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紅
摘 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是一種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問意識的培養能夠啟發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培養學生提問意識是指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不能僅僅停留在研究教材和教學大綱上,還應當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提問意識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提問意識,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實際教學中,我國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去訓練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問問題的能力,以此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效率,滿足新課改對小學教育的要求,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然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意識仍然屬于較新的教學理念,在實際實施中,由于理論指導不足和教師能力的欠缺,依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提升。
培養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的提問意識,需要改變過去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當通過與學生之間豐富有效的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提問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發散性思維,在此基礎上推進學生提問意識的形成。只有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才能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出更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綜合人才。
一、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提問現狀
隨著新課改工作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師都意識到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主動性和課堂參與度。然而,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引導有一定的機械性,無法充分發揮出學生提問意識在教學中的優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提問意識時,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鼓勵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
在我國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依舊顯得十分被動。許多學生并不知道如何提出問題,有些學生甚至不敢提問,因為在傳統的語文課堂的提問環節中,教師通常更傾向于挑選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適合教師講授知識點的問題,而沒有以學生為主體,選擇學生真正感到疑惑的,能夠反映出學生所思所想的問題,導致學生對課堂提問失去信心。
在有些小學語文公開課堂中,為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會對所提問題和回答問題的學生做出提前安排,導致在小學語文公開課堂中,看似豐富的師生互動和學生提問環節,只是對于培養提問意識的一種表演。這樣刻意的安排無法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提問能力,反而會由于太過于刻意和僵硬,禁錮住小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排斥心理,失去對問題的敏感度,不愿意對語文學習進行思考,從而影響到語文學習效果。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
(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1.維護學生的好奇心
小學生處于思維活躍時期,對待客觀事物通常較為敏感,維持和保護好小學生旺盛的好奇心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的前提。教師在設置課堂教學時,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圍繞教學大綱更多地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并伴隨著好奇心不斷地思考和發現問題。其次,教師對于學生對問題積極的探索發現應當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使得學生在積極的反饋中更好地發揮探索問題的主觀意愿。
2.豐富教學模式
由于小學生的活潑天性,教師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應當注意豐富教學方式,改變陳舊的單一課堂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引導和激發小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語文和發現問題的意愿。多元化教學模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采用多媒體教學播放與學習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在課堂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還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主動和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或者,教師可組織合作學習課堂,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豐富多元的教學模式能夠加強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對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1.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環境
為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小學教師應當注意在課堂中建立師生間良好的互動關系,在組織課堂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進行積極的啟發教育,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一方面,教師應當重視每一位學生,留給學生充裕的思考和發言時間,讓學生發揮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在學生提問時,教師應當給予充分的尊重,認真聆聽并且適當鼓勵。當學生的提問比較精彩或者有所進步時,教師要適當及時地表示鼓勵和表揚;當學生的提問不恰當時,教師也要避免打擊,要更多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平等的、良好的師生互動環境,能讓學生在學習時充分開發自己的思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2.建立科學的學習評價模式
在現有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的學習評價模式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學習成績做出評價,而為了培養出小學生語文教學課堂上的提問意識,實現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師應當改變這種較為單一陳舊的學習評價模式,建立起更為科學、更適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學習評價模式。
首先,按照現有模式,小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語言應當具有智慧和啟發性,教師的評價應當讓學生體會到被關愛,對學生起到引導和激勵作用,從而讓學生養成健康的學習習慣,樹立起積極的學習自信心;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通過學生自我評價的模式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和了解自身在學習習慣和學習表現方面的優缺點,從而能夠更好地、有方向地提高自己;再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互相評價是學生對于同班同學的學習表現的客觀評價,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在班級中更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還能夠通過學生彼此之間的影響力去規范其他同學的行為,起到榜樣模范作用;最后,教師對學生之間的評價也可以作為一種補充,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反饋意見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1.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因此,在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引導,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分為幾個方面:鍛煉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是指對于一個問題可以同時并存多個同樣合理的答案,通過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思考到更多有效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鍛煉學生隨機應變思維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隨機應變思維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改變思維方向的能力。讓學生培養出能夠改變思維方向的能力,則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學生先入為主的思維障礙,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跳出固有的思維慣性,更理性、更客觀地看待問題,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推動思想進步的根本力量,唯有學生在思想中相信事情的可能性,擁有看到結果的想象力,學生才能夠在實際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達成問題的成功解決,換句話說,豐富的想象力是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時,應當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想辦法將枯燥抽象的書本理論知識轉化為小學生更好理解的,更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教學形式,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技術,在教學課堂中切實地加強對小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促進小學生想象力的穩步發展。此外,小學教師還應當要求學生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建立起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出學生的想象創造力。
(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第一,讓學生建立起成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只有學生在最開始擁有成功解決問題的心理,學生才有可能會進行積極的思考探索;第二,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豐富的知識儲備是順利解決問題的理論基礎保障,因此,教師應當督促學生加強理論學習,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構建起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為學生順利解決問題奠定理論基礎;第三,鼓勵學生實踐探索。不論多么好的思想和理論,只有經歷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成為有效的答案。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時還應當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讓學生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更好地鞏固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進一步鍛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培養學生課堂提問意識是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的表現,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提問過程中進行積極思考,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課堂提問意識,培養出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熱情,進而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隨著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能夠在不斷提問和問題的解答中與教師進行積極互動,進而對小學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實現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然而,小學生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都還相對薄弱,只有全面而系統地提高學生思維表達方面的能力,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課堂提問和表達能力,實現對學生提問意識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意識到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付出持續而長久的努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思想中和行動上都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持續提高和優化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課堂提問意識。
參考文獻:
[1]高玉.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內蒙古教學,2015(26).
[2]李茂森,汪紅梅.學生作為課堂提問主體的實證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4(4).
[3]劉德平.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5).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