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一、研究概述
(一)背景及意義
學生社團是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完善的重要陣地。開展學生社團活動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有效手段,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青少年宮的學生社團作為青少年宮多種教育形式之一,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以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為例,截至目前共有學生社團56個,分為專業性社團、綜合性社團和群眾性社團三類,群眾性社團占學生社團總數的21.4%。近三年來學生社團僅增加1個,發展相對緩慢。
由中國知網上的搜索結果可知,沒有關于“群眾性學生社團”的相關研究,關于“群眾性社團”的相關研究僅有11篇,關于“青少年宮等校外社團”的相關研究也僅有7篇。
作為群眾性學生社團的杭州市少先隊愛鳥俱樂部(以下簡稱“愛鳥俱樂部”)成立于2005年,由團體會員組成(以學校為單位),現有會員學校25所,會員近兩萬人。愛鳥俱樂部成立13年間,從最初的構想發展成擁有2萬余名會員的一個組織,它形成了區別于一般興趣培訓類社團的顯著特點,如團體會員制、少先隊特色、普及化兼顧專業化等。2017年愛鳥俱樂部新增會員學校2所,2018年愛鳥俱樂部收到2所學校的書面申請材料,3所學校提出了加入意向。隨著社團的不斷發展壯大,社團管理也急需與時俱進,因此研究其管理策略已經迫在眉睫。
(二)概念界定
群眾性學生社團是學生社團的一種類型,是以興趣愛好為紐帶,以自愿參加為原則,以社會、大自然為活動空間,按社團章程開展活動的群眾性學生組織。群眾性學生社團的活動形式多樣,涉及內容廣泛,包括考察探究、創意制作、社會服務等,并經常依托學校、社區、杭州市第二課堂基地、政府機構等平臺開展活動。
杭州市少先隊愛鳥俱樂部的社團成員由熱愛大自然,重視生態文明教育的學校集體組成,主要面向小學一至六年級的學生開展活動。
(三)研究目標
1.完善愛鳥俱樂部運作模式,提高社團活動成效,進一步培養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規范愛鳥俱樂部管理的過程與方法,提升輔導員專業素養,帶動社團會員學校均衡發展。
(四)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2018年1月-2月):文獻查閱,理論學習,制訂計劃,確定研究方向及具體內容。
2.組織實施(2018年3月-10月):整理、分析社團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資料,圍繞實際管理工作需求,修訂愛鳥俱樂部章程,完善愛鳥俱樂部會員學校建設標準及考核細則,并召開社團委員會會議,組織社團會員學校輔導員交流會及學生座談會,廣泛征集多方意見和建議,提煉群眾性學生社團管理策略的核心要素。
3.整合成果(2018年11月-12月):整理課題資料,形成結題報告。
二、研究實施與成效
(一)準確把握社團建設的目標,修訂社團章程
1.增強社團總則的時代性。黨的十九大明確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做出新的全面部署。愛鳥俱樂部作為學生社團,牢牢把握“愛鳥護鳥”這一主題,積極開展符合青少年特點的生態文明教育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認識、了解杭州的鳥類,增強愛鳥護鳥、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進一步關注杭州的生態環境,為“推進美麗杭州、打造生態文明之都”助力。
2.體現社團組織的先進性。愛鳥俱樂部是具有少先隊特色的群眾性學生社團,積極發揮少先隊組織的先進作用,落實少先隊工作的先進要求,引導少先隊員學習先進榜樣。在社團章程中增加“隊旗、紅領巾、隊禮、呼號的規范使用要求”,推動以實踐為主體的社團活動,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能力的先進教育理念融入社團建設要求。同時,通過組織開展“愛鳥俱樂部的故事”系列宣傳展、愛鳥小使者評選、愛鳥宣講團進校園等活動,將愛鳥俱樂部鮮活的先進事例進行廣泛宣傳,引導廣大青少年加入愛鳥護鳥的行列,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意識。
3.完善社團管理的領導機制。組建“三結合”的社團領導機構,成立由社團會員學校骨干輔導員、政府職能部門老師、專業機構專家組成的社團委員會。社團委員會委員職責分明,分工明確,協作完成社團組織管理、計劃擬定及活動實施等工作,有效推進社團的穩步發展。在社團管理中積極發揮青少年的主體作用,成立學生自我管理機構——愛鳥俱樂部學生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從杭州市愛鳥小使者中選拔產生,把社團建設和學生需求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社團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面。
(二)創新社團運作新模式,進一步提升群眾性學生社團的管理實效
