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蓮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啟蒙的一個重要階段,閱讀則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將文字的讀與寫融合,引導學生既能探索性地閱讀,又能在這個過程里提高寫作能力,讓二者相互促進,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形成縝密的思維方式。
關鍵詞:語文學習;思維方式;閱讀能力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理念的創新
在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探索更新新的教學方式,以更好地解放學生的思維空間,幫助學生建立起獨立的學習能力,擺脫傳統教學條件下對老師和家長的依賴。傳統教學條件下的弊端讓閱讀和寫作變成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教師生硬地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的好奇心。教師應該積極尋找適合該年齡段學生的教學方法,將課堂色彩化,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添加與學生在實踐中互動的部分,將讀寫教育融入進去,或是利用多媒體將聲色結合,加強學生的記憶,吸引學生注意力。
二、教師需要意識到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即使教育體制在不斷改革,但有一部分教師仍然墨守成規,沒有意識到教學中的弊端,教學方式較為死板,以趕進度為首要目的,沒有將時間平均在讀和寫中,從而導致學生在二者中的學習有偏向性。而有一部分教師則將讀與寫分割開,在課堂上僅僅注重教授寫作的基本模式與大致模板,忽略閱讀在課堂中的重要性。學生在課后的自覺性不強,閱讀時間有限,導致學生寫作能力僵硬死板,沒有自己的想法和寫作特色,只一味套作,為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寫作。老師也不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問題,缺少有效的互動和溝通,讓老師在教學中不能根據學生的情況而轉變自己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該及時地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加以修正,靈活地教學,讓學生有不一樣的感觸。
三、教師在課上與課后的任務布置應與教學相結合
在教材中有許多練習任務,例如課后布置的讀后感,教師在課堂上應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添加新技術,例如通過多媒體做成課件播放一些寫作要素,提高學生對讀寫的熱情,對于學生所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指導,盡量貼近他們的實際生活,減少課堂帶來的枯燥,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將感情代入進去。在小學學習的階段,學生很容易出現“記流水賬”的問題,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其實應當鼓勵從流水賬記起,多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從簡單的對事物的概括或者對日常生活的粗線條的描述,到能與所閱讀過的書本有所聯系,模仿自己喜歡的書籍的寫作方式將想要表達東西寫出來,再到能夠獨立進行原創,對事物事件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多注重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不能一味地完成教學任務,而將重要的部分完全寄托于學生課后的表現。
四、注重學生的積累
寫作的提高離不開學生課后的積累和熟練的詞匯語句運用能力,此時就需要學生大量地閱讀書籍,從對文字無感到隨時能對周圍事物有提筆的欲望,學生每閱讀一本書應該要求學生有相應的讀書筆記和摘錄,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風格和方式記錄。在閱讀完以后也要培養學生建立起做讀后感的好習慣,這樣才能保證素材庫不斷更新不會枯竭。例如在人教版語文課本中《小英雄雨來》一文,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切身體會文章的內涵和所想表達的人物感情,再增加一個評述環節讓學生描繪對人物的理解[2]。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對于創建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寫有更好理解,這樣學生在閱讀時,就會有意識地思考書本人物形象大致的心理走向,在作文時也會將這種習慣代入。
五、在寫作中靈活運用修辭手法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模仿一些較為簡單基礎的段落語句,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修辭手法運用的情境和修辭手法的具體內涵。小學生各方面都不成熟,所處環境相對較閉塞,寫作的能力和水平是有局限性的,教師應該通過這一特點著重培養適合學生的寫作風格。通過仿寫的方式逐漸建立起專屬的原創特色,例如課文《西門豹治水》中有豐富飽滿的人物形象,多樣的修辭手法,老師可以挑選一些例句讓學生在課堂上仿寫,掌握修辭手法的運用,再運用到寫作中,增加作文的色彩,不斷提高學生的水平[3]。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中,對于學生讀和寫的培養是非常關鍵的時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能夠達到的高度,因此教師身負重任,理應利用新的教學理念,不斷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視聽盛宴,讓學生在多彩與輕松的氛圍中接受知識的傳播,加大文字對其的吸引力,通過讀寫的提高帶來各方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設計[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1):70-73.
[2]李文娟.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研究[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1):83.
[3]汪功清.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11.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