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定武
摘 要:計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把數學科目的整個教學過程比作高樓大廈的建設過程,那么計算教學就是這座大廈的根基建設。只有地基牢固了,數學這座大廈才能屹立不倒。只有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升了,學生才能構建更加系統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提升學生計算的準確性以及計算速度,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計算能力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從10以內的加減,到20以內的加減,到100以內的加減,到萬以內的加減,再到一位數的乘除、多位數的乘除、混合運算,以及小數和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由此可見,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傳統的計算教學中,教師一般是進行示范教學,然后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練習。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計算法則的探索過程,要引導學生在全面理解算法的基礎上提高一定的計算能力。
一、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法則,掌握計算規律
無論是萬以內的加減,還是一位數、多位數或者小數、分數的乘除法,又或是加減混合運算,都是遵循一定的計算法則的,學生只有在掌握了基本運算法則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展開數學計算。新課標中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不妨引導學生經歷計算法則的探索過程,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例如“分數混合運算”,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小數混合運算和分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復習整數、小數混合運算的算理上展開類比、遷移。如教師可以出示若干道關于整數、小數混合運算的題目,讓學生展開練習。然后教師再出示若干道分數混合運算的題目,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將“先乘除后加減,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去括號變號”等計算法則運用其中。學生的腦海中理清了計算順序和計算法則,那么他們計算的準確性就會得到提升。而且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還復習了舊知識,如此學生的腦海中就能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網絡。
二、加強口算訓練,提升學生的計算速度
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如果他們的口算能力能夠再上一個臺階,那么他們的計算速度也能再上一個臺階。試想,百分數應用過程中,學生列出了120×90%的數學算式,有學生列出筆算乘法豎式:120×0.9,然后通過筆算得到108,而有學生直接通過口算得到108,那么從概率上講,肯定是口算的計算速度要快于筆算。因此教師要在計算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口算訓練。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口算競賽。假設一個小組內有四個學生,那么就是學生1出示一道口算題目,學生2馬上說出答案,緊接著學生2馬上出示一道口算題目,學生3再說出答案,直到學生4回答出學生1的答案,用時最短且正確率最高的小組獲勝,教師要進行實質性獎勵。小組競賽模式下,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學生會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因而每一個學生的口算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發展。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口算的意識和習慣。日常的計算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夠用口算得出答案,那么就盡量不要筆算。而且為了保證計算的準確性,學生可以先進行口算,然后再筆算驗證,如此既增強了學生計算的信心,又提升了學生的口算能力和計算準確性。
三、重視錯題的分析,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數學計算過程中,盡管學生會進行認真的計算和檢驗,但是仍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小錯誤,有思維定勢的原因,有審題不清的原因,還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新課標背景下,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將計算中的錯誤當作一項學習資源,讓學生從錯誤中分析原因,汲取經驗教訓,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讓學生將自己做錯的題目總結出來,并分析出錯的原因,提出一定的改進策略。比如部分學生會把加減符號看錯,加法算成減法,減法算成加法,或者有部分學生會將分數的分子分母看錯,有些學生會總結成粗心。其實根本原因不是粗心,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計算的第一步就是審題,每一個數字、每一個計算符號,學生都要清清楚楚,這是正確計算的根本保證。因此,諸如此類錯誤的改進策略就是認真審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相檢查。同伴之間的監督和鼓勵同樣能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計算能力才能發現對方的錯誤,學生為了避免被同伴發現錯誤,就要保證自己計算的準確性。因此小組學生之間的互相檢查,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糾錯意識和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計算的準確性。
總而言之,計算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學的始末。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法則,要加強對學生的口算訓練,要引導學生對錯題展開分析總結,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周代萬.淺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策略[J].知識文庫,2018(23).
[2]劉斐.中高段學生簡便計算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華少年,2019(5).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