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化,課堂教學中既要教會學生相關的學科知識和學科技能,還需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包括學生適應自身發展的關鍵能力,以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與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自主學習和合作參與以及實踐創新等,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和家國情懷的培養。以“位置與方向”單元設計為例,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與單元設計中如何體現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位置與方向;學習方法;體會;教學
小學教育中,數學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關乎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進步和創新實踐活動,小學數學關乎著學生的個人修養的提升。小學生對數學學習中情感態度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關乎學生未來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中“位置與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教材中涉及的一些情景設定“定向越野比賽”“動物園尋寶”并不能滿足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和創新能力等素質的培養需求。為了在小學數學“位置與方向”學習中,培養涉及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關鍵能力和人格品質,為了促進在相關學習中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的提升。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該單元教學設計做出思考和改進:
一、教學內容分析
小學數學中“位置與方向”的內容是小學數學教材“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中的一部分。為的是在教學中提高學生探索一些圖形以及位置關系的知識水平,掌握了解和確定各物體之間位置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認圖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教學內容包括四面八方、方向與距離、以及用數對確定位置等內容。這些內容的安排和要求是以學生生活的感性經驗為基礎的,綜合學生在課堂教學和學校學習活動中教師講解的知識,依據自身的知識經驗認識東南西北等方向。能夠運用這些詞匯對所看的東西進行描述,并將這一能力運用于生活實踐。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學會簡單的路線圖的學習和認知。在平面上能夠根據行和列確定物體的位置。這對于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對于提高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的目標分析
根據核心素養和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本課安排內容,在小學數學“位置與方向”教學過程中應該達到以下教學目標:在知識與技能目標方面,應該教會學生依據實際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學會運用這些詞匯描述教室里所看到的事物所在的方向和位置。然后在此基礎上,教會學生認識東北、西南、西北、東南,學生還要學會運用東偏南、西偏北等詞匯對自己生活中所見到的物體位置和方向進行描述;在學習方法和認識過程方面,學生要依據自己的經驗主動地進行探索,并在自主探索和互動合作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并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方向,以及相關詞匯對路線圖進行簡單的描述。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對方向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讓學生掌握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識世界,熱愛生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使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在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通過學習讓學生認知現實生活,感受自身生活,了解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從而促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實施的分析
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不能死摳課本,應該讓學生盡可能地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找到數學認知的規律,學會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在學習過程中,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盡可能避免將枯燥的數學概念死記硬背式地強塞給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精神的培養,教師應該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并充分滿足學生表達的欲望,讓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認知和自己的所想能夠得到充分而自由的表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啟發式教學法,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于所學內容進行主動的觀察與思考,啟發學生智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深入觀察中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要避免教師包辦代替現象的出現,以免影響學生主動探究和自身創造力的發揮。課堂教學和教學反思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不斷地發展,在學校學科教學中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的教育理念在中小學教育中得以充分體現,學科教學,既是學生該科目知識和方法的學習,也是學生學習意愿、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在學科教學中,除了掌握基本知識,學生還應該掌握適應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要注重自身的個人修養,要關愛社會,具備家國情懷。學習過程則強調學習中的自主發展,合作進步和創新實踐。
參考文獻:
[1]葉凱.小學數學“位置與方向”的本土化改造實驗研究[J].小學數學參考,2012.4(11).
[2]梁夢莉,雷曉云.小學數學練習系統的特點分析: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為例[J].教育導刊,2008.4(1).
作者簡介:李妍梅(1984.2—),女,漢族,畢業于蘭州師范學校,現為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石洞小學教師,二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