巧的培養,鼓勵學生在課文、課外閱讀中學習寫作技巧,提升寫作能力。
二、通過寫作明確閱讀方向
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拓展閱讀時應意識到學生已進入自主能力、獨立意識培養的關鍵期,且此時學生的性格特點與思想建設都已趨成型。教師應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書籍類型的空間,而不是指定閱讀,以免學生喪失獨特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選擇閱讀類型、控制閱讀進度等則成了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教師不妨利用寫作來引導學生拓展閱讀,學生在寫作時往往能夠比較明顯地暴露自己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學生在引用名言時可能發現自己只能做到句子的引用而不能合理解釋,或是難以在論述話題時提出強有力的事實論據。學生在寫作中暴露的問題會成為其拓展閱讀的方向,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閱讀后摘錄具有哲理意義的句子并對此寫出注解,在感悟作者思想的同時實現獨立思考。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拓展閱讀的類型,讓學生多多涉獵故事類、紀實類、說明類的文章,以豐富學生的素材,幫助學生在寫作時發表更多有效見解。由此可見,閱讀拓展方向的確定應從學生對自己寫作問題的全面思考開始。
三、閱讀與寫作巧妙結合
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其寫作能力自然而然得到熏陶,學生在寫作時會不由自主地模仿與借鑒自己印象深刻的文章的風格或手法,經過長時間的鍛煉與內化,學生會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寫作方式,其寫作素質逐漸提升。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把握一個恰到好處的、相互促進的尺度,讓學生在閱讀中拓展寫作思路,在寫作中拓展思維、發揮想象、融合閱讀內容,提升寫作能力。通過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形式,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不斷提升。教師應謹記以閱讀促寫作、以寫作導閱讀,引導學生在相互促進的語文活動中提升自我。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習中,教師應改變以往的基礎性語文教學手段,注重引導學生在語文基礎較為扎實的情況下拓展閱讀類型、創新思維方式,將自我思想融入閱讀與寫作中,鼓勵學生在閱讀寫作一體化的語文學習中培養語文興趣與特長。為此,教師應從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經驗、通過寫作明確閱讀方向、閱讀與寫作巧妙結合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鶴翔.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研究[J].東西南北(教育),2017(6):162.
[2]子學芬.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7(12):87-88.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