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梅
一、說教材
“認識分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單元一共編排了4個知識點,分別是認識分數(一)、認識分數(二)、同分母、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和加減法。《認識分數(二)》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分數后進行教學的,學習本課不僅為本單元的后續知識做鋪墊,還為學習五年級分數的再認識、分數的四則運算等一系列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課教材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充分經歷進一步認識分數的全過程,實現整體(一份)由“單個”構成到“多個”構成的擴展,從而體會到運用分數可以描述現實世界的許多現象。
二、說學情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學生。從心理學上看,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求知欲強;從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上分析,三年級學生在生活中對分數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接觸和感覺,但對意義的理解有所欠缺;從活動經驗上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觀察、操作、交流等基本活動經驗。綜上所述,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認識分數(二)》的良好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并非單元目標,而是具體到一節課的目標,是這節課的靈魂。“三維目標”之間應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充分經歷進一步認識分數的全過程,實現整體(一份)由“單個”構成到“多個”構成的擴展。
2.通過涂一涂、圈一圈等具體操作活動,認識分數的集合模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單個”構成到“多個”構成的擴展和(一份)由“單個”構成到“多個”構成的擴展。
教學關鍵:通過“涂一涂、圈一圈、說一說”等活動,把具體的量和抽象的數搭起一座橋,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四、說教學過程
蹲下身子聆聽孩子的聲音,讓教師成為學習的主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體驗成為學習的主線。秉承這樣的理念,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導入試學、合作交流、鞏固應用。
環節一:導入試學
本環節分“導學和試學”兩步進行教學。
第一步導學,“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一開始,我就給孩子們播放一段“不僅蘊含著人文關懷,還蘊藏著數學內涵”的廣告,請看大屏幕。這則廣告的大致情節是:明明先將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一看有8人,于是他靈機一動,從中間橫著切了一刀,8個小朋友都得到了其中的一塊。正在這時,第9個小朋友出現了,怎么辦呢?明明又將自己的一份平均分成兩份,將其中一份送給了他。
看完廣告后,請孩子們說一說:“廣告中藏著哪些分數?”然后請兩個孩子說一說分母是4和8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第二步試學,這一步將廣告中的9個小朋友和教材第70頁的問題串1和問題串2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涂一涂、填一填、剪一剪、想一想”等活動初步感知整體由“單個”構成到“多個”構成的過渡。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一則廣告導入,不僅有趣,而且巧妙地在生活和數學之間搭建了一座橋,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同時也成功地實現了新舊知識的自然銜接。
環節二:合作交流
本環節分“展學”和“研學”兩步進行教學。
首先是展學,先讓孩子們進行小組交流,再進行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步教學構建了以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搭建了“生生、師生交流”的平臺,給予每位學生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數學,用數學。促進學生合作學習、互動交流等能力的發展。
第二步是研學,由于前面的導學、試學、展學都是學生的自主活動,教師只是旁觀者,所以,在研學部分,教師先以追問的方式對前面的學習進行小結提煉;再組織學生一起交流教材第70頁問題串3的內容。
設計意圖:本環節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整體由“單個”構成到“多個”構成的擴展,還讓學生充分體驗后者——逐步感悟到除了把一個圖形、一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還可以把7只蝴蝶、6個小朋友、5盆花等看成一個整體。
環節三:鞏固應用
本環節分“固學”和“延學”兩步進行教學。
固學的材料來源于教材第71頁的練一練第1、2兩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匯報交流。交流時,重點讓學生體驗(一份)由“單個”構成到“多個”構成的擴展,用分數的集合模型表示簡單分數。
延學的材料是“猜線段”。先用課件出示:兩條線段被綠色長方形遮住了一部分,第一條露出1/2,第二條露出1/2;再請學生猜一猜哪條線段更長?然后教師又將綠色長方形去掉,完整呈現出這兩條線段。
設計意圖:鞏固應用3道練習的設計既與本節課的目標聯系緊密,又融層次性、趣味性、發展性為一體。研學中普普通通的兩條線段,平平常常的兩個分數,由于教師兒童化的語言:“瞧!這兩條線段正在和我們做游戲呢!它們想讓大家猜一猜誰長得長……”便使枯燥抽象的數學顯得饒有趣味了。同時,這一“遮”,“遮”出數學思維的挑戰性,更“遮”出了學生內在的好奇心。這樣的練習不僅強化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建構,還有效鍛煉了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縱觀全課,始終立足操作、交流、想象、推理等自主過程的充分展開,學生在經歷直觀—表象—抽象的過程中,問題層層遞進,思維逐步提高。
作者簡介:從教小學數學21年,曾榮獲浙江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手”“教改之星”;衢州市“名師”“學科帶頭人”、課改“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