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習作教學指出:“為學生的自由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加強平時練筆指導,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由選題。”針對新課標加強平時練筆指導的強調,課堂的隨文練筆就是一條有效指導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寫作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找準切入點,做好鋪墊,落實課堂隨文練筆的有效性?下面筆者談幾點看法:
一、補白切入,情感積蓄做鋪墊
文本的“空白”就是文本中作者沒有寫出來的,喚起讀者想象的意蘊空間。小學教材中“空白”的課文很多,有的出現在文本描寫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空白點處,還有的出現在標點處。教學中,教師要細心鉆研教材,以獨特的悟性抓住“空白”,巧妙地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生活與情感的積淀,將文本與學生生活連接起來進行想象性的說、寫訓練。這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想象力,提供了語言表達的機會,也可豐富課文內容,優化學習資源。如一位老師在執教《慈母情深》時,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母親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并補充作者家境的有關資料,體會到母親的忍辱負重,含辛茹苦,克勤克儉,愛子心切,分角色模擬作者當時要錢的情境,體會我自責、內疚、不安的矛盾心境,接著問:“我還忍心用這血汗錢買書嗎?”。(生:不忍心啊!)課文寫道:”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請展開你的想象,填補文中的省略號,寫幾句話描繪我當時的動作、神態與心理。此環節教師把補白點選擇好了,及時捕捉住這種情感的積蓄,把閱讀中獲得的感悟與積蓄的情感結合起來,重點突出“人物自我動作、神態與心理”的隨文練筆就水到渠成了,也很好地落實了本單元學會人物描寫方法的訓練要求。
二、仿寫切入,寫法遷移做鋪墊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小學課本所選的課文大多是具有特色的語言形式和表達技巧的名篇名著。這些文章都明確告訴學生學習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來反映客觀事物,表達內心感受,從中總結寫法,做好遷移,學以致用。
1.挖掘教材典型的規范句引導仿寫
小學語文教材中均有不少典型的規范句,遷移這些句型寫法,能幫助學生規范語言,提高語言文字駕馭能力。這種練筆盡管簡單,卻是學生習得言語的地基。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教材《走遍天下書為侶》就有出現思考練習第三題:“讀下面的句子,再根據自己讀書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地方。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
再如,教《桂花雨》中的一句母親說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小練筆:這里的河水再甜,也比不上家鄉______________。
這里的月亮再明,也比不上家鄉______________。這里的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
2.學會在文本構段中體驗仿寫
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痛擊敵人”的片段描寫“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長馬寶玉……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尸體。”時,先指導學生理解這個片段點面結合的寫法,先是總寫五位戰士怎么痛擊敵人,再一個一個地具體描寫每個戰士怎樣痛擊敵人,最后寫戰斗結果。之后讓學生這樣仿寫:在語文課上,同學們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認真做筆記。你看某某同學……(至少觀察三個以上的同學)。這節課,大家的收獲真不少呀!通過這樣的練筆,學生就慢慢學會點面結合寫場景了。
三、改寫切入,精彩片段做鋪墊
1.在復述中改寫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能復述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復述并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課文的內容,它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在精彩片段復述中,通過隨文練筆來改寫,也是習作訓練的有效方式之一。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談碰壁”時,整個片段都是描寫人物的精彩對話,學完后,可以設計小練筆:把整個片段以轉述的形式改寫。這種改寫是凸顯學生練習直述句與轉述句的互化能力,形成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
2.在情境里改寫
如,學完《鯨》一文,課文從鯨的大小、進化、種類、生活習性(包括鯨的食物、呼吸、睡覺、胎生)等方面介紹。設計隨文練筆:以“鯨”的自述為題,選擇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以“我是一頭鯨……”為開頭寫一段話。
3.在體裁上改寫
如教學人教版第十冊《半截蠟燭》,是一部劇本,小學生第一次接觸,學完本課后,選擇前面學過的《晏子使楚》一文,課堂布置學生從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故事中選擇其中的一次,仿照劇本的體裁形式,把文本改編為簡短的劇本。小學教材還有那些有意境的、文字優美的精彩語段,也可以讓學生嘗試用提行的形式,興趣盎然地改寫為詩歌等。
