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生
摘 要:轉變一個學困生比培養一個優生要難上十倍百倍,用愛心和耐心喚起學困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樹立自信心與班級同進。
關鍵詞:學困生;愛心;喚起;自信心
古人云:“天下之大,千品萬英,六行八道,各有所長,豈能千人一技乎?”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學生,來自各個家庭,每個人的遺傳基因不同,因而先天稟賦也不同;各人生活的具體環境千差萬別,后天的影響各異,各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質的發展傾向水平都表現出差異。因此在教學中,好的學生在掌握知識時一點即破,有的則反復教誨仍不解其意;有的懶惰成性不努力,并不太在乎對所學知識到底掌握了多少,得過且過,知識缺漏越積越多。因而對老師講課想聽也聽不懂,習題不會做,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就產生厭學情緒,最終成了班級的學困生。認識這一生理和心理現象,對于老師實施素質教育,特別是讓學困生也能體驗成功的歡樂,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那么,在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如何用愛心和耐心喚起學困生的學習熱情呢?
一、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了解學生,摸清他們的個性差異,盡量挖掘學困生的潛力與興趣愛好,是喚起學困生學習熱情的基本條件。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手段來摸清學困生情況:通過觀察學困生在校園中的日常表現增進對他們的了解;主動找學困生談心,了解學困生內心真實的想法;進行家訪,和他們的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困生的家庭情況以及他在家中的表現。通過對學困生的正面觀察和側面了解并摸清學困生的心態及家庭環境等主客觀因素,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對癥下藥。
二、用愛心和耐心喚起學困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數學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又趣味無窮的學科,但在沒入門之前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學困生學不進去,產生了厭學。怎樣才能把厭學轉變為要學、好學呢?學困生也是一個有豐富的思想感情和獨立個性的人,老師要尊重他們的自尊心,以情感化,熏陶感染。在平時注意多關心愛護他們,與他們交朋友,批評決不用挖苦的語言,因人而異,注意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師生關系直接制約學生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認知活動,當學生喜歡某位老師時,他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這位老師所教學科的學習中,發揮最大的潛力。教學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關心愛護學困生,喚起學困生學習的熱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三、發現并利用學困生的閃光點,培養學困生學習自信心
多數學困生紀律松散,學習成績低劣。但他們很可能在音、體、美及交際等方面有興趣及特長。我就積極鼓勵他們參加各自喜愛的活動,施展自己的才能。比如我班有一位同學,個子較大,自律不嚴,活潑好動,不愛學習,愛欺負其他同學,但他酷愛體育活動。于是我就挑選并指導他參加校運動會,并取得了兩項冠軍。以后他便常自覺找我談心,我把班級衛生交給他負責管理,班級衛生在學校評比中總是第一。后來他對我所教的數學也產生了興趣,從學困生變成了班級里中上的學生。
四、激勵學困生參與學習,培養學困生參與感和成就感
課堂上,專心聽講是學好數學知識的前提。教學時發現學困生分神就及時提醒他們,講到要點時,問問他們聽懂了沒有,這樣他們會很高興,認為老師重視他們。同時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鼓勵他們回答或板演,使他們有表現的機會,能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困生相信自己在老師的指導下與同學的幫助下能學好數學,樹立自信心,樂于接受老師的教導。
同時還應注意新課教學時新舊知識的聯結點,精心設計練習題,為學困生學習新知識架橋搭梯,使他們感到有能力學好數學,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參與感和成就感。
在鞏固知識階段,先關心學困生作業,盡量爭取面批,發現作業中有知識缺漏及時補上,錯題及時糾正。
五、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對學困生要熱情,并適時適度地給予關懷,既要防止有些學困生因得到老師的關愛沾沾自喜,又要避免那些性格或能力稍弱的學困生產生自卑感。教師應與學困生交朋友,取得他們的尊敬、信任和喜歡,做好正面引導工作。
學困生哪怕考試成績再差,也都將走向未來,都將居于新經濟發展的核心地位。老師不妨耐心聽完孩子們那些不夠流暢,甚至答非所問的話,不去打斷他們。學困生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老師特別關注的地方。他們的錯誤,老師要以尊敬、理解、信任和鼓勵的態度去感化、誘導,給他們自我修正的時間、自我進步的主動性。老師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學困生,用不同的目標去要求學困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學困生,做到“眼中無學困生,心中有學困生”,把學困生的特殊性放在心上,在言語行為上都要更表現出熱情和厚愛。
六、幫助學困生確立目標,促進進步
一般學困生不能按要求去做,完成不了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有望達到的目標。難易程度要符合他們的實際,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及時檢查他們對目標的落實情況,做出適時適度評價,強化其學習動力。
總之,對于班上的學困生,要多給予關心幫助,不僅要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授學習方法,使他們和班上的學生一樣,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將它們變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讓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樹立與班級同進的信心。這樣才不會耽誤學困生求知做人和謀生。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