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艷
摘 要:仿寫是一種有利于小學生養成良好習作習慣的方法。仿寫是三年級學生寫作的起步,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基石。仿寫能夠降低學生習作的難度,讓學生由讀發展到寫,由不會寫到會寫,幫助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成功地搭起一座橋梁,順利地完成書本到生活的過渡。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有利于學生的寫作水平逐步提高。
關鍵詞:仿寫;三年級;習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的習作明確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的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達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三年級的作文是學生作文的起步階段,這一時期的作文教學是整個作文教學的關鍵階段。
著名作家葉文玲在《我的“長生果”》中這樣寫道:“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作?!笨梢姡魑氖菑哪7麻_始的,而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仿寫是十分必要的。何謂仿?仿是指在寫作形式上、思路上、語言組織或表達方式上有相仿之處,而具體要表達的語言和詞語等方面還需學生自己思考。那么,如何合理有效地在學文中開展仿寫,讓三年級學生在表達上更有條理呢?筆者在實際教學中作出了一些嘗試。
一、仿句子,讓花苞雛形
段是篇的基礎,句子則是段的基礎,把句子寫好是寫好文章的基本條件。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做教學中的發現者和引導者,從教材中發現可以提供給學生訓練的句式,創設良好的情境,給學生提供更多想象的平臺,學生將會樂此不疲地愛上仿寫。
在學習課文的教學中,筆者不僅指導學生圈一圈好詞,畫一畫好句,還經常結合課堂小練筆環節,讓學生進行仿寫句子的練習。進行練習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反復誦讀例句,在讀中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關鍵詞在句子中所表達的意思,體會句子的表達方式,然后再進行仿寫句子。
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趙州橋》一課中,文中有這樣的句式:“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了一樣?!惫P者讓學生進行仿寫,首先引導學生這是描寫趙州橋欄板上雕刻著的精美的圖案,用了“不但……而且……”“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進行描寫。學生根據這一特點,寫了自己平時觀察到的花園里的花兒開放的情景:“花園里的花兒不但顏色鮮艷,而且姿態各異。瞧!有的花兒才展開幾片花瓣兒,有的花兒花瓣兒已全都展開,還有的還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所有的花兒都是那么美!”這種結合學生實際,有梯度式的仿寫,不僅體現了學生的觀察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二、仿片段,讓花瓣微展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的段落結構是并列式的,這樣的文章便于學生模仿寫話。筆者讓他們模仿朗讀,加深理解,有選擇地仿寫。比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十一課《秋天的雨》,作者通過四個方面來寫秋天的雨。第一至四自然段的結構都是先寫秋天的雨,之后描寫周圍環境發生的變化。借助這樣的段落,我們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仿寫。在仿寫中有學生這樣寫道:“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它把紅色給了蘋果樹,紅紅的蘋果像一個個小燈籠,照啊照啊,照亮了秋天的果園。它把紫色給了葡萄,紫盈盈的葡萄像一顆顆小水晶,閃啊閃啊,帶來了秋天的豐收。火紅色是給高粱的,看,高粱像一把把燃燒的火炬。黃色是給果樹的,菠蘿、鴨梨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山林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淡黃的、鮮紅的、墨綠的……美麗的山林像一幅五彩的畫。”教學中讓學生每人寫一個段落,串在一起就成了一篇文章。
三、仿課文,讓花兒綻放
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有許多優秀的美文,特別是寫景的文章更是自成一派,別有韻味。
比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富饒的西沙群島》出現了“總分段式”和“并列段式”;《美麗的小興安嶺》則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來描寫小興安嶺四季的景色的;學完《美麗的小興安嶺》后,筆者引導學生參照課文的結構仿寫,寫一寫我們的家鄉衢州。有學生在《家鄉一角——南湖廣場》中這樣寫道:
我的家鄉衢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有數不清的風景名勝。有“圍棋仙地”爛柯山、陡峭的江郎山……不過,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南湖廣場了。
當萬紫千紅的春姑娘來臨時,南湖廣場上人山人海。一走進廣場,映入眼簾的都是人。當然,在陽光燦爛的時候,不少小朋友都拿著風箏,興高采烈地沖進廣場,放起了風箏,有蝴蝶樣的,有金魚樣的,有毛毛蟲樣的……各種各樣的風箏在天空中比高,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
夏哥哥在大家沒留意的時候,悄悄地來到了大伙兒身邊。他最喜歡用綠色裝扮大地了。他一來,樹木都換上了夏裝。人們在樹下乘涼,有的在津津有味地看書,有的大口大口地舔著冰棒,還有的靠著大樹進入了夢鄉……秋姐姐也不甘示弱,向人們展示秋天獨有的艷麗色彩。這時,南湖廣場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各種各樣的菊花爭奇斗艷,引來了許多勤勞的小蜜蜂和人們。大家都拿起相機,爭先恐后地拍起了照。
冬妹妹來了,一片片鵝毛般的雪花紛紛落下,南湖廣場成了白色的世界。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別提有多美了!
??!南湖廣場,你是孩子們的游戲天地,也是大人們的休閑樂園!我真喜歡你!
學生在一次次的練筆中,對文章的結構技法得到了鍛煉,寫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呂叔湘先生在《關于語文教學的兩點基本認識》一文中指出:“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模仿是引導學生走出作文迷宮的導航儀,當然,模仿并不是簡單機械的照搬,而是要掌握寫作技法,展示學生的個性。總之,筆者認為仿寫是三年級小學生寫作起始,相信只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李勇.找準仿寫點,進行有效仿寫[J].小學語文教學,2014(5).
編輯 李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