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飛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課外閱讀”成為一種嶄新的閱讀模式進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并以其獨特的優勢,廣受教師、學生的喜愛。這種模式不僅大大降低了閱讀成本,還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也為學生閱讀后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入手,對如何借助“互聯網+課外閱讀”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進行了探究,希望籍此為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聯網+課外閱讀”;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借助“互聯網+課外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是每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我們實際教學中,可以以教材為基礎,利用網絡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利用網絡進行專題閱讀;在教學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引入課外閱讀書籍這幾方面實施“互聯網+課外閱讀”教學。以下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分別進行介紹。
一、以教材為基礎,利用網絡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大多數教材都可以延伸至課外書籍。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出一些與課本相近的信息,為學生后續的閱讀奠定扎實的基礎。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為例,為了使學生根據每部分大意,初步學會給每部分加上小標題,以及了解雨來為掩護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爭的故事,體會雨來機智勇敢、堅強不屈的英雄形象,并能感受文章語言文字的生動。在學習這篇文章前,我先是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集一些與抗日相關的課文,如:《狼牙山五壯士》《董存瑞炸碉堡》《小兵張嘎》等等,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等到正式學習《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我就之前布置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回答,隨著我問題的提出,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課下閱讀了《狼牙山五壯士》我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他們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深深地折服了。”還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課下閱讀了《小兵張嘎》,我被嘎子的模樣和他的精神所吸引,同時也被他的懂事、勇敢、機智所打動。”聽到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我借助PPT軟件將學生所說的這些情節一一呈現到了他們的眼前,以此加深他們的印象。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還拓寬了他們的視野。
二、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利用網絡進行專題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發現多數學生不喜歡單一的閱讀方式,鑒于此,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獨特的優勢,為他們開展一些較為新穎的活動,借此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增加他們的課外閱讀量。例如教師在教學我國名著時,可以通過網絡為學生舉辦一些《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名著中的分段演講,在舉辦前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先查閱一些與之相關的資料,然后對其進行梳理,以此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與參與性,進而豐富他們自身的學識。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展班會時,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網絡搜集一些“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感動中國道德模范”事跡的資料,要求學生進行記憶,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還可以使他們的優良品質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三、在教學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引入課外閱讀書籍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就是借助粉筆和黑板為學生講解,學生被動地在下面進行聽、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降低了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還降低了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適當地引入一些課外書籍,激發學生語文閱讀興趣,調動課堂閱讀氛圍。例如在教學《蜜蜂》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探究蜜蜂辨別方向的實驗過程,以及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精神,并能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認真。上課之初,我先是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蜜蜂與螞蟻》這本書,引導學生在觀看中思考書中勤勞的小蜜蜂、兇悍的大黃蜂和行色匆匆的螞蟻,思考它們對我們自然界做出了怎樣的貢獻。隨著我的講解,學生聚精會神地看著。很快,課件就播放完畢了,學生七嘴八舌地說著,在聽完學生的回答后,我及時將課堂氛圍進行了調整,并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即《蜜蜂》,讓我們一起來看這篇文章講了怎樣的故事。”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點燃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調動了他們語文閱讀的熱情。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教學時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時,應將“互聯網+與課外閱讀”有效地結合起來,使他們發自內心地喜愛閱讀、主動閱讀,從而進一步促進其閱讀能力的提高,為我國培養優秀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道佩,陳婷婷,張文燕,等.讓課外閱讀更精彩:“互聯網+課外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語文教學通訊,2016(27).
[2]田園園.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