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英
摘 要:一直以來,語文教學對于培養兒童語文素養擁有重要價值。新課改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需要將培養兒童語文素養當作首要任務,在實際教學當中著重對兒童語文素養加以提高,這樣可以對語文課程日后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實際上,語文課就是語言的實踐課,語文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期間對兒童的語文素養進行有效提高,這樣可以促使兒童進行長遠發展。在對語文素養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對語言實踐當中提高兒童語文素養的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給實際教學提供相應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言語實踐;語文素養
現階段,新課標已經指出,語文是一門擁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是兒童日后進行學習、生活以及工作的重要基礎。因為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初始階段以及基礎階段,所以小學生具備的語文素養應當是可操作的、是具體的,應當是小學生通過語言實踐漸漸養成的,把語言的運用能力當作核心,將語文知識、能力、積累以及學習方法進行有效融合。所以語文教師應當對兒童的實踐能力以及語文素養進行著重培養。而對兒童實踐能力以及語文素養加以培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語言實踐。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需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并且對語文素養具體培養方法加以分析以及探究,這樣才可對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具體要求進行落實。
一、關于語文素養的概述
(一)語文素養的具體內涵
如今,新課標已經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需要面向所有學生,并且促使學生具備相應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課程需要對兒童愛國之情進行培育,指導學生對祖國文字進行正確理解以及運用,對其語言積累進行豐富,培養其語感,并且對其思維進行有效發展,促使其逐漸養成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等能力。同時,語文教師還需著重對學生審美情趣以及品德修養進行提高,促使其漸漸形成良好的個性以及健全人格,進而促使其進行全面發展。而且,新課標指出,小學生應當具備的語文素養具體內涵是豐富的,也是深刻的,其不僅局限在語文知識以及語文能力這兩方面。盡管語文素養是綜合性的概念,然而并非是無所不容的巨大容器,其屬于語文范疇之內的一種素養,主要通過語文學習獲得。而且這種素養當中各個要素間是相互關聯的,具有既深刻又豐富的內涵。
(二)語文素養的具體構成
按照小學生具備的語文素養的具體內涵,可將兒童語文素養分成五個方面。第一,語文方面基礎知識,這是小學生形成以及發展語文素養的重要基礎。通常來說,語文知識指的就是語言學、語用學、文章學、文藝學以及文學方面知識。同時,文化常識還和上述知識存在交集,甚至還起到潛移默化以及統領作用。對于兒童語文素養來說,語文知識需要包含漢字拼音、文學、修辭、篇章、語法以及詞匯方面知識。第二,一定的字詞句的積累,這是形成兒童素養的一個要素。一般來說,語言積累可以分成課內語言以及課外語言的積累。其中,課內語言的積累是指通過教材當中的課文學習,對語言進行積累,對一些常用字以及詞匯進行掌握,對經典文章以及詩文進行背誦。而課外的語言積累是指通過進行課外閱讀對語文知識進行積累。第三,基本的語文能力,主要是指聽說讀寫這些方面的能力,這是兒童進行交際期間必備的一種能力,同時也是其日后學習的重要基礎。第四,良好學習方法以及習慣,這是兒童語文素養養成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在兒童語文素養具體形成期間,兒童通過合作以及自主探究對知識及能力進行獲取,這樣更容易被兒童掌握,并且將這些知識內化成相應的語文素養。此時,要求兒童對相應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掌握。例如,勤查字典以及其他工具書、書寫整潔、認真聽講、敢于質疑、善于思考以及勇于創新的這些習慣。第五,一定的語文情意。一般來說,語文情意含有熱愛祖國的情感、審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格、思想修養、品行以及心理素質這些方面。通過語文教學對兒童的語文情意加以培養,可以促使其進行全面發展。
二、語言實踐當中提高兒童語文素養的策略
(一)通過多形式閱讀提高兒童閱讀能力
教師在引入課題,并且對課文具體寫作順序理順之后,可讓兒童帶著上一節課沒有解決的一些問題對課文進行默讀,并且把相應的句子畫出來,在空白處進行批注,這樣可以落實語文課標中對學生默讀能力培養的要求。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默讀屬于一種重要手段,同時也是語文教師對兒童素養進行培養的一種主要方法。通過批注可以引導兒童逐漸養成讀書動筆這一良好習慣。而這一做法能夠對兒童學習興趣進行激發,著重培養其自學習慣,讓兒童掌握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的具體方法,并為其創設合作、開放、自主以及自由的課堂環境。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兒童對文本語言加以品讀感悟,采用引讀、分角色朗讀、師生對讀等多種形式,促使學生在閱讀當中進行思考,在閱讀當中進行感悟,并且在閱讀當中學會學習。這樣除了可以引導兒童對作者思想進行深入體會之外,還能讓兒童對文章當中的人物心理以及人物特征加以有效感受,進而促使其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陶罐和鐵罐》一文的教學中,教師便可讓兒童分角色進行朗讀,這樣一來可以加深兒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感受陶罐與鐵罐的特點,進而讓兒童了解到:每個人都擁有自身長處以及短處,人們應當善于發現他人長處,并且正視自身短處,做到相互尊重以及和睦相處。
