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 要:對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構成要素的研究,是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要求,在落實核心素養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從國內外研究者對數學素養的基礎認識著手,然后進一步分析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構成要素
一、數學人文
關于數學人文這一核心素養,其重點在于學生是否是自愿學習數學的;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否能夠保持;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是否能夠面對;在學習過程中是否能夠發現數學知識的內在美等問題。如果想提高學生的數學人文素養,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運用情境式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現數學的內在美,并且能夠自愿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例如,在學習“面積單位”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故事情境:巴依老爺想得到阿凡提家的院子,所以和阿凡提商議并且簽署了一份地契:“以10元錢的價格,把自家院子的50米賣給巴依老爺。即日上交,永不反悔。”但是到了第二天,阿凡提拿到地契約定的10元錢后,就大笑起來,而巴依老爺這時候才知道地契中的“陷阱”。“同學們,大家能看出問題出在哪里嗎?”教師通過故事情境引入教學,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就集中在教師的講解之中了,并且對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以及探索,直至思考明白。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自然就會有所提高,并且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慢慢發現數學中隱藏的趣味。
二、數學思想及意識
數學思想主要是在學生自愿學習的基礎之上形成的,教師用數學思想去指導學生,以此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以及思維品質。讓學生能夠通過科學推理,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轉化成自己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或者能夠借助數學模型去解答抽象化的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掌握運用數學思想解答數學問題的能力,學會并且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達到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目的。與數學思想類似的還有數學意識,而數學意識關注的是學生能否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問題可以舉一反三,把數學問題和數學知識能夠真正地聯系起來。當落實到數學課堂中的時候,教師要去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中去,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掌握并且提高自己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在學習“條形統計圖”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觀察自己家的電費表,并將觀察到的數據制作成表格,然后計算出每個月的平均電費。再回歸課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探究,對家中的月平均電費進行對比分析,比較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數學意識進行轉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很顯然有利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三、應探索教學策略
由于國內外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研究的層面不同,所以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策略影響也有所不同。同時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也是不同的。教學不是以讓學生會做某道題為目的,而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奧妙,并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電子產品的不斷出現,多媒體教學也逐漸受到重視,所以教師的數學教學模式也就有了一定的變化,教師需要把多媒體的作用發揮出來,以此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時刻進行界定以及反思。
四、編制地域性的數學測試題
不同地區的小學數學教材版本也都有所不同。而且不同教材的難度也有所不同,難度的確定是依據該地區學生的數量和學生的知識水平而定的。就目前的教育教學和考試試題來看,不同地區甚至是不同學校的考試題也是有所不同的。
根據個別地方的教育局和地區教育部門的調查統計,很多小學數學的考試題都存在一定的缺點,有的甚至不符合當地的教學實際。所以,一套完整的數學考試題并不是檢測學生是否認真學習數學的主要依據,其主要依據是要看學生是否具備了一定的數學思想,對于問題和所學知識能否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數學素養的組成,并非簡單地判斷“對”或“錯”,其最主要的在于分析出現的“利”與“弊”。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應當準確認識到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對于學生成長所起到的促進作用,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如果過分地強調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性,那么就會忽略學生在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非核心素養的要素,而所謂的非核心素養對于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又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研究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的時候,教師就應該注重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麗萍.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研究[J].成才之路,2017(2):28.
[2]范鋒紅.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分析[J].教育(文摘版),2016(8):137.
[3]劉曉萍,陳六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6(4):42-45.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