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來
摘 要:耐久跑是中小學體育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質的鍛煉都有不容小視的作用。但實際上,耐久跑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氛圍枯燥無味,學生易產生厭學心理,或是恐懼心理,學習自主性逐步降低。針對傳統教學弊端,加強教學方法改革意義重大,以幫助學生重拾學習動力,克服耐久跑項目實踐的心理障礙,從而提高鍛煉主動性,切實發揮體育教學意義。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使耐久跑成為學生終身鍛煉的體育運動項目的目的。
關鍵詞:耐久跑;教學方法;積極性;終身鍛煉
一、目前現狀
耐久跑是中小學體育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質的鍛煉都有不容小視的作用。生活水平提高,學生經歷的挫折逐漸減少,吃苦精神逐漸弱化,對體育項目教學積極性不高。加之日常體育項目接觸機會少,對耐久跑項目會產生一定的畏難情緒。盡管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展開分組教學、趣味性教學等教學方法,但效果卻不明顯。在當今學生體質普遍下降的情況下,讓學生動起來,增強其耐力素質,被提上日程。
二、分析原因
學生害怕耐久跑,其原因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學生對體育項目認識片面,認為其只是跑步而已,無技術含量,無學習必要性。二是耐久跑項目,從三年級就開始進行考核了,對學生來說沒有什么新鮮感,加上教師在耐久跑的教學上不及時改革,學生一聽說耐久跑就提不起精神;三是部分學生體質弱,基礎差,缺少鍛煉,跑完就臉色發白或頭暈目眩,因此對耐久跑產生恐懼、害怕心理。
三、改進教學
針對上述學生不愛耐久跑的情況,我們體育教師不能坐以待斃,而應該找出每個人不愛耐久跑的原因所在,只有找準原因,對癥下藥,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讓學生愛上耐久跑。下面我談談具體措施:
1.教師在開始教學時就要講清耐久跑鍛煉的價值,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堅持不懈就會提高身心素質,就能感知體育運動魅力的思想,并促使其堅持這種思想。在教學中,可運用國際運動健將,或是觀看比賽影像、知識競答等方法,創造輕松、開放性的教學環境,活躍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改變環境更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對此,可利用學校周圍自然環境,如山坡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實現練習方法的多樣性,如障礙跑等。在越野跑練習中,適當增設尋寶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完成體育運動練習。為提高學生有氧耐力,以及各項身心素質,可增設團體競賽形式活動,讓學生在爭取集體榮譽中,激發耐力潛能,并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快速完成教學任務。
四、具體方法
1.使用隱伏安排法。在教學進度的安排上,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按部就班、逐步提高”的原則。如在課前準備活動環節,或素質練習環節,抑或是課課練環節,應當加強教學安排,確保耐久跑教學有計劃,并有目的地展開,并循序漸進地增加慢跑量。讓學生通過多次練習,身心逐步適應,身體素質逐漸提升,再進行耐久跑,學生從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比較容易接受。
2.使用場地“催眠”法。在耐久跑教學中,盡量創造條件不要老是在操場上來回跑。學生會很快厭倦耐久跑。如果有條件的話,就帶領學生在校外進行,如果學校條件不允許,那也沒有關系,學校的自然地形也可以。讓學生與自然親密接觸,無意中消除厭學心理,不自主地完成慢跑練習。利用自然環境展開體育項目鍛煉,與學生易興奮等性格相符。尤其是在教學中,應當有教師領跑,以杜絕開始跑太快,從而實現節奏性的勻速跑。循序漸進增長慢跑距離,提高學生身心素養,提高呼吸系統與肌肉機能,以及有氧代謝能力。在越野跑環節,選出學生骨干,由其帶領其他學生慢跑,教師需壓陣跟跑,利用學生榜樣示范作用,提高學生慢跑興趣。教師及時向學困生給予鼓勵,樹立言傳身教的典范,確保訓練安全。合理指導學生提高跑速,進一步提高心血管與呼吸系統、肌肉的機能,從而發展專項素質,提高混合代謝能力。
3.游戲教學。課堂耐久跑教學,應當與帶訓練隊有所區分,在操場上一圈又一圈的苦練,應當盡可能地發揮教師指導作用,提高學生主體地位,逐步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學習興趣。這項運動要求教師事先必須踩好跑的路線,在指定位置貼好標簽讓學生取回,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要以跑步行進,并且在各小組之間比賽。團體比賽形式的練習,更能夠激發學生練習興趣,減少厭學情緒的同時,切實感受到體育運動鍛煉帶來的身心愉悅感,更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
參考文獻:
鄧永明.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和消除方法[J].體育師友,200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