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數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當前的文化和教育模式下,數學在所有課程時間安排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借此可以看出數學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學好數學,應注重引導學生把握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時,可以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數學的意義和作用,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入手,對如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進行了探究,希望籍此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研究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是每一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我們實際教學中,可以從挖掘生活素材,提取數學信息;設計生活化例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數學興趣這幾方面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以下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分別進行介紹。
一、挖掘生活素材,提取數學信息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運用生活化開展教學活動,應注重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提取相關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深切地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位置”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行、列確定、描述物體的位置,以及在對物體位置關系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平面直角坐標系思想,并使學生體驗觀察要有序,表達要清晰、有條理。上課之初,我說:“同學們,我們之前學習了用方位確定位置,我們生活中常常用‘第幾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你們能說出第一排的小沈同學的位置嗎?”隨著我的講解,有的學生從左往右數,還有的學生從右往左數,但是他們都只用一個數來表示小沈的位置。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如:“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學生,而是教室里面的全部學生,你們還能用一個數說出某位學生的位置嗎?”我話音剛落,學生紛紛搖頭,接著,我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繼續學習‘位置。”接著,我便帶領學生進入了后續的教學工作中。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二、設計生活化例題
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小學生只有親自經歷,并用心靈感悟,所獲得的東西才會得心應手。基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材內容和實際生活中的一些鮮活例子引入數學課堂中,這樣更方便學生解決在數學中碰到的問題。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時,上課之初,我向學生拋出教材中的例題:“你能舉例說明1/4的含義嗎?”學生紛紛搖頭表示不理解我說的意思。我這樣問他們無疑是抽象的,更何況是舉例。我說:“你們吃過披薩嗎?”這個簡單的問題頓時讓學生興致高漲,個個神氣十足地回答:“吃過。”我說:“張華家有四個人,今天他媽媽買了一個披薩,張華媽媽要求張華把披薩分成四份,取出一份吃掉。”隨著我的講解,此時,亮亮站起來說:“老師,小華折了1個小星星,小明折了4個小星星,小華折的星星數與小明折的星星數的比是1/4。”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能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數學興趣
新課程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學習中。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創設生活的情境。同時,教師還可以將生活中的實例放到教學當中,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調動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數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習數學。
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以及能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并能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展開圖。上課之初,我借助PPT軟件向學生呈現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圖,如:飲水機的水桶、礦泉水瓶、熒光棒、蛋糕等,學生立刻被眼前的圖片所吸引,隨著PPT播放完畢。學生眾說紛紜,我及時將課堂氛圍進行了調整,并開始了后續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將數學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還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就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學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將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
參考文獻:
[1]王素芬.小學高年級段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對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8).
[2]尹雅琳.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如何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
作者簡介:郭紅梅,女,任教于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獨店中心小學,一級教師。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