利用精彩的片段做鋪墊,為學生的自由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鼓勵有創意的表達,只要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就減少了對學生寫作的束縛。
四、范例切入,邏輯思維做鋪墊
邏輯思維是人思維的基本方式之一。這種思維要求按照邏輯規律進行,在解決習作如何表達和認識事物能力方面有重大的意義,因為習作也需要這項思維的推理活動。然而語文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不重視培養訓練學生的這種邏輯思維能力,以為這跟語文學科沒啥關系。這種錯誤認識使得語文的教學收效微小。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課的首要任務是訓練思維。”這也明確地告訴我們,語文老師應當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包括邏輯思維的訓練,而且要把它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如,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一位老師執教《荷葉圓圓》,課文有兩自然段是描寫“小魚兒”和“小青蛙”,發現這兩自然段都有簡單的邏輯思維,先說小伙伴怎么說,再說小伙伴怎么做。老師就要求學生模仿句段設計隨文小練筆。這樣問:“現在我們也來當小作家,想想荷葉的小伙伴還有誰?先會怎么說?再怎么做?”出示句式,讓學生試著寫一寫,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誰)說:“荷葉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有了范例,所以就寫出了下面有詩意句子:
生:蝴蝶說:“荷葉是我的舞臺。”蝴蝶扇動著彩色的翅膀,在荷葉上起舞。
生:小蝌蚪說:“荷葉是我的遮陽傘。”小蝌蚪在荷葉上自由自在地嬉戲玩耍,多么開心啊!
……
這是低年段學生的寫話訓練,明白原來語言表達是有規律的,寫話是講究邏輯順序的,對中高年段的習作更為突出。如,人教版第九冊《走遍天下書為侶》第七自然段告訴我們怎樣讀好一本書的方法,整個自然段就用“首先……然后……還會……最后……”邏輯關聯詞來表達。如果課堂隨文小練筆也要求學生用這些關聯詞來寫自己做的某件事,相信學生今后表達就不會再出現只用“然后”一類的重復詞乏味地表達做事情的經過,而讓人聽著感到厭倦的現象。只要教師通過理解句段特點訓練,有意識地利用好,把它融入教學中,提高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
五、抄寫切入,語言積累做鋪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指出:“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就拿人教版小學語文十一冊的14篇精讀課文積累詞句來說,其中有11篇課文后面的“思考練習”設計安排抄寫,要求各不同:有些是自主選擇性的抄寫,如,《草蟲的村落》思考練習第3題“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下來。”有些是限定內容范圍抄寫,如,《窮人》思考練習第3題“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和《少年閏土》思考練習第4題“找出文中描寫閏土外貌和動作的句子,抄下來,再體會體會。”有些是指令性的句子明確抄寫,如,《老人與海鷗》思考練習第3題。
為抄寫而抄寫,固然沒有意義,目的在于運用。所以,引導學生在積累語言的過程中要與運用結合起來。比如執教十一冊《唯一的聽眾》,抓住思考練習第3題的抄寫題:“把課文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讀一讀,并抄下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后,再說一說:“為什么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最后,要求學生試著用上一、兩句摘抄的句子,寫一寫你印象深刻的一個人。比如,學生摘抄老人關愛的句子: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教師就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受到他人關愛的時候,仿照這個句子寫一段話。比如:就有學生寫道:記得一次,老師叫我們拿試卷給家長簽字。我因為沒有考好,回到家,我低聲說:“爸,幫我單元考簽個字。”爸爸接過試卷仔細看后,又翻了翻,沒有批評我,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還有的學生寫道:昨天,數學老師上課提問我,我一時回答不上來,他就用慈祥的眼神微笑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把語言積累與學生自己經歷的生活積累、感受積累結合起來,以后寫的文章就有品味,有思想了。
六、總結
隨文練筆伴隨著閱讀教學進程,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形式又多樣而進行讀寫結合的一種寫作訓練方式。教師充分利用這一“短而快”的平臺,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落實隨文練筆的有效性,為“加強平時練筆指導”的習作教學煥發出光彩。
參考文獻:
[1]蘇幼平.隨文練筆,構建小學語文“語用”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42.
[2]李素娜.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設計與實施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8.
[3]王玉玲.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9(5):36-37.
[4]陳正.課文是習作的好范例:淺談課文習作示范點的提煉與運用[J].浙江教育科學,2018(6):60-63.
作者簡介:官繼華(1970.9—),男,漢族,福建南平人,大專,就職于光澤縣李坊中心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心理健康人文性教育。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