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梅
將軍不打無準備的仗,教師不上無準備的課。教師在備課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著授課的質量。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我們現在天天在講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讓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和學生的“學”發揮最大的功效,其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就是抓備課,備課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效率。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知識的傳播更加靈活快捷,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進一步拓寬,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神圣地位面臨嚴重挑戰。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更全面更立體,學校社團及其各種課外活動越來越豐富多彩,吸引孩子們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如電腦游戲等的干擾也會越來越嚴重。相比較而言,基礎科目數學的內容越發顯得抽象枯燥,在教學時間緊迫又任務繁重的情況下,我們老師既要保證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又要達成各項技能的培養,所以就一定要認真備好課,巧妙設計自己的課堂教學。既備好學生學情和學習流程,又預設各種擊中要害的問題,創設動感情境,引導孩子們自主探究,細致觀察,在快樂的活動與游戲中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發展提升各項技能。
記得那天在教學四年級數學“0的特性”之前,我研讀了課本,半頁內容上只有4句關于0的四則計算的特性。我一看這內容如此單薄,心里就想:“這也太簡單了,學生自己閱讀一遍,不全會了嗎?這還用講嗎?”
但是我轉眼一想,若如此進行教學,學生只能抽象地掌握關于0的計算法則,死記“除數不能為0”,其中更深的原理,學生肯定理解不透徹,更不用說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技能等的全面發展與培養。所以我翻閱教參,查閱資料,思考該如何展開教學,以什么樣的問題為軸心,讓問題牽引著孩子們展開學習活動,又能系統地掌握知識。
首先我定位好這節課的學習目標為“0的意義和0的特性”。
我設計了一個游戲引入新課:“老師手中有幾塊巧克力?誰猜中就歸誰。”我首先拿出了3塊巧克力,讓孩子們猜,這時有的說1塊,有的說2塊,很快就有孩子說3塊,我就說:“好,這3塊巧克力歸你啦。”其他孩子一看可以得到實實在在的獎勵,個個躍躍欲試,勢在必得,小手舉得高高的,包括平時最不愛吭聲的孩子也積極舉手,參與了進來。接著我又拿了2塊巧克力讓同學們猜,很快被孩子們猜中而拿走。這時我說:“這個游戲還有最后一次機會了,誰來猜猜看?”在熱烈氣氛中,又開始了0塊糖的猜測,剛開始幾個孩子們一再受挫,這時有個叫張騰機靈鬼大聲說:“老師你手里不會是空的吧。”其他孩子也附和:“是!肯定是一個也沒有!”此時我展開手,讓他們看,并提問“有幾塊糖啊?”學生異口同聲地說:“0塊糖。”我說:“好!你們說得很對!那我們今天就來研究0的意義和0的特性。”
現在我們來看一視頻,找一找,實際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0,0有哪些了不起的本領呢?
我給大家播放了兩段視頻。畫面1:田徑運動場的邊上有一張桌子,上面擺放了5聽易拉罐,來了5個運動員,拿起易拉罐,一飲而盡;接著5位田徑運動員來到跑道起點,一聲哨音,運動員飛奔起來;突然一位運動員摔倒了,幾位安全員用擔架將這位運動員抬下場,一位護士正在治療,用體溫表測體溫,一個放大的溫度計;畫面一轉,康復中的運動員在沙灘散步,背景是夕陽灑在海平面;畫面2:足球場,中國隊和巴西隊的足球運動員身著紅黃不同球服,中國隊運動員飛起一腳,球進了,我們贏了,放大的比分牌02∶00。
學生在看視頻的同時,我在黑板另一邊板書出以下自學提示:
1.從視頻中尋找,哪些地方用到了0?
2.0有什么意義?
3.各小組先在小組內討論,記錄,然后分組匯報。
學生1組匯報:桌上的易拉罐被拿完了,可以用0表示。還有每聽飲料喝空了,也可以用0表示。所以0表示什么也沒有!我順勢引導:“太棒了,其他小組有沒有補充的?”同學們紛紛舉手說出身邊事物中有許多0的存在,并總結出它的意義:0表示什么也沒有!至此自主探究的活動依次展開。
學生2組匯報:運動員從起點開始奔跑,起點也可以用0表示也就是0表示起點。
學生3組匯報:海平面也可以用0表示。測量山的高低,以海平面0為界線。如喜馬拉雅山海拔高8844.43千米就是從海平面以上測量出來的;溫度計上的0也表示界線,人的正常體溫是零上37攝氏度;冰箱里的溫度是零下4攝氏度或零下15攝氏度。這些都是以0為界線定義的。所以0表示界線。
學生4組匯報:比分牌02∶00中的0是表示精確度的占位。生活中表示價錢的3.50元,所以0可以用來占位。
學生觀察得很仔細,討論很熱烈,不但找出了0,還歸納出了0的意義:0表示沒有,0表示起點,0表示界線,0還可以占位。從觀看視頻到實際生活中找到不少有關0的意義的實例,系統地掌握了0在生活中的應用,而且視頻實境動感,生動有趣,成功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自學提示也成功牽引著孩子們主動探究,培養了他們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也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緊接著我提出下面的問題。我們大家要來研究今天的第二個學習目標。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然后又板書出自學提示。
3.0可以做“加數”嗎?0可以做“和”嗎?請舉例說明!
