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珍
摘 要: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在教學中,教師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點,立足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引導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全面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使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健康活潑地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低年級;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僅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范圍,還可以強化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促使他們更快地進入全新的教學環境中。由此,在小學英文教學中培養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
一、培養低年級兒童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低年級是培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初級階段和重要時期,此時只有充分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并形成終身閱讀熱情,才能為以后學習和成長奠定有效的基礎。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下手越早,受益越早。
二、培養低年級兒童閱讀能力的策略方法
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階段,讓他們靜坐35分鐘,安心聽課是非常之難的。此時,要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自主閱讀的參與性,要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多樣化的閱讀課堂,并以讀為主。《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三個“結合”
1.讀看結合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配插圖具有形象性、生動性及多變性等特點,且直觀展現了課文中的某個故事情節,這不僅能幫助低年級小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還可以調動他們的想象能力和情感認知,促使他們在文字和圖片的引導下更快地融入故事當中,并產生閱讀興趣。由于低年級學生處于閱讀的起始階段,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一課時,先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看書中的插圖,再說說圖中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都在荷葉上做什么?由于學生對課文已有一定了解,再整合圖片引導,促使他們在充分展現想象力的同時,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這樣既可以培育學生閱讀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水平。
2.讀思結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注意把讀書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時,我會用閱讀取代講課和思考的方式,讓學生從閱讀中理解和體會作者的情感。一方面要讓學生自主閱讀,另一方面組織學生自由爭論,最終引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非常活躍,認識水平也會發生質的變化。
3.讀演結合
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在閱讀教學中大受歡迎,學生可以在參與中更快地理解閱讀文章,并將抽象化知識轉變為現實內容,以此從中掌握學習的重難點。若是遇到問題,也可以在教師和其他學生的幫助下及時解決。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時,我會先讓學生對照教材提供的圖片進行課文閱讀,而后要求學生尋找伙伴進行某一段情節的演繹,并從中觀察學生是否可以全面掌握所學內容。
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要把看、思、演等有機結合,加上老師的用心耐心,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大大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四個“嘗試”
要想靈活機智地駕馭課堂教學,使學生津津有味地愉快地聽講,這就要求教師結合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精心地設計、施教每一堂課。
1.食一枚“樂牌味精”
眾所周知,音樂是一門以情感育人、以美育人的藝術性課程,恰恰孩子們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歡唱歌。靈機一動,我便把音樂這枚味精請進了我的語文課堂,將相關的曲目穿插于隨堂教學之中。如在教授《小小的船兒》一文時,在熟識課文的基礎上,我教學生唱了一曲,霎時,彎彎的月兒悄然升起,群星調皮地眨著眼睛……孩子們煞是陶醉,課堂氣氛很是活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丟一粒“情態語籽”
環視、微笑、注視、點頭……課堂上的教師儼然一位神圣的“法師”——我曾拿了兩節有無“微笑”的課做過比較,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微笑能給人以寬容、鼓勵、信任,尤其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是力量的象征,是心與心的溝通,是神與神的默契。
3.擷一束“開心野果”
抓住學生心理,聯系學生實際,撥動學生情弦,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玩中學,達到情與理的完美結合。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狐貍分奶酪》一文時,我并沒有只單調地強調學生死摳課本,而是要求學生在熟識課文的基礎上,靜默地記憶影視中“狐貍”和“小熊”的形象,教學生玩“狐貍與小熊”的游戲……啟發學生把課本上的故事接下去——無邪的孩子編織著稚氣的童話。在玩樂中明白了“像狐貍一樣狡猾的壞蛋,相信他們是不行的”。
4.蓋一間“快樂閱讀吧”
這一內容屬于部編教材結合閱讀要求新設計的內容,主要用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他們提供閱讀素材,促使他們可以在課上課下有效閱讀。在學完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后,我又把快樂閱讀吧中的童話故事《小鯉魚跳龍門》《“歪腦袋”木頭樁》等推薦給孩子們讀。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搭上童話的列車,穿梭在書的海洋中。孩子們讀完后,在課堂教學中,我也會充分展現學生的閱讀成果,組織學生一起探討閱讀內容,以此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時間,短短的課堂35分鐘竟成了學生放飛心靈之光的廣場——動與靜的完美結合,教、學、玩、用的相互統一,盡在教學的魔板上,留下了課堂風景線上一道獨特的風光。
書香童年,潤澤一生。閱讀為學生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樂趣,為學生認識世界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更會擁有不一樣的人生。由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要在整合以往教學經驗的同時,結合學生學習優劣勢,持續優化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從而實現預期設定的教學目標。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