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容
摘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了數學生活教學理念的重要價值,提出了數學課程要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體驗和理解的指導意見。但在數學生活化的實踐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教學誤區,極大地制約了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有效開展。因此,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理念角度進行分析探討,并在總結問題的基礎之上,提出了“生活味”與“數學味”并存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數學味
數學概念知識與生活實踐應用具有緊密的聯系,而且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建立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教學理念逐漸受到人們的接受和認可,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對教學生活化的解讀始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區,過度追求生活化的客觀形式,導致數學概念知識偏離學生實際經驗,嚴重束縛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創新發展。因此,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數學教學生活化理念,通過多元化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促使學生在結合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數學思維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一、創設多元生活情境,突出數學概念價值
小學生活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深刻把握數學本質,避免學生的數學概念認知出現偏差和誤解。因此,為了實現數學與生活的雙向化教學,教師應創設具有實用價值的生活情境,啟發和引導學生從數學實用性角度出發,積極探索數學概念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在具有趣味性和實用性的情境體驗學習中,不斷內化和豐富數學知識要點。
例如,教學“比例”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掌握用正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正比例關系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指導學生相互量一量和比一比自己的身高和腳底的長度,并計算出比例,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比例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進一步加強和感受生活與數學概念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首先,教師向學生呈現情境內容,“小紅要到商店買一雙鞋子,每次試穿鞋子尺寸大小會非常麻煩,同學們,是否知道挑選鞋子尺寸大小更簡單快捷的方法?”教師通過身邊的生活情境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的感受。同時,為了體現數學知識的嚴謹性,教師向學生提供一組計算公式,“腳長(cm)×7=自己身高“教師指導學生結合之前測量的身高和腳的長度進行計算,讓學生通過計算驗證理解身高和腳長的比例是7:1,這樣學生就會明白,在現實生活中只要知道自己的身高,就可以用比例解決問題,這樣小紅不用試穿也可以準確地選擇適合自己尺寸的鞋碼??梢钥闯?,教師在選擇情境生活素材時,不僅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還要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思考,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索,這樣在培養學生數學知識興趣的同時,也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學思維的綜合發展。
在數學生活化的情境學習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認知經驗,創設符合學生生活背景和生活體會的問題情境,通過數學概念的滲透不斷引導學生強化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可以充分把握和認識到數學概念應有的本質。
二、合理挖掘生活素材,加深數學知識體驗
教師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要合理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既要體現出生活情感,又要深化數學概念知識。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多了解、多觀察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依據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和生活經歷特點,合理篩選、加工重組數學知識內容,使數學教材更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促使學生主動積極領會教材意圖,切實做到寓教于樂,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概念的學習體驗。
例如,教學“統計與概率”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統計概率的認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學校一年的用電量和用水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指出學校用電和用水量的高峰期,并結合學校的實際運轉情況,提出節約水電能源的有效方法,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深刻認識到統計在生活領域的實際應用。在整理和收集數據前,教師首先指導學生對所學過的統計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讓學生自主體會數學概念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由于涉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教師在課前就要為學生合理分組,并布置詳盡的學習任務,明確調查問題、調查方法、調查對象、記錄結果等調查步驟,為學生呈現統計分析的相關表象,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知。數據收集完成后,教師在課堂中要組織學生梳理統計圖形特征,引導學生通過經驗交流,明確梳理統計圖形特征,讓學生可以說出條形、折線、扇形這三種統計圖的詳細特點,有利于學生增強對數學概念知識的體驗理解,確保學生需要反映數據數量變化規律、數量特征和總量份額時,可以正確地使用相應統計圖形,在學生統計分析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處計算細節,突出數學思維特性的應用,確保各項統計數據可以為學校的資源節約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
教師在開發篩選數學素材的過程中,要突出數學知識的人文元素,體現數學學科在生活中的實踐應用價值,讓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真實生活中,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進一步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整合聯系生活實踐,強化數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和培養,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數學課堂中用數學思維去判斷問題,思考問題,進而使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得以全方位的發展,同時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評價,鼓勵學生大膽實踐、猜想、觀察,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升。
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可以全面掌握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教師要在課堂中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觀察、操作,不斷加深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首先教師在課堂中要讓學生建立體積概念,要求學生對桌子、椅子、黑板等不同體積的物體進行測量,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身邊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學習,共同探索長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同時,為了突出數學與生活的雙向化教學,教師要適當地提出問題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啟發,“同學們,應該如何比較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在學生初步建立體積概念后,可以組織學生利用水和量杯進行實踐操作與觀察對比,讓其進一步感知容積的概念,理解L和mL這兩個容積單位,其次,為了突出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價值,教師設置題目要求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事物會帶有L和mL這兩個容積單位,加深學生對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和價值的感知,培養學生用數學思維和眼光看待問題的習慣,進一步使其了解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之間的關系。在整體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培養,關注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師在數學生活化課程中,要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進行積極良好的互動交流,促使生生之間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評價,共同加深對數學概念的體驗學習,讓學生通過數學實踐的解題過程,養成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四、巧妙設計生活問題,發展數學探究精神
教師在生活化課堂中要巧妙設計數學問題,幫助學生養成用數學思維分析生活問題的良好習慣,確保學生在生活味和數學味并存的學習氛圍中,不斷提高自身數學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在現代技術的影響下,很多數學問題,已經逐漸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師要啟發學生主動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問題,使學生在具有趣味性和邏輯性的生活課堂中,有效提高自身學習能力。
例如,教學“數學廣角——植樹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指導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活動,圍繞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展開學習,同時,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中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中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規律。由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分析、分類、歸納、總結問題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觀察手指的間隔數培養學生的數感,初步理解間隔的含義,然后,教師繼續讓學生總結10棵樹、20棵樹、30棵樹之間的間隔數,讓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這樣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場景列舉間隔現象,說一說路燈安裝、校園中花壇的位置、生活中的防護欄等間隔現象,利用表象知識讓學生的數學思路得到充分拓展,進而使學生可以應用規律來解決數學問題。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通過隊伍站隊的情況,親自體驗間隔現象,感受身邊處處有數學。此外,教師在生活數學課程中,首先要幫助學生厘清題意,圍繞學生的認知結構水平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實踐題目,切實體現出數學問題的邏輯性,有利于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可以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斷提高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與生活雙向融合的課堂中,有效提升自身數學思維能力的水平。
教師在生活化教育理念下,要靈活運用具有實踐性和體驗性的數學問題,通過生活化的素材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體驗,使其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理解、剖析、內化、應用、提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創新問題的解決思路,讓學生通過生活味與數學味并存的探究型課堂,不斷提高自身數學素養和思維創造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數學問題的歸納和提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為依據,突出數學知識的嚴謹性和邏輯性,使生活味的課堂多一些數學味,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和眼光看待數學生活化學習內容,促使學生可以在深入感知數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踐經驗探究、思考、猜測數學問題,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紅.試論有效使用生活素材創設高效合理的小學數學課堂[J].中華少年,2019(2):185.
[2]劉健.激發學習需要,促進主動學習:小學數學結合實際生活的教學實踐探析[J].教育觀察,2018,7(24):119-120.
[3]尹雅琳.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如何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51.
[4]彭淑艷.讓數學融入學生生活: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2):99.
編輯 李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