4.0可以做“被減數”“減數”和“差”嗎?
由于我提的問題操作性很強,學生在分組討論中列舉數例,大家踴躍發言,并且輕松總結出0在加、減法中的特性:
學生列舉數例:
1+0=1;2+0=2;3+0=3…
加法中:一個數加0還得原數。
0-1=?;1-0=1;2-0=2;3-3=0;0-0=0;…
減法中: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
被減數與減數相同,差為0。
經過以上加減法中0的特性研究,其探究的方法學生已經掌握,這時我才拋出問題:0在乘除法中將扮演什么角色?所以我再次板書出自學目標:
5.0可以作“因數”嗎?0可以作“積”嗎?
6.0可以作“被除數”“商”或“除數”嗎?
這幾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學生只要按之前列舉數例的辦法進行研究就行了。
學生列舉數例:
1×0=0;2×0=0;0×0=0…
所以0可以做因數,也可以做積。
乘法中:0乘任何數,都得0。
0÷1=0;0÷5=0;5÷0=?…
除法中: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有學生匯報出第三個算式,學生漸漸面露難色,眉頭緊鎖,5除以0等于幾呢?
其實這里正是暗藏殺機,我整節課的“雷”就埋在此處,也就是有關0的特性的研究中,我為什么要如此提問:“0可以做xx數?”這樣的提問,就像一把利劍,直指“除數能不能為0”這個問題?學生一路暢通無阻地探究,總結出0在加法減法和乘法中計算時的特性之后,正是自信滿滿,乘勝追擊的時候,不想卻突然碰壁,孩子們的認知產生了碰撞。
0÷5=?比較容易,5乘0就可以得0,所以0÷5=0,而5÷0=?有同學說:“5÷0=5”也有人說:“5÷0=0”但大部分孩子認為這兩種說法都不對,卻怎么也找不到0乘誰能得5,這是怎么了?這真是出大事了?此處我給足時間讓孩子們思考,并要求同學們分組討論,后來他們終于質疑起來,七嘴八舌地說:“0乘誰都得0,都不可能能得到5。”他們終于弄清楚了,這個算式有問題,0不能做除數。這樣孩子們在親身經歷之后,深刻地理解了:除法中0不能做除數的道理。也就自然而然地歸納出結論,而不是我把概念強加給了他們。
在有關0的四則口算訓練結束之后,我又把剩下的巧克力以猜數,并再說出一條有關0的特性或0的意義的形式獎給了孩子們。課堂再一次熱鬧起來,孩子們猜中了數,并說對一條有關0的特性或意義,就可以得到甜甜蜜蜜的巧克力,真是太開心了。
整節課孩子們熱情高漲,自信滿滿,這樣的探究學習,學生始終沉浸在觀察、分析、思考和快樂之中,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試想一下,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或者任由學生漫無目標地低效自學,沒有具體的目標定位,沒有操作性很強的自學提示,恐怕孩子們只能是盲人摸象,使知識的生成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在備課中下足功夫,做到尊重教材、超越教材,心中有大愛,胸中有綱目,勇于奉獻,甘為人梯。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一定要巧妙設計,方能成就精彩紛呈的智慧課堂。如果你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靜,把備課當成一種學習、提升、修煉的過程,你一定會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好老師。
附板書:
0的意義和0的特性
0表示沒有,0表示起點,0表示界線,0還可以占位。
加法中:一個數加0還得原數。
減法中: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
被減數與減數相同,差為0。
乘法中:0乘任何數,都得0。
除法中:0不能做除數;0除以任何非數都得0。
參考文獻:
[1]顧志能.今天,我們要再提備課[J].小學教學參考,2019(3):1-2.
[2]林華民.世界經典教育案例啟示錄[M].農村讀物出版社,2003.
[3]毛文波,吳玉國.備課軸: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設計實務[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12):62-66.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