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曉靜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愿意在孩子藝術教育上投資,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音樂課作為小學藝術體系的基礎科目,是培養小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科目,音樂教師為了踐行素質教育這一目標,開始在音樂教學中融入音樂游戲,用音樂游戲優化音樂課教學結構,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為枯燥的音樂理論知識講解注入新鮮的血液,讓學生在游戲中輕松學習音樂知識,體會音樂世界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游戲;作用與實踐
小學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音樂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歌曲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融入音樂游戲,讓充滿趣味的游戲成為音樂課堂的引子,串聯起整堂音樂課,用游戲的方式更直觀地展現音樂的魅力。教師可以用音樂游戲激發小學生的好勝心,讓小學生積極參與、積極表現自己,在游戲中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讓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釋放學生的天性,進行有感情的演唱,提升音樂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音樂教學經驗,詳細論述了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和實踐方法,希望給廣大同仁提供參考。
一、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1.增加音樂課堂的趣味性
游戲時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融合音樂游戲,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小學生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地聽講、認認真真地學唱。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引入音樂游戲,可以把音樂理論知識穿插到游戲中,營造出輕松、快樂地學習氛圍,讓小學生在游戲參與中起身體會音樂元素,體驗旋律的魅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音樂游戲可以降低音樂教學的難度,增加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讓那個學生自覺開口唱歌,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華。
2.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傳統音樂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講臺上示范演唱,學生在講臺之下模仿教師的演唱,學生只是機械性地學習演唱,缺乏對音樂和歌曲的理解,自主學習積極性自然不高。音樂游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體會音樂節奏的變化,體會音調的起承轉合,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抒情方式,讓學生用自己的歌聲表達自己的情緒。教師可以用音樂游戲創設教學情境,拉近音樂與學生的距離,把每一個學生都吸引到音樂學習中,讓學生自主去探索音樂世界的魅力,用音樂表達學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3.激發學生的音樂表現欲和音樂潛能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千里馬”和“伯樂”的說法,對于小學音樂教師這個“伯樂”來說,如何在眾多學生中挖掘出富有音樂天賦的“千里馬”顯得尤為重要,而音樂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表現欲和音樂潛能,幫助教師找到學生中的“千里馬”。很多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比較緊張,羞于表現自己,教師可以運用音樂游戲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幫助學生解放天性,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讓學生勇于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能。
二、音樂游戲在音樂課堂的具體實踐
1.把音樂游戲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
音樂游戲歸根結底是要為音樂教學服務的,教師要立足于教學目標開展音樂游戲教學,找到音樂游戲和教學目標的契合點,圍繞這個契合點開展音樂游戲教學。把音樂知識的講解貫徹到音樂游戲中,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做到真正的寓教于樂。例如教師在講解音樂節奏的把控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游戲:教師用擊掌的方式演示一段節奏,以5-6個學生為一組,從第一個開始進行傳遞,其余同學要戴上耳機進行隔音,看哪一個小組最后傳遞的節奏最準確。簡單的音樂擊掌游戲,可以讓學生輕松掌握節奏的重復和把握節奏快慢,加深了學生對節奏的認識,用更直觀地方式讓學生掌握了關于節奏的音樂知識,提升了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2.豐富音樂游戲的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的創新性
音樂教師要與時俱進,豐富音樂游戲教學的內容,避免重復使用同一個音樂游戲,同一個游戲用得多了,學生會產生審美疲勞,降低音樂教學的效率。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當下小學生喜愛的電視節目設計音樂游戲,結合《奔跑吧,兄弟》設計這樣的小游戲,以6人為一個小組,一人戴上耳機隔音,教師播放一首最近學過的歌曲,另外五人只能用動作展現歌曲節奏和內容,戴耳機的學生進行猜歌名,這樣的創新游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敏感度,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新性的音樂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歌舞的認識,讓學生在音樂游戲中解放天性,運用肢體語言展現音樂知識,加深學生情感上的體驗,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體會音樂世界的魅力,提升音樂課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音樂游戲對促進小學音樂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融合音樂游戲,把音樂游戲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豐富音樂游戲的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的創新性,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意識,為學生插上音樂的翅膀,讓小學生在音樂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1]康巧玲.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和實踐[J].文理導航(下旬),2017(9).
[2]朱琳.小學音樂課堂中音樂游戲的引入與設計[J].時代教育,2017(18).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