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銀花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創新在教育、生產力、科技、生活等各個領域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響應時代要求,探索如何對學生進行小學語文創新能力培養。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把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語文教學中的各個階段,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敢于質疑,敢于創新,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文創新能力,成為全面發展型人才,適應我國時代發展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能力;教學策略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創新能力必須從小抓起,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學一線的老師,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時代重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探索,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為新時代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本人接下來將提出幾點粗淺的認識,希望能對廣大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起到良好的幫助和啟發作用,為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革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法
語文是我國的基礎學科,語文的教學關系著國民素質。長期以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過于死板,更像是按著“劇本”上課。學生在課堂上不夠積極主動,思維被壓抑,語文老師教學秉持老式教學觀念,課堂上忽略創新思維的發散,不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課堂內容畫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圈,只是一味地靠攏應試教育,關注考試,創新精神不被學生推崇。這樣的現況不容樂觀,因此,首先老師要改變教學觀念,明白培養學生語文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在有針對性的情況下,對教學課堂方案進行改革,在課堂上有效地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散學生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創新,提高學生語文創新能力,使其在語文上的造詣更深。
例如,在學習《海倫·凱勒》時,改變以往呆板學習課文的方法,可以采用一些活躍的舉手問答的形式來學習課文,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結合課文嘗試進行如下提問:“課文總共記敘了三件事,分別是哪三件?”“讀完課文你能復述海倫·凱勒學習盲文的經過嗎?”我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自主閱讀課文,然后讓他們讀完之后進行問題的回答。在教學過程中,我反復提問,讓學生反復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充分參與到了課堂教學活動中,同時在問題的引導下培養了創新能力。
二、鼓勵學生質疑,注重學生思維發散
質疑是一種偉大的精神,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必然敢于質疑。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老師一定要善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并鼓勵學生提出疑惑點,與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在交流討論中不斷提高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這對老師的課堂講課能力也提出要求,必須要在有效的文章內容中發散學生無限的創造思維,鼓勵學生去質疑文章結構設置、內容安排、歷史背景、作者用意等。讓學生在不斷地思考中產生創造性思維,提高語文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莫泊桑拜師》時,老師可以先帶領學生熟悉課文,然后再針對一些文章內容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課堂討論,鼓勵學生起立回答問題,并且讓其他學生勇于質疑和反駁。比如可以發散思維,讓學生講解一些其他名人拜師的故事,探討不同的老師和學生分別持什么態度等,讓學生進一步正確理解和認識師生關系,這樣也有助于構建和諧課堂。這些學習環節的安排都有利于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培養學生創新興趣,激發學生想象力
在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要努力去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從各個方面激發學生創新興趣,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語文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學習語文課文,并且教育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發揮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定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推動學生主動思考,在學習文章過程中發散思維,讓生動的畫面感浮現在眼前。這樣不僅有利于理解詩詞,還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
比如,在學習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并通過思維導圖,讓學生從詩中構建出紅軍長征歷經艱難險阻的照片。“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種想象式學習在學生創新寫作時會起到增添文章意境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的語文創造性思維發展,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總而言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僅靠教學工作者的努力,學生更是教育中的主體。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起著關鍵性作用。提高學生語文創新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學工作者和學生在觀念上足夠重視,通過得當的教育策略,就能通過多方面努力逐漸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學生。小學生都是我國的未來力量,培養其創新能力,更是從新生力量中鞏固國力。因此,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積極為教育事業獻出自身力量,成為學生的燈塔,指引他們前行。
參考文獻:
[1]孫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6).
[2]胡志國.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4(3):177.
編輯 張佳琪