1.會員學校活動創新。一是不同主題,輪流承辦。愛鳥俱樂部每季度召開社團輔導員交流會,每期設定不同主題,由會員學校輪流承辦,促使各會員學校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二是不同輔導員,大顯身手。各會員學校的輔導員任教語文、美術、科學等不同學科,輔導員圍繞學校特點,積極發揮自身學科優勢,策劃學校愛鳥社團活動,并形成了社團活動資源包,為各會員學校開展活動提供有效借鑒。三是不同場地,各有特色。各會員學校不僅在校園內開展愛鳥活動,還組織學生走進開放性的景區、公園,如植物園、西溪濕地等,開展實踐體驗活動;組織學生到社區、街道,開展調查訪問,做好愛鳥宣傳活動;組織學生走進博物館,學習鳥類基礎知識,開闊活動視野。
2.體驗活動過程創新。一是活動導入有方法。愛鳥俱樂部組織開展青少年觀鳥體驗活動,運用探、繪、講、聽四種方式導入,引導青少年走入大自然中親身體驗,去發現、觀察、欣賞自然狀態下的鳥兒。二是活動實施有廣度。將觀鳥體驗活動與科普、繪畫、音樂、語言表達、考察探究等內容相融合,集趣味性、科學性、實踐性于一體,讓青少年在實踐體驗中收獲知識。三是活動評價有特色。“雛鷹爭章”活動是少先隊組織的一項重要激勵評價措施,愛鳥俱樂部將觀鳥體驗活動與爭章活動相結合,青少年在參與實踐體驗活動的同時,完成自主學習、實踐體驗、知識認定等3項要求,即可獲得愛鳥興趣章。此項活動可以有效評價參與者的鳥類知識掌握情況,激勵更多的青少年參與社團活動。
3.社團會員自主創新。愛鳥俱樂部注重分層教育,根據青少年的年齡特點開展主題活動,讓每個學生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對一、二年級學生提倡“自我設計”,開展創意千紙鶴大賽;對三至五年級學生倡導“自我欣賞”,組織觀鳥體驗活動;對四至六年級推動“自我探究”,參與杭州市青少年自然科學知識挑戰賽。愛鳥俱樂部不僅順應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還鼓勵會員學校自主創新,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形成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局面。例如:杭州市文溪小學毗鄰西溪濕地,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多樣的生態自然條件,將綜合實踐活動與愛鳥護鳥活動緊密結合;杭州市南肖埠小學、杭州春芽實驗小學圍繞“愛鳥護鳥”進行STEM課程研發,將活動全面融入科學課教學活動中;杭州市長壽橋小學、杭州市行知小學積極開發愛鳥社團活動課程,提高學校愛鳥活動成效,社團發展形成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校外內聯動平臺,有效促進群眾性學生社團的良性發展
1.拓展專業師資隊伍。積極發揮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平臺高、接觸廣、資源豐富等優勢,整合校外專業力量,構建完成“學校輔導員+校外專業輔導員”的師資結構,為愛鳥俱樂部全方位、系統性開展愛鳥護鳥活動奠定基礎。每所會員學校均配備一名社團輔導員,由學校大隊輔導員、科學教師擔任,負責組織開展學校愛鳥護鳥活動,并做好學校與愛鳥俱樂部的組織及協調工作。同時,愛鳥俱樂部依托浙江自然博物館、浙江野鳥會、杭州市鳥類與生態研究會等專業機構,為每所會員學校配備一名校外專業輔導員,并對校外專業輔導員隊伍管理做到“三有”:有聘書、有培訓、有評比。校外專業輔導員對學校愛鳥活動做定期指導,有效補齊中小學教師缺乏針對野外觀鳥技能專門訓練的短板,保障學校愛鳥護鳥活動的科學、有序開展,滿足學生的專業發展需求。
2.設計社團活動課程。愛鳥俱樂部設計“杭州常見鳥類”“校園觀鳥實踐”“鳥類鳴叫”“校園自然筆記”等四大主題課程,明確課程的目標、內容、過程、評價等要素,開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自然觀察、互動游戲、自然筆記等活動,并采取自我評價與小隊互評、個別評價與集體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總結評價相結合方式,使會員學校明確活動方向,進一步提高群眾性學生社團活動的普及面。
3.加強社團組織建設。一是搭建校內外專業發展平臺。組織學校輔導員參與全國中小學教師生態文明教育專題活動培訓班、全國自然教育骨干人員培訓班的學習,聆聽李振基老師《心的回歸 自然教育觀》的線上講座,赴南京、深圳等地考察交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模式,使學校輔導員拓展工作思路,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專業素養。聯合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浙江自然博物館等單位組織開展適合小學生參與的專業比賽,例如杭州市小學生觀鳥賽、杭州市青少年自然科學知識挑戰賽等,引導學生組隊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對于自然科學的興趣,提高他們獲取、整理、分析及使用信息的能力。二是提升會員學校的社會影響力。經愛鳥俱樂部推薦,杭州市長壽橋小學、杭州市行知小學、杭州市半山實驗小學的活動刊登在《十萬個為什么》雜志上,隨著愛鳥活動深入開展,杭州市長壽橋小學愛鳥社團被評為下城區精品社團,杭州市半山實驗小學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基地學校。
