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麗華
摘 要: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正逐步成為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之一。思維導圖能通過運用色彩、圖像、分支、關鍵詞等多種手段直觀、有效幫助學生將思考過程中的片段以及思考的結果呈現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與整理,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著重探討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作為知識呈現工具、加工工具、展示工具、評價工具和總結工具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工具;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為英國學者東尼·博贊( Tony Buzan)所創。這種可視化工具在促進發散性思維、增強記憶、組織與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思維看得見,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增強記憶、組織與邏輯思維能力是落實學科素養,全面培養學生和發展學生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利用思維導圖呈現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
在課堂教學的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活動是相互依存、整體、綜合的活動,而不是單一和獨立存在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呈現和顯化思維過程,呈現知識,使學生能清楚地看到知識與知識水平之間的關系,幫助他們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圖,讓孩子們能更容易理解、記憶、遷移和運用知識。如在教學Book 7 Festivals中The Spring Festival 課文對話時,筆者通過下面的思維導圖來呈現教學內容。如圖1所示,教師以“The Spring Festival”為中心主題,以節日的四要素Fesitvals Date, Fesitvals? Activities, Fesitvals Food和Feeling為分支呈現知識,這能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非常清晰地呈現出來,復雜的語篇完全可視化。這個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實現了“呈現語篇、整合語言知識和固定文本框架”的過程,學生根據此思維導圖提取文段的主要信息,最后依托其支撐,組織語言介紹節日,在語言的輸出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
所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思維導圖來呈現知識,顯化思維過程,能有效地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利用思維導圖加工知識,深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將思維導圖作為加工工具,可以把多個知識點進行關聯,新舊知識進行對比,讓學生從復雜的信息中找到彼此間的內在聯系。此外,它不僅能將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層次和遞進關系清晰呈現出來,還能幫助學生把學習過的知識和內容進行總結和對比,讓學生能很快地找準新知識的位置,并把其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去,從而實現“整合、創造”新的知識。如在教學Book 7 Module 6的拓展課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中,由于中國的傳統節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俗各異,學生要想理清這些內容是比較困難的事情。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與掌握我國的傳統節日,我給孩子們課前預習的任務是收集節日的相關信息,自己進行梳理,并制成思維導圖。
學生通過預習,能借助思維導圖把自主所獲取到的知識有選擇性地、清晰地呈現出來。這樣的預習,讓孩子們看到使用思維導圖給自己帶來的便利,也有效地改變了學生的認知方式,促進了孩子們實踐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利用思維導圖展示知識,促進學生組織能力的發展
思維導圖作為展示工具,能用于交流、共享,尤其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課前匯報、課文復述、對話展示等環節。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Module 5 Foods we need Unit 10 Different tastes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以思維導圖呈現小組成果,然后進行匯報展示。在思維導圖的繪制生成過程中,孩子們逐步理清中西方食物間各個信息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逐步形成清晰、有序的知識結構。最后,在小組展示匯報環節,孩子們在自己所制作的思維導圖的提醒和幫助下,清晰準確地介紹中西方食物以及中國不同地方人們的口味習慣,有效地完成了本課的語言使用任務,促進學生組織能力的發展和思維方法的創新。
總之,思維導圖是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它帶來的思維方式的改變是面向未來的。因此,教師要善用思維導圖這種思維學習工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