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煥發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現代教育中培養創新思維已經成為現代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但是數學教學由于具有較強的邏輯推理性,因此一些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困擾,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高效的課堂教學環境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往往學習興趣以及計算能力是很多教師都比較頭疼的問題。鑒于此,主要針對新課程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實踐經驗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實踐
數學是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一門基礎性、抽象性都比較強的學科,其主要是針對現實生活中數量關系、空間關系以及相關變化規律進行抽象推理運算的一門科學,在數學學習中相關的數學概念以及數學符號都具有較強的獨特性、邏輯性以及嚴密性,在當今教育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設置過程都充分體現出了解決問題的基本需求,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設置也更加豐富。因此,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理論方法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這樣才能實現對小學生思維方式以及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促進小學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案,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體驗數學的魅力,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我國多數小學學校數學教學實際開展狀況來看,很多教師仍然在沿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應用非常廣泛,使得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已經淪為知識的存儲機器,課堂教學只是為了讓小學生不斷積累數學知識,并用積累的數學知識應付大量的數學練習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小學生無法體會到小學數學的魅力,而且也不能充分將數學的邏輯美展現出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利用大量習題來鞏固學生數學知識的方式,會導致小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解決實際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逐漸弱化,小學數學的學習基本成為通過大量題型演練完成教學任務,而未對小學數學不同的習題類型以及習題中體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總結歸納;教師也不能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將數學的美充分挖掘出來,從而導致數學課堂教學非常枯燥,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恐懼,甚至一些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反感情緒,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得不到有效提升[1]。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有效途徑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前提下,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也逐漸趨于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開放。因此,小學教師必須基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深入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此同時,小學教師必須要對教育形勢的發展有初步的了解,對教育領域出現的新理念進行充分掌握,在充分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標準的前提下對實際教學活動進行有效引導,要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規律進行全面了解,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踐來加深對小學數學知識的理解,要將小學生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數學教學的重點。
1.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主學習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針對這一階段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充分結合班級全體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針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小學生可以適當提升數學練習題目的難度,而針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將數學基礎教學內容作為主要教學題材,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讓小學生逐步提升數學能力。小學數學的實踐教學中,數學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數學基礎知識,還要通過基礎知識教學來引導學生逐漸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將數學教學目標作為基礎,對數學知識結構進行深入探索。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乘法教學過程中,由于涉及小數乘整數、小數整數連乘、乘法加法等相關內容,對于一些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不能夠有效掌握連乘的教學方法,學習過程中遇到了較大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小學生對連乘、乘加、乘減等相關內容進行有效掌握,并在充分掌握整數乘法運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到小數乘法等內容;針對學習能力普通的學生,首先讓其掌握基礎的乘法知識,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當拓展[2]。
2.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數學教學課程
以學生為本的數學課堂構建必須要充分利用構建主義理論,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地利用傳統的知識灌輸模式,而是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引導者和指導者的作用,通過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或者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數學知識進行不斷積累和熟悉,并能夠將其遷移到實際問題解決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采取相應措施為小學生構建出能夠促進數學問題理解的教學情景,并通過在不同的數學教學情景下利用所學數學知識,如此就能夠對知識進行進一步鞏固。
由于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性非常強的學科,而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數學學習成為知識型教學,很多教師為了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在實際進行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都會直奔主題,并沒有對新知識學習進行有效引導和鋪墊,從而使得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從新課程教學的開始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長此以往,對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持續推進非常不利,而且也不能讓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鑒于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課程導入思想引入其中,充分結合數學教學實際目標與學生數學思維實際情況來進行有效引導,通過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對數學課堂教學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通常情況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課堂導入方式是問題導入。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展前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選取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小學教師一定要對問題的合理性進行充分考慮,要充分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在實際進行問題導入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還要對問題導入的時間進行充分把握,通常情況下,問題導入時間應該控制在5分鐘[3]。否則,問題導入時間過長會造成課堂教學時間的嚴重浪費,甚至會讓一些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從而不能有效起到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合理的問題導入能夠進一步拓展小學生的思維,由此也能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3.優化教學形式
優良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在實踐教學工作中,數學教師要對學生的整體性進行充分考慮,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來實施具體教學,通過小組內部成員對知識結構進行深入分析交流來對數學知識進行初步了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不能對每個學生個體進行有效兼顧,而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能夠讓小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榮譽感,有效提升協作能力。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在實際進行小組分配的時候,應該將小組成員控制在4~6人之間,而且要充分考慮小組內部成員學習能力的均衡,盡量避免出現小組成員能力差異過大的現象。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直線、射線和角度學習過程中,首先讓小組成員對直線、線段和角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并對直線與線段的區別進行充分掌握,要全面了解直線沒有端點,不能實現度量,而線段具有兩個端點,可以進行具體的度量;通過對分析情況的具體了解,數學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作業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給予尊重,讓不同小學生個體在小組討論中都能充分發揮出優勢,并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完善小組討論的成果。
4.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良好的師生交流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通過適當的引導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認知物體和圖形”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對長方體、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等相關幾何形體以及立體圖形的了解,可以通過簡單的教學素材與學生一起制作多面體,并在制作過程中對多面體的具體結構進行詳細講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就能有效提升學生對多面體構造的了解,進一步明確多面體中點和面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探索,讓小學生對長方體以及正方體差異進行深入分析,并對兩種空間圖形各邊之間的連續進行深入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帶著問題進行實踐操作,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小學生實踐過程的適當引導,合理選擇時機給予幫助,這樣不僅能有效解答學生的疑問,也進一步提升了師生的互動效果,還有效提升了小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小學生有所感悟,收獲知識,對數學知識有深入了解。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加大對類似教學活動的應用,并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綜上所述,鑒于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就要采取相關措施為小學生打造出高效課堂,并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斷拓展小學生的思維空間,并通過教師合理的引導以及生動的教學情景創設,讓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掌握。
參考文獻:
[1]王敏雪.數學教學目標在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2]蔡樹鋒,齊暖,王秀胭,等.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5.
[3]王娜,賀錄菊,朱權力,等.淺談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A].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C],2017:10.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