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現在正在進行的新一輪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極力倡導打造有效、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所以教師要重視備課,為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奠定基礎。主要論述了新授課、練習課以及復習課如何展開備課。
關鍵詞:小學數學;備課;不同課型;趣味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現階段我們正進行新一輪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倡導打造有效、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所以我們要重視備課,為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不同課型在備課中關注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對于小學數學課來說,按照課型大體上可分為新授課、練習課和復習課。當然還有極小部分的實踐活動課。接下來我就針對新授、練習、復習三大課型說一說它們不同的備課重點。
一、新授課的重點在于形成
2011版新課標中將雙基改為四基,增加了數學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就是要求數學課上要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經歷數學、發現數學、理解數學、體驗數學。
那么,該如何備課才能將重點轉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上呢?
一是巧妙地設計情境問題,將學生探究重心轉移到探索知識的產生、發展與形成過程上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提問上多花點心思。不但要關注提問的目的,還要注意提問的方式和難易程度,既要讓提出的問題有挑戰性,還要讓學生通過自學或合作能解決得了,從而把握探究方向。二是巧妙地設計活動、合作,使學生在探索中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例如在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這一課,首先從知識的角度來講,要讓學生知道1平方分米同100平方厘米的關系。但從知識的形成過程角度講,更要關注它們之間怎么會相等。這就要求我們設計一些操作活動或合作學習。有兩種教學片段:一種是由老師逐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另一種是老師創設一個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猜想,并指導學生進行操作驗證。這兩種教法形式上都有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實際上卻有本質的區別。在教法一中,學生的操作看似人人在動手,實則是在機械地執行教師的一個個指令,多數學生只有行為的參與,而缺少認知參與和積極的情感參與,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很難得到發展。而教法二的設計更具探索性、開放性和自主性,教師先引導學生提出大膽猜想,然后啟發學生:你能想辦法驗證你的猜想嗎?教師便不再發出指令,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學習,而是主動探究,進入了真正思考的創造境界,學生的思維得以自由發展。這也更符合我們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主體思想。
新授課讓學生感受更多的是:數學來源于生活。那么數學服務于生活就要在練習課中體現了。
二、練習課重在運用
練習課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課型之一。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指導的訓練活動。而這一目的就是要將學生在新授課中學到的知識加以鞏固、形成技能,從而學會運用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人教版五年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之后的練習,首先從幾何直觀的角度,直接看圖求面積,初步復習表面積的求法。然后設計了三個與學生生活比較接近的練習,讓學生感受表面積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形式。然后又通過一個表格的形式,讓學生通過給出的數據,想象它屬于哪種幾何形體,表面積怎么求,這樣再一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幫助學生建立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模型。最后通過5道稍有難度的生活情境題,鞏固、加深學生對不同情況表面積的認識。
(一)練習題要求有目的性與針對性
練習鞏固并非題海戰術,老師要根據本班實際情況,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題。教材中的練習內容只做參考,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適當調整、組合、補充,要把每一道習題都用好、用足、用到位,充分發揮習題的價值。
(二)練習題要有趣味性
因為數學是抽象的學科,練習又是枯燥的學習內容,要想達到練習的最終目標,就一定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孩子們始終興致勃勃地參與到練習當中,并且讓學生在快樂中達到鞏固和深化數學知識的目的。
(三)練習題要有層次性
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以利于因材施教。就是說要讓潛能生吃得下,中等生吃得飽,優等生吃得好。如剛才這一課中的練習如果設置拓展題,就可以抓住兩個同樣的長方體拼到一起表面積減少多少,一個長方體從中間平行切分成兩個長方體表面積又增加多少,在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一角切掉一塊,表面積有什么變化等方面設置有點難度的練習,從而讓優等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
練習課一般都是一個知識點學完后安排一個練習,如果一個單元都學完,那就應安排復習課了,接下來我就說一說復習課的備課重點。
三、復習課重在總結
新授課與練習課學到的其實都是一些零散的知識點,而復習課是將這些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并通過查漏補缺,對基礎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復習課備課的重點就應放在梳理、總結和歸納上。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這一單元的整理和復習課,我們要幫助學生回憶、理清整單元的學習內容,并將其系統化,再有針對地進行分析和練習。復習課可以參考憶、清、析、練等方面來備課。
當然備課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要根據每一位老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特點和教學習慣,不斷尋求最適合自己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備課方法。
作者簡介:高鳳麗,女,就職于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建安鎮中心小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