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厭學是每位教師一直面臨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嚴重地阻礙了現代教育的發展。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而老師起到的是組織、引導的作用。這是新一輪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學生的思維是非常活躍的,想象力也是非常豐富的。如果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活躍的思維,再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學生就會飛得更高、更遠。
關鍵詞:小學;教學;厭學;權利;思維
學生厭學是每位教師一直面臨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嚴重地阻礙了現代教育的發展。20年的教學工作中,我一直在努力尋找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以及改善這一問題的根本方法。2010年3月,我來到了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蘆花小學支教。半年的異地工作歷程,我終于找到了答案。
地震后“只求多福”的思想讓黑水縣學生的家長們不再特別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重視孩子的快樂成長。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上沒有分數、升學等過重的壓力,當然就很少出現對學習的逆反心理,另外,在課堂上他們又可以學到自己玩耍時所用到的知識,他們便愿意上學、喜歡上學了。因此學生每天都一定是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樂樂呵呵地離開學校。與黑水的教育相比,我們的教師和家長的確該深深地反思了。
結合“白山”與“黑水”的教育現狀,為了讓學生不再厭學,我們就應該讓孩子重新找回自我,課堂上要讓孩子找回快樂。具體來說,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看法。
一、把“說”的權利還給學生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而老師起到的是組織、引導的作用。這也是新一輪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可我們本地的課堂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年級越高,課堂上的氣氛就會越沉悶,回答問題的同學也越來越少,聲音也越來越小。課堂上,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味地干講,學生只是一味地聽,如果有剩余的時間或許學生有機會說一說,可如果沒有,那就一言不發了。時間久了,學生說的意識和能力自然就漸漸地退化了,表達的積極性也逐漸減退了。其實在課堂上我們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表達,這樣對學生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都是有幫助的。只有讓課堂教學的氛圍活躍起來,學生才能對課堂、對知識更感興趣。
二、把思維想象的權利還給學生
小學生的思維是非常活躍的,想象力也是非常豐富的。如果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活躍的思維,再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學生就會飛得更高、更遠。比如一節描寫春天的作文課,本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想象的能力,讓學生獨立完成初稿,可是有一些教師在上課時總是要給出一點提示,比如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河,春天的小花……這樣孩子們照模子寫完的春天就差不多合格了,寫出的作文也極為類似。如果有學生真的寫出春天下著大雪,老師和同學反而會說那是冬天。可是在我們東北,春天下大雪,不也是很正常嗎?所以,要讓學生真正自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就要還給學生思維想象的權利。
三、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
愛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中同樣可以領會許多道理,接受許多事物。可現在的孩子往往需要完成家長、老師的種種要求,放學后、節假日,本來是學生釋放天性的最佳時機,可各種補課班的大門都在等著他們,孩子們不想進,家長們卻不同意。就算是那些特長班也不一定是孩子喜歡的,甚至只是家長心愿的延伸。有的孩子好不容易有一點屬于自己的空閑時間,玩玩土、剪剪紙,家長一旦發現了,還要阻止:那么臟,玩它干什么?別剪了,弄得哪都是碎紙。這樣下來,孩子真正的特長真的難以得到最好的發展。牛頓、愛迪生等這些名人可都是玩出了名堂。我們試著想想,時間如果長了,我們將要扼殺掉多少這樣的發明家、科學家呀!
四、把“人身自由”的權利還給學生
“人身自由”這個名詞似乎有些夸大,可是現在的孩子人身確實有點不太自由了。在學校要按照老師的意思做,放學回家要按照家長的意思做。那么孩子自己的自由在哪?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各學校門口:早上家長送上學,晚上接放學。有的五六年級的學生,家長還要開車或騎著自行車接送,還幫著背書包。有的家長還在攀比,人家家長對孩子照顧得可真周到,自己還要繼續多努力呀!可這樣的疼愛,是不是有點過火了呢?將來孩子走進社會,自立情況又會如何呢?
五、把容錯的權利還給學生
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一種正常的表現,因為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在學生獨立學習與探索的過程中,犯錯在所難免。學生往往在犯錯的同時會進步與成長,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一位家長和自己三年級的孩子聊天時,孩子突然說:“不犯錯誤就不是小孩子了”。多有哲理的一句話,如果孩子成長到什么錯誤都不犯,那還是小孩子嗎?既然學生成長過程中一定會犯錯,那我們就要正確面對學生的錯誤,不能一味地只是嚴厲批評,我們一定要善于從孩子的錯誤中找出他們的閃光點。很多錯誤都是學生獨立探索的必然結果,一個有深度的錯誤,往往可以反襯出學生內在的智慧,沒有犯錯的經驗,也許學生進步會更慢,所以面對學生的一部分錯誤,老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經過深入分析后,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從而使學生敢質疑、敢犯錯,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學習、對生活、對社會充滿興趣,充滿好奇。
綜上所述,如果課堂能成為學生快樂的延伸,那學生還會厭學嗎?就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把孩子的權利還給他,讓他們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吧!
作者簡介:王立新(1979.12—),男,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人,就職于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教師進修學校,職務:教研員;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