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小學數學課堂出現的現象有:學生看到枯燥的數學符號就頭疼,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教師看到這種狀況,沒心情教學,教學質量不高;課堂上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不足,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使課堂的活躍度幾乎為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活躍課堂的同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迫切需要的。因此,結合課堂現狀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思維的有效培養。
關鍵詞:創新思維;小學數學教學;有效培養
把握好課堂教學,能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傳統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在現代教學中,教師開始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要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于學生和數學教師而言都是一種挑戰。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打開學生好奇之門,讓學生間合作交流,深化數學知識結構,拓展課外的自主學習對于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創新有重大意義。
一、打開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之門,這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前提
相對于其他科目而言,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而在數學課堂中,則呈現出一種死氣沉沉的狀態,那如何才能激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維創新的動力呢?這和教師課前導入和課中趣味性引導密切相關。課前導入是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的重要環節,導入成功,學生在整堂課中的學習興致高,效率就高,導入不成功,學生學習枯燥無味,百無聊賴,自然思維受限,思維遲緩,所以,課前導入是很重要的。教師必須在備課時認真思考如何導入新課,如何讓學生的思緒迅速進入課堂學習。在課中,教師也要注意時刻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將學生的興趣點與授課內容結合在一起,如將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和演員帶入數學教學中,這也是小學生比較喜歡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培養思考問題時結合實際生活的意識,產生解決問題的動力,進而學會變通,變換思考模式,這是學生產生創新思維的前提。
二、以小組合作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幫助小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發現小組成員的優點,使學生間思維實現碰撞,盤活學生的思維
課堂要達到高效的狀態,學生與學生之間必須要有溝通、有交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發現學習上的不足和同學的優點,才能總結問題,更加深入地理解問題;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遇到一些棘手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分小組,讓學生一起討論,在小組討論中學生思維各有不同,思維方式受到來自同學的質疑或者贊同,自然激發學生探究思維的漏洞和不足,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所以,小組討論這種交流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自己思維的基礎上結合別人的想法,找到更優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樂于思考,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
三、強化逆向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全面性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容易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習慣于正向思維,其實從逆向思維考慮問題可以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逆向思維與正向思維相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從逆向思考問題,反過來思考問題,這樣學生明白思考問題不一定是正向的,可以從問題的對立面進行思考,培養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如在解決一些應用題的時候,學生習慣于運用“比誰多用加法”“比誰少用減法”的錯誤思維,導致在解決應用題時出現錯誤,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針對其中一道應用題進行變式,讓學生真正明白哪些情況下用正向思維比較簡單,哪些情況下用逆向思維比較簡單,使學生的思維發展更全面。
四、數形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較為抽象,有些問題學生不易理解,為了讓學生盡快理解問題,教師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使數學問題更加形象具體地呈現出來,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題意,拓寬學生思維的深度。比如,在解決行程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理解不了題意,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此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將已經條件和未知條件以圖形的方式畫出來,這樣題目的已知和未知條件在圖形上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學生便于理解,可以理順題意,并且拓寬了學生思維的深度,能夠正確解題。
創新思維是新時代學生必須掌握的思維方式,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數學教師必須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本文對此進行粗淺的研究,希望可以為一線教師提供些許啟發,以期能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陳曉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
作者簡介:張恩,男,本科數學與應用數學,就職于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西關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數學教育。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