三、研究結論
(一)遵循責任定位,明確社團建設方向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6〕4號)文件中提出:“積極促進校外活動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各類校外活動場所要加強與學校的聯系,積極主動地為學生參加校外活動提供周到優質的服務。”青少年宮作為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之一,要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廣泛整合社會多方資源,搭建良好的平臺,主動與學校牽手,為青少年的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作為青少年宮群眾性學生社團的愛鳥俱樂部,可以作為連接校內外教育的紐帶,每年設計開發與學校整體教育評價有機結合的活動項目,開展參與式、體驗式、互動式的社團活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活動載體,并通過培訓、講座、觀摩等方式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使校外活動與學校教育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二)整合各方資源,形成校內外合力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內部建設有據可依。愛鳥俱樂部實行團體會員制,對所屬會員學校的組織建設、陣地建設、隊伍建設、活動建設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二是開發共享平臺,團隊交流有例可援。愛鳥俱樂部引導各會員學校做好資源共享、活動分享、校際互動,力求達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和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調動社會資源,專業發展有“跡”可循。愛鳥俱樂部主動與生態文明教育相關的職能部門聯系,聯合開展適合青少年年齡特點的宣傳教育活動。各會員學校依托愛鳥俱樂部的力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愛鳥護鳥宣傳教育活動,有效解決了學生“周末培訓忙,沒有時間參與活動”的問題,使校內、外活動資源共享,提升社團活動的實效。
(三)發揮少先隊優勢,提升社團活動實效
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聯合下發的《少先隊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進少先隊工作改革創新,增強少先隊的思想性、先進性、自主性、實踐性,增強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更好地服務少年兒童快樂生活、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愛鳥俱樂部以少先隊“四性”為基本準則,運用形象化、情感化、榜樣化、行動化的方式,將生態文明教育落細、落實。在活動目標設定上,讓少先隊員有明確的目標和自覺積極的態度,能夠在輔導員老師的啟發、指導下獨立探索知識;在活動內容設計上,從少先隊員的年齡特點考慮,積極調動隊員的積極性,使隊員在自主學習中了解鳥類科學知識,拓展實踐探究能力;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引導少先隊員樹立主人翁意識,參與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更好地發揮少先隊組織的育人功能。
四、問題與思考
在研究中發現,在愛鳥俱樂部管理過程中信息化技術使用有待提高。目前僅有會員學校輔導員微信群和QQ群作為活動、會議的通知和日常聯系,社團活動花絮和優秀作品的呈現形式比較單一,社團沒有建立信息管理平臺。對于擁有近2萬人的群眾性學生社團,如何利用網絡提高社團管理的效率,如何運用線上展示形式擴大社團宣傳,如何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活動提高參與面,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陳國強,石奕龍.簡明文化人類學詞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08.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張春玲.義務教育新常態下校內外教育銜接研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8(5).
[4]徐純赤.項目管理在校外學生社團活動中的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8(8).
[5]姜露萍.少先隊員自主性活動實踐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5(30).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