(二)緊抓關鍵詞句提高兒童感悟能力
教師若想讓兒童對文本內容進行真正理解,就需要讓兒童不斷對文章語言進行品讀,緊抓其中的關鍵語句,進而促使兒童的感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促使其走進人物的內心深處,對文本內涵加以感受。例如,在教學《父親的菜園》這篇課文時,如果教師要讓兒童對父親的努力加以體會就需要引導兒童對父親的做法進行解讀。同時,讓兒童對句子進行反復品讀,并且結合文章走入父親內心深處,對父親那樣的勤勞以及執著品質進行體會。如對于課文當中的關鍵句子“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干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教師帶領兒童進行重點解讀,讓兒童體會到,父親不僅僅對這片土地十分了解,而且還十分熱愛,作者在文章當中用了“拼了命”與“難為”,道出了父親這片菜地的荒涼以及貧瘠,而父親正是為了長遠打算才將豌豆翻入土中,以此來育肥土地。兒童在讀“父親育肥土地的做法”期間,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閱讀,通過品味語言來對人物內心加以感受,進而對文章內涵以及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進行理解。這樣一來,兒童通過對文中的重點詞語以及句子進行品讀,可以對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感受,進而促使其語文素養得到有效提高。
(三)借助文章補白提高兒童想象能力
實際上,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文當中存在很多作者留白,語文教師可對這些留白加以利用,進而對兒童思維進行有效訓練,加深其對文本內容的具體理解,促使其想象力得到有效提高。人們常說,要將書讀厚,也要將書讀薄。在這之中,要將書讀厚是指要在讀書這一基礎之上得到一些收獲。其實,文章補白屬于一種將書讀厚的有效方法。例如,《慈母情深》一課的教學中,在引導閱讀“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時,文中的省略號部分省略了作者拿到母親給的錢后去買罐頭的過程,這時,教師應當適時引導,讓學生進行補白訓練,想象作者跑出去之后的動作心理,進行擴充想象,安排說和寫的訓練,要重點結合當時作者由原來想書想得失魂落魄到看到母親辛苦工作而慚愧自責的心理感受的變化來寫。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心理變化,同時還能對兒童思維能力進行有效提升。在閱讀教學中采用這種補白想象訓練對兒童而言十分重要,是促使其閱讀思維能力有效提高的重要手段。
(四)滲透寫作方法提高兒童表達能力
兒童進行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對語言加以運用,實現學以致用。因此,對于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教師除了要對語文課程具有的人文性這一特征進行體現之外,同時還要對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這一特征加以體現。在教學之初,教師需引導兒童明確文章的寫作順序,概括出作者的具體寫作思路。這樣除了能夠幫助兒童對文章內容進行清晰把握之外,同時還能讓兒童對相應的寫作方法進行學習,由文章主體框架著手,對作者的寫作布局加以了解。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需對寫作訓練進行強化。例如,人物內心、人物形象、環境以及動詞方面的描寫,這些都可以對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行突出,這樣可以體現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所以,語文教師應當對寫作方法進行有效滲透,這樣可以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其日后學習、生活以及工作奠定相應基礎。
綜上可知,語文教學對于培養兒童語文素養有著重要價值,而語言能力屬于綜合能力,兒童形成語言能力需要經歷大量練習,對不同語言方面實踐策略加以運用,進而對語言進行深入理解以及綜合應用。所以,教師需通過多形式閱讀提高兒童閱讀能力,緊抓關鍵詞句提高兒童感悟能力,借助文章補白提高兒童想象能力,同時通過滲透相應寫作方法來提高兒童表達能力,進而對兒童語文素養進行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劉衛求.淺談語文核心素養下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J].教育現代化,2018,5(26):364-365.
[2]王曉春.論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學生言語品質的培養[J].教育視界,2018(10):35-40.
[3]楊金林.遵循邏輯 厘清本質 把準機制:語文核心素養解讀三題[J].江蘇教育,2018(17):56-57.
[4]張慧君,向曉鳴.春意不待人 且行且收獲:在基礎課程中培養小學生語言素養的路徑淺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8(1):5-6.
[5]諸定國.基于兒童立場的言語實踐:于永正老師閱讀教學實踐對語文教學專業性的啟發[J].教育視界,2017(14